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市的路口,行人若要过马路,需要先按下通行键。
本报记者 成珞 摄
记者 成珞 王钰深 王少喆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条形容“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其精准和幽默引人一笑,但其中透出的规则意识的淡薄又令人忧虑。
一样的城市动物,一样地行走在斑马线上,比中国人有着更长马路史的外国人,在十字路口面对红灯时,是戛然止步,还是照过不误?治理乱穿马路,他们有什么高招?
“老外”一定就守规矩?
没到伦敦之前,记者心中的英国街头是这样一幅图景:红灯刺眼,绅士淑女们耐心等待,转绿的那一刹那,滚滚车流立刻停止,目送行人们从容而不失优雅地走过。
很快,这就被无情的现实撕得粉碎——
在绅士国度英国,行人闯红灯非但司空见惯,连闯的方式也是从容不迫的绅士范儿。 2007年,英国历史学家费利佩·费尔南德斯在美国亚特兰大横穿马路,结果不但被拘留8个小时,还到法官面前过了个堂。 “我从一个想穿马路就穿的国家而来。 ”费尔南德斯说的是大实话。行人乱穿马路,英国人认为这纯属个人行为,闯个红灯、穿个马路何必大惊小怪。
但跟欧洲邻居相比,德国人过马路倒是规规矩矩。有笑话说,如果半夜12点还有人在路上等红灯,那肯定是个德国人。现实中虽没这么夸张,但德国人在遇到红灯时,即便视线所及没有车辆,大多数行人也会安静等候。
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国大都市纽约——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学生日前制作了一个2分钟视频短片:纽约市的曼哈顿岛上车水马龙,行人步履匆匆。红灯亮了,有些人却视若无睹地继续前行。片中一名接受采访的行人很坦然地表示:“这种行为在纽约很常见,我基本上每天都这么做。 ”
曼哈顿岛上,很多道路都是单行道,特别是被称为“street”的东西向街道,车流量小,较为狭窄,几步就能跨过去,行人自然懒得等绿灯再走。记者有次在一条小街上等绿灯通过,一位老太太就大声对我说,“没车的,你能过啊! ”
镜头转向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在一个路口,一群小学生在走过人行横道后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先向横道两侧的车辆各鞠了一躬,然后按了一下路口的信号灯控制器按钮,将信号灯重新调成绿色后才离开。
这段“日本式过马路”的视频前不久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记者曾到访日本,在东京街头,基于一种对彼此都会遵守交通规则的信任,日本人过马路的效率很高。绿灯亮起后,行人立即快速有序地通过路口;绿灯转红灯后,车辆也不会磨蹭,而是迅速驶过,不像国人会担心此时有行人突然闯红灯而不敢踩油门。在日本,即便一些较大的路口也不设交警指挥,也没有罚款,但是,交通事故死亡率反而很低。
红灯太长忍无可忍?
无视红灯乱穿马路,有人坚称是“个人自由”,但大多数人考虑的还是“等待成本”,而这与交通信号灯设置时间是否超过行人最大忍耐限度密切相关。英国人N.Rouphail及其团队研究发现,英国行人对红灯的可忍受等待时间为45—60秒;德国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学会公布的相关数据表明,德国人的忍耐限度是60秒,为此,德国马路上,红灯最长时间不超过60秒。曾在上海和杭州两地进行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李克平指出,与国外相比,国内多数城市的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间过长,超过行人70—90秒的忍耐限度。
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一种手动的信号灯控制器在欧洲街头也是随处可见,只要揿一下按钮,信号灯控制器就会转换红绿灯,然后很快会响起滴滴声催你过马路。在美国西部一些人烟稀少的州,也设置智能红绿灯系统。该系统一般长时间对车辆开绿灯,行人要过马路时,只要按一下信号灯柱上的通行键,交通信号灯就会在短时间内转换颜色,指示行人可通行。纽约市交通部门还专门就信号灯时长开通热线电话,行人若是觉得信号灯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可以致电反映问题。
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记者印象中,在没有信号灯的道路上,只要踏上斑马线,欧洲的行人都挺“横”,一个个目不斜视大胆往前走,完全不管两边飞驰而来的汽车。
究竟是什么“坚实后盾”能让欧洲人这么“横”?答案是:行人路权优先原则。在欧洲,“车让人”是人行横道上的铁律,司机看到人行横道会下意识减速。在比利时,即便刚踏上斑马线就变了红灯,行人也有权继续过马路,直行或转弯的车辆必须一边候着。国内司空见惯的红灯右转,在欧洲却是违章行为。
所谓“顾客就是上帝”,行人虽谈不上是上帝,但在路权分配上着实享受了上帝的待遇。在欧洲,一些宽阔的道路中间大多设有安全岛,让行人享受 “二次过街”,这样就不必急行军,老人、残疾人也可以笃悠悠地过马路了。为了保护行人安全,欧洲还在居民区推行车辆“30公里限速”。
同样,在美国交通法规中,“路权”观念也非常重要。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行人拥有优先通行的路权,可以从容地过马路。
靠罚款还是靠教育?
话说回来,过马路闯红灯这一城市顽症确实让各国头疼,不少国家仍以“罚”字当头,以儆效尤。
波兰法律不但禁止行人闯红灯,且百米之内只要有横道线就不得乱穿马路,警察可以开出罚单。游客可能心存侥幸:“我第一次来,不了解贵国情况。 ”对不住,法律对游客也适用。
若在美国闯红灯,尽管在东海岸的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里,警察通常会“善意地忽略”,接到罚单的几率就跟中彩票差不多;但在交通事故率较高的西海岸城市洛杉矶,警察对此种行为却是严惩不贷,处罚记录还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中。如果在内华达州或者密苏里州,乱闯红灯还可能面临指控,要上法庭解决。
但是,罚只能治标却治不了本,规则要深入人心还是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教育。 “日本式过马路”之所以一丝不苟,正是因为 “从娃娃抓起”。在日本,幼儿园期间的学前教育包括安全教育(交通规则、防灾防火)和保护环境等“公民教育”的内容。在课堂上,老师会教孩子如何识别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告诉孩子必须走人行横道线之类的常识。家长也会积极配合,接送孩子时以身作则。
德国也会对闯红灯的行人罚款,但德国人不爱闯红灯绝非“心疼钱”,许多人认为闯红灯的行为要是被孩子效仿,会埋下安全隐患。记者常看到信号灯边张贴标语 “给孩子做个‘绿色’的榜样”。德国网友调侃地总结:先看身边是否有孩子,再看看对面是否有警察,二者但有其一,就别动闯红灯的念头。
行人闯红灯,罚多少?
洛杉矶:200美元
休斯敦:230美元
德国:5或10欧元(约合40或80元人民币)
波兰:100兹罗提(约合190元人民币)
新加坡:20新元(约合100元人民币)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