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华”是一个象形字,也就是花的样子,它的本义就是“花”。
■“华”既是指花朵,由于花朵有各种颜色,因此黑白相间的头发称为“发华”。
■“同年”除了指出生于同一年之外,还可以指同科中士。
汉民族称华夏族,中国又称中华,“华”字如何演变成这样的称谓呢?
华的金文字形是一个象形字,可以看得很清楚,上面是花朵的形状,下面是承托的花蒂,花蒂上开出花儿来,因此“华”的本义就是“花”。比如《诗经·桃夭》中的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前没有造出“花”这个字的时候,人们就用“华”来称呼“花”。“花”是后来才造的字,到了后世凡是开花的意思都写作“花”,“华”的本义就此泯灭了。《说文解字》:“华,荣也。”许慎的这个解释,把同样作为花的通称的“荣”字跟“华”字混为一谈了。据《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这是说木本植物开的花儿叫“华”,草本植物开的花儿叫“荣”。后来“荣”也用作花的通称。有个成语叫“华而不实”,是指光开花不结果,比喻那些外表好看,可是虚有其表却毫无实际内容的人和事物。《论语·子罕》中记录了孔子的一句语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谷物抽穗扬花叫“秀”。这句话的意思是:庄稼出了苗而不能抽穗扬花跟抽穗扬花却不结果实这两种情况都存在。“秀而不实”跟“华而不实”意思相近,都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意思。
“华”是花朵,花朵有各种颜色,于是把黑白相间的头发称作“华发”,老年人白头发最多,又将老年人称作“华首”。花朵颜色艳丽,“华”又引申出华丽的意思,这就跟汉民族的自称“华夏”接上了轨。《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率俾(lǜbǐ)是顺从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华夏和四方的蛮貊部落,没有不顺从周武王的。孔颖达如此解释“华夏”的称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安国也说:“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因此“华夏”就是服饰华美的大国,这是先秦时中原一带国家的骄傲自称,以区别于落后的蛮夷部落,后世演变为中国的别称,“中华”的称谓也由此而来。
我国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的前面都有华表,最著名的是天安门前的华表。为什么叫“华表”?很多解释都似是而非,其实还是跟“华”的本义有关。花朵颜色艳丽,因此“华”引申出彩色之意,特指彩色或花纹美丽的雕绘或装饰,比如“华轩”是指雕有纹饰的曲栏,“华衮”是王公贵族穿的多彩的礼服,“华幄”是指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幄。“华表”上面雕有龙、白鹤和云纹等各种纹饰,因此称“华表”。
(本文摘自《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最中国的汉字》,未完待续)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