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洋:希望自己一直在路上--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吕洋:希望自己一直在路上

2013年06月02日15:21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锁麟囊》剧照

《贺后骂殿》剧照

吕洋便装照

  ◆王瑜明

  优美婉转的唱腔、妩媚柔软的身段,吕洋每次登台,总能博得满堂喝彩,令在场观众如痴如醉。5月20日,作为当代程派旦角中的佼佼者,天津京剧院的吕洋凭借新编京剧《香莲案》,以技艺精湛的表演摘得我国戏剧表演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6月9日起,程派青衣吕洋将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连演三场。

  上海缘

  在吕洋心中,上海是她的宝地,她说自己很有上海缘。“从我4岁第一次正儿八经登台演出,今年正好是我从艺30年;刚摘得梅花奖,又逢到上海的三场演出。”

  吕洋回忆,第一次来上海演出,是2006年,那年,她凭借《六月雪》在上海收获了“白玉兰奖”。当时,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给她颁奖,对她说:“吕洋,希望你有很好的作品能经常拿到上海来,奉献给上海的观众。”这句话给吕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上海观众特别喜欢程派。当年,程砚秋大师也是在上海唱红的,剧目就是《贺后骂殿》。”这次,吕洋来沪演出剧目中也特地选了这出折子戏。

  此外,吕洋还带来了程派的代表名剧之一《锁麟囊》。程派别具一格的唱腔,过之矫揉造作,反之又不够味儿,而她拿捏得恰到好处。剧中吕洋通过念白、唱腔及身段的表演将“薛湘灵”这一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春秋亭”中千金小姐的娇嗔劲儿,还是“一霎时”中感慨处境变迁的伤心劲儿,或是“三让椅”中寄人篱下的小心劲儿,都被一一诠释。此外,吕洋在“珠楼”一折中对于身段和水袖的演绎也十分精到,这同样也是程派艺术所注重的。6月10日的折子戏专场中,吕洋还将与国家京剧院著名小生宋小川合作演出程派代表名剧《春闺梦》;和上海京剧院优秀言派老生陈圣杰合作演出《贺后骂殿》。6月11日晚上演的传统名剧《王宝钏》集聚了天津京剧院与上海京剧院的名家。剧中吕洋饰演王宝钏,凌珂、李军分饰薛平贵,陈少云饰演王允,熊明霞饰演代战公主。“每次到上海演出,虽然很累,但上海的观众特别爱我,所以我对上海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

  爱京剧

  吕洋第一次登台唱京剧只有4岁,父母对京剧的热爱,使得小小年纪的她也备受熏陶,在父母单位联欢会上,一曲《苏三起解》让观众称绝。

  吕洋很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爱放邓丽君的流行歌曲。有艺术细胞的吕洋特别感兴趣,有时候会跟着哼唱。爸爸见了,索性再也不放邓丽君的歌了,改放京剧。“我爸妈有个愿望,希望我长大后唱京剧。”吕洋说,爸爸当初就想学京剧,可惜爷爷奶奶反对,于是,成为京剧演员就成了父母对吕洋的期望。爸爸为吕洋准备了很多京剧流派的磁带,有梅大师的、尚先生的、张君秋的、李世济的等。当时,吕洋听到李世济唱的京剧时就说,这个好听,喜欢这个。冥冥中吕洋和程派就有缘分。

  吕洋的父亲每个周末晚上都会去票房唱戏。别的孩子都会被锣鼓声吓哭,可是吕洋不怕。6岁那年,父母将吕洋送到了天津少儿培训班,开始了学戏之路。刚进业余班,吕洋就被大哥哥大姐姐身上那种文艺气质深深吸引了,“戏校里出来的孩子多精神啊,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

  吕洋的开蒙老师是有“旦角之母”之称的孟宪瑢,当时班上有20多名学生,吕洋的父亲每天骑车送她去学习。一次下暴雨,其他学生都没去,只有吕洋和父亲准时来了。看到湿淋淋的父女,孟老师感动了。从那时起,孟老师知道了吕洋的刻苦,时不时给她开小灶。

  9岁那年,吕洋去报考天津艺术学校,可是由于年龄太小,尽管专业分数名列前茅,还是没被录取。这对吕洋和她的父母都是个不小的打击。“我感到那年爸妈的头发都白了不少。也可见他们对我能走上京剧艺术道路的迫切心情。”吕洋回忆,那一年,吕洋更加坚定了要考上艺校的决定,她更加用功地学习。第二年,学校招插班生,年龄够格的吕洋终于如愿以偿。

  改程派

  进了戏校,全家都非常高兴。可是正式去上课了,吕洋却情绪低落了。“当时别人都已经练了一年了,共同课上学了踢腿弯腰,可我什么都不会。”吕洋只有加倍努力,弥补这一年没学到的东西。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吕洋就去练功房。练功房只有十几间,去得晚了就没地方练了。于是,吕洋每次都早早地去挂上水袖,有时白天实在累得不行,她就坐在地毯上听录音。吕洋慢慢地跟上了共同课,她学了很多梅派的戏,《霸王别姬》《宇宙锋》《断桥》《六月雪》等,老师都夸她悟性高,有灵气。

  然而,四年级的一天,孟宪瑢老师找到了吕洋,希望她改学程派:“你的嗓音宽厚,我觉得你学梅派有点可惜了。”听到改学程派,吕洋高兴得蹦了起来。可是,新学一个流派不是那么简单的。刚学程派时,吕洋觉得简直就像在听天书,“唱法的规律和梅派截然不同,我感觉很陌生。”学习程派一开始的半年时间里,孟老师没有教吕洋任何戏,只是让她练基本功,气息和发音位置的运用。吕洋的程派开蒙戏是《贺后骂殿》,1997年,学习程派一年后,吕洋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名家们的认可,正式投入程派的学习。

  在戏校学习时,有个文化基金请名家给戏校尖子生说戏,吕洋有幸得到赵荣琛先生的指点。赵先生身体不好,住在北京。每周三到四天,吕洋上午坐火车从天津赶到北京,学完后,晚上再坐火车回天津。在赵先生的细致、仔细的口传心授下,吕洋学会了《荒山泪》。

  拜名师

  从戏校毕业后,吕洋进入了天津京剧院工作,开始跟王吟秋老师学程派。“王老师很有意思,教我之前,还给我提了三个要求。”吕洋回忆,做王老师的学生,要得体,因为唱大青衣,生活中也不能打扮得花枝招展,不能涂指甲油,头发只能是黑色,穿着要大方;老师教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许改戏;王老师教戏很严格,从不夸奖学生,学得好是应该的。“只要您教我,我就听您的话。”这是吕洋听完这三个要求后的第一反应。王老师教了吕洋整整六年,后来听到王吟秋先生去世的消息,吕洋十分伤心,过了一年才缓过来,经常做梦还梦见他在说戏。

  王吟秋去世后,求学心切的吕洋鼓足勇气给李世济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跟她学的想法。一天,吕洋在京剧院排完《六月雪》回到休息室,看到了一个北京打来的未接来电,回拨过去,听筒里传来了李世济的声音:“我是李世济,吕洋,我愿意教你。”听到这句话,吕洋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欣喜若狂。“人和人之间是有缘分的。”吕洋回忆,早在小时候上业余班时,自己就碰到过李老师。那是天津举办的一台晚会,吕洋和李世济都被应邀参加。当吕洋在后台准备时,李世济就曾问她:“小朋友,你喜欢程派吗?等你长大后我教你程派吧。”吕洋的父亲告诉她,这就是她崇拜的李世济老师。

  后来,吕洋去北京拜访李世济,学的第一出戏就是当时天津京剧院正在排的《龙凤呈祥》。“我和李世济的缘分很深,我一直在她家学习,算是得到了真传。”2010年,吕洋在北京演出,她邀请李老师来看戏。看完《祝英台抗婚》,李世济对吕洋说:“我可以正式收你为徒了。”事后,李世济告诉吕洋,那天看完演出回家,她对着屋子说:“老唐啊老唐(唐在忻),我们的艺术终于可以传出去了。”李世济希望吕洋踏踏实实学艺术,她对吕洋的期望值很高,因为她觉得“吕洋爱艺术”。

  梅花奖

  回顾20多年的学戏历程,吕洋说自己也曾痛苦挣扎过,她很感谢父亲对她的严格要求,“还在戏校时,就规定我每天必须听程砚秋各种戏的录音两个小时。”

  空下来,吕洋也喜欢看书、旅行。她也和寻常女孩一样,爱美,爱做瑜伽。然而最近三年左右,她几乎停止了自己的娱乐生活。“演出特别多,有时候感到体力都快透支了。”每次回到家,吕洋都觉得必须赶紧补觉、休息。“演员要保存体力和精气神,程派是必须用心和灵魂去演绎的,所以我停止了娱乐生活,有时甚至连电视都不看。”吕洋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着重任,“我不能辜负自己学到的艺术和那么多名家对我下的心血。”

  吕洋的执着和努力是出了名的。2009年,吕洋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剧本《香莲案》,“和张君秋先生的《秦香莲》有很大的不同,人物、剧情结构都完全不同”,然而,准备排这出戏时却有很大的阻力。但吕洋坚持要排这出戏:“这个戏张派演过,为什么程派就不能演?我觉得程派更适合塑造秦香莲这个人物,她刚强、有正义感,也很内敛。”这出戏整整打磨了四年,最终,获得了第六届京剧节一等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凭借新编京剧《香莲案》,吕洋也斩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吕洋说,自己走到今天经历过很多考验,自己的艺术道路任重道远。她会更加努力,希望一直在路上。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