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廊坊5月23日电(刘振山 陈正)走进廊坊市文安县文安镇赵村村民苑福志的樱桃园温室大棚,300多棵樱桃树映入眼帘。正是结果旺季,樱桃树上挂满了红色的樱桃,像极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小灯笼。今年54岁的苑福志坦言,从2009年开始,自己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樱桃园里度过的。
初识樱桃
说起苑福志与樱桃树的“缘分”,还得从2009年说起。一次偶然的机会,苑福志去山东参观“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会上,山东临朐县的大棚樱桃种植项目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与项目负责人交谈,他认定这是一个好项目,所以便下定了决心。“我主要看重它绿色无公害,而且这个产业很有意思,还没有人从事,很有挑战性”。说干就干,经过半年的考察,当年秋后,他就在村子里搭建起了大棚,引种了170棵五年龄的樱桃树种。
2010年初春,大棚里的樱桃树陆续发芽开花,但半个月后很多树的花芽开始凋落,叶子也逐渐枯萎,樱桃树死去了一半多。这下子可急坏了苑福志,他又跑到山东向相关专家、园艺师进行咨询,并请来技术人员到自己的樱桃大棚里指导,经过一番查看,终于找到了病因。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苑福志几经摸索,也逐渐学到了樱桃树常见叶腐菌、流胶、根瘤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现在想想,当初很多细节都忽略了,运输樱桃树时为了方便,我们砍去了很多枝条,后来才知道樱桃主要是靠枝条产果,简直是犯了大忌。而且刚起步时也不懂分辨树苗的好坏,一些树苗批发商把有病的树苗卖给我们,直到樱桃树开花时,我们才发现问题。”苑福志坦言,第一年赔了10多万元,可却一点没动摇种樱桃的决心。
福志的“樱桃情缘”。刘向 摄
心思全在樱桃树上
谈到对樱桃园的管理,苑福志说,自己的樱桃园里有700多棵樱桃树,大棚内有300多棵,室外有300多棵,共分为20多个品种。“每棵樱桃树都是‘娇贵的娃娃’,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损失。”苑福志每天早六点便起床到大棚检查,随后测试大棚内温度,光照,湿度等各项情况。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冬天,晚上大棚内要保持5℃,白天要保持15℃;春夏季,晚上15℃,白天25℃。因为樱桃树都是用有机肥培育,没有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所以防治病虫害就成了重点。苑福志先后与相关专家学习技术,他笑着说:“现在成了半个专家了。”
樱桃长势喜人。刘向 摄
初见经济效益
苑福志指着大棚内的一棵结满果实的樱桃树向记者介绍,这棵樱桃树的品种叫先锋,是自己大棚内20多种樱桃树里产量最高的,每棵树能产出60到70斤,折合成市场价100元一斤,一棵树就能挣6000到7000元钱。
“前三年算是投入期,今年投入开始有了回报。因为大棚内的樱桃绿色无公害,很多人到现场采摘,边摘边吃,很有意思。还有北京、天津等周边地区的人呢。”苑福志一边修剪着樱桃树的枝条一边和记者说,一般樱桃6月成熟,自家大棚里的樱桃要早成熟两个月,反季节的水果更受欢迎。
正在采摘的文安县城的徐先生告诉记者,抽空带妻子、儿子来采摘新鲜樱桃,除了尝鲜外,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不怕笑话,我是第一次知道樱桃树长什么样儿。”
致富不忘福泽村民,苑福志告诉记者,自己的目标是几年后在村子里成立一个小型农业合作社,村民可以入股,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的经济效益,还能解决村子一些人的就业问题。“这是建立在我自己做好的前提下,要让大家看到切实的实惠,我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樱桃大棚。刘向 摄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