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铁路南桥。
石龙铁路南桥。
石龙火车站前的孙中山塑像。
石龙博物馆里当年繁华水路的模型。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上午,东江石龙段,一座铁桥巍巍,横跨百米江面,时值暴雨之后,桥下浊浪滔滔。
这就是已有102年历史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2011年广东省文物普查中,它被列入“十大新发现”,而在日前,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龙南桥名列其上,被认定为近现代的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07年,广九铁路动工建设,2007年,石龙南桥功成身退,整整100年时光里,一座桥,见证了一段段铁血历史。
新东莞火车站今年将在石龙启用,抚今追昔,石龙南桥再次勾起了人们的尘封记忆。
文/记者李少威、李雨白
图/记者石忠情
见证石龙百年繁华
这是广东省最早的一座铁路桥。1907年,清政府借款修筑广九铁路,石龙南桥列入工程计划,由英国铁路公司负责建造,而它的顾问,就是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广九铁路在石龙同时修筑的其实有两座桥,一是南桥,一是北桥,石龙火车站,就位于南桥与北桥之间。
短短一公里范围内要修一个车站、两座铁桥,靡费甚巨。石龙镇志的主要编撰者、70岁的石龙老人陈淦林说,这是因为石龙一直是东江流域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广东省四大名镇之一。
林叔介绍,当时整个石龙镇一共有13万人。这一数字,与现在石龙镇人口总数15万人差别不大。也就是说,清末时期的石龙,人口已经与现在工业鼎盛的时代相差无几。石龙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东江流经石龙一分为二,北可通广州,南可达香港,因此,广九铁路途经石龙,也就顺理成章。南桥建成于1911年10月11日,就是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因此,它横跨近代史与现代史的重要见证意义,被人们津津乐道。
林叔说,以前石龙没有桥,只有水运,铁路大桥通车后,南北来往的物资,就通过陆运浩浩荡荡流经石龙。
英雄桥边驱日寇
因为扼制着东江咽喉,但凡发生战争,石龙的战略地位都很突出,故而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作为运送兵员与物资的铁路系统,更是争夺的焦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多次派战机轰炸石龙,炸死了许多无辜百姓。事实上,他们的目的是炸毁南桥和北桥,切断运输补给线。中国军队深知两座桥的重要性,便在两者之间1公里位置上布置了一个高炮防空部队。
“日本飞机不敢过于靠近两座桥,所以许多炸弹都扔到了百姓居住区,炸死了很多人。”林叔说,两座桥被守住,安然无恙。有一次,中国军队还打下来一架日本战机,它中弹后往北坠落,掉在了北桥附近现在属增城市的红花地村。老百姓知道飞机被打下来,都冲了过去,发泄愤恨,将残骸砸得粉碎。
同年10月,为阻挡日军南侵,驻守的中国军队奉命炸毁石龙南铁路桥两个桥墩,路轨下塌,广九铁路交通遂告中断。在石龙被日军占领期间,日本人曾多次招集民工修桥,希望打通广九铁路,但因民众故意怠工,加上各方面的干扰,日占石龙期间桥梁一直无法修复,直到1944年10月3日才恢复全线通车。
屹立百年坚固如初
广九铁路南桥之所以能保留至今,很大程度上与其建筑质量过硬有关。
1959年,石龙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灾害,南北方向都有不少地方决堤,镇中心区周围被淹成一片汪洋,但南桥丝毫无损。就在今年春天,还有一艘挖沙船撞上南桥,卡在桥洞里,等到水位降低才安全离开,而南桥却未受损伤。
因为早期的火车比较矮,石龙南桥在后来已不适合通行新式火车,于是在上世纪70年代,桥墩以上的钢铁结构被重新改造,加高了龙门架,但桥墩和桥身仍旧沿用清末的建筑。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因为经过石龙的火车越来越多,桥又比较老旧,而且当时正赶上铁路提速潮,政府出于实际需要考虑,才在石龙南桥旁边修建新的铁路桥,但南桥依然继续使用。
2007年3月,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和谐号动车投入运营,此时广深四线石龙南桥也建成通车,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才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今年,坐落于石龙镇的新东莞火车站将投入使用,石龙铁路在102岁生日到来之际,将翻开历史的崭新篇章。正好在此时,广九铁路石龙南桥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对新旧交替,许多石龙居民的心里,装着几多欣喜与唏嘘。
孙中山站在这里亲自督战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建成以后,见证的第一次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就是1923年孙中山先生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平叛。
“当时,陈炯明的大军陈列在东江南岸,从茶山到樟木头,密密麻麻排满了部队。”林叔说,国民革命军从北面进攻,以火车站和石龙南桥为前沿阵地。
昨日,记者来到石龙博物馆,展厅里还陈列着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历史物件。黑白照片上,中山先生立于壕沟之内,举目远望,指挥若定。林叔称,这就是中山先生在火车站和南桥阵地督战的场景。展厅的喇叭里播放着中山先生发表讲话的原音,抑扬顿挫,语调铿锵。
隔桥布阵完毕,战役不久打响。国民革命军冒着纷飞的炮火,冲过南桥,打胜了东征第一仗。陈炯明率军东撤,从樟木头逃往惠州。
“听老一辈讲,当时老百姓也不知道究竟谁跟谁在打仗,只知道国民革命军打的是红色旗帜,对岸的部队则打着白色旗帜,所以谈及战斗,人们都说是红军打白军。”林叔说,因为战斗十分激烈,大家都不敢出门,躲在床底下,知道枪炮稀疏最后停止,才恢复正常生活。
解放军过南桥进东莞
1949年10月14日,石龙解放的日子,此时的林叔已有七八岁大,记忆十分深刻。
下午2时左右,从博罗县石湾镇南撤而来的国民党军队,陆陆续续经过石龙。老百姓都闭门不出,害怕被抓去。“有一个店铺老板,因为从门板缝里探头望了一眼,就被抓着头发拉出去,强迫着挑东西跟着走”,林叔说,“这是我亲眼看见的,当时他家里人哭成一片,但都不敢出门去阻拦,这个人被抓走后再也没回来。”
林叔当时因为小不懂事,也就不知道害怕,仍敢在街上行走。他印象最深的是,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汽车。当时国民党部队在南桥的铁轨上铺上了木板,让军车通过。“我看到的是一辆吉普车,当时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晚上约11时,解放军进城。这一夜静悄悄,没有任何异样。林叔家住在石龙镇最繁华的中山路附近,第二天一早他出门时,看到一公里长的中山路骑楼老街的屋檐下睡满了解放军。“他们衣服很破,满是泥巴,背包也不解就睡在街上,对老百姓秋毫无犯。”
9点钟左右,石龙镇的中学生开始上街游行,打着连夜赶制的一面五星红旗迎接解放军,庆祝石龙解放。随后,解放军跨过南桥,前往莞城,10月17日,莞城解放。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