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 谁之过错?--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生而不养 谁之过错?

2013年05月23日08:53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亦舒

资料图片

亦舒儿子蔡边村

  今年“母亲节”最劲爆的新闻,莫过于旅居加拿大的“言情师太”亦舒被曝弃子33年不相认。此消息一出,众人议论纷纷,有谴责的,有开脱的。常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种种内幕未被进一步发掘出来之前,对此有各种看法都很正常。但切勿将个案看做常态,不要以他人的行为为自己开脱。

  本版撰文:记者 卜松竹

  生而不养

  不如不生

  @南瓜茶:之前看过亦舒、倪震打笔仗,没把这事情放心上,没想到竟是真的。其实“师太”能做出这种事也是意料之中,简直太像其笔下大多数女主角能做的事,所以找再多理由也没用,作为旁观者来说,这样的妈也不值得苦苦求相认。

  @在竹林村打麻将:你剥夺了一个孩子享受世界上最美好的爱的权利,你有什么资格说是爱他的?

  @DasiVada:生而不养,不如不生。

  @碎墨:年轻成为犯错误的理由,实是可悲;继而不肯负责任,实是可恨。

  @Mercyberber:不管你心里有什么苦衷,孩子是无辜的,他十几年的母爱就这样缺失了……

  @红尘旧梦美如斯:作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我无法理解您的行为,因为在我看来,除了父母,孩子便是我这一生最亲的人,哪怕往事不堪回首,哪怕和某些人扯上瓜葛,但孩子始终是不可以放弃的,这是责任,也是爱。

  @手机用户2947335763:就因为不想浪费自己的下半生就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熟视无睹?不要用爱的名义为自己的自私、不负责任做借口。

  @Catpower2:这事太颠覆性了,从少女时代就看你的小说了,一直以为你最理解爱,但一个连自己孩子也不认的母亲,怎会懂爱?纵然是少不更事时留下的疮疤,如今你也已达耳顺之年,难道到了这年纪仍没勇气承担?要知道你没有太多时间去弥补了。

  @壮哉我大:最不喜欢亦舒的就是:书中出现的男性角色,基本都要爱上女主角,而女主角一副谁都不爱,连自己都不爱的漠然态度。说到底,就觉得作者缺爱缺心眼。

  和过去一刀两断,也许是最好的新生

  @朱朱111002:需要多大的勇气才会这样做?当时的际遇不同,抉择肯定是不同的。作为一个女人,先学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你不是圣人,没有人有资格要求你这样、那样,爱谁说谁说去吧!

  @付妮妮: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她的原因,何必这么对女作家指责。

  @晴天-Dorothy: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对别人的私事不要太关注。

  @小时候的河边12: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很喜欢亦舒的小说,能写出美丽故事的女人,我相信她的人品。必是有什么苦衷,外人别瞎搅和。

  @因为上善若水:许是难以面对,就选择拒绝面对……

  @5月石榴: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过去一刀两断, 也许是最好的新生!希望双方都能谅解!

  @李_艺:不知实情,不知道来龙去脉,就不要用那么过分恶心的字来评论亦舒!

  @like云de棉花糖:外界的言论对你太不公平了,他们不是你,凭什么如此评论你,30多年不见自然是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

  @沙漠中的城堡:皇帝想把自己最爱的妃子的儿子立太子,有什么难理解的。亦舒只不过离异,孩子归前夫,前夫也再婚了,她没有去看孩子,对前夫和他的后妻不是一件很好的事?于己于人都有利,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王小琳啊琳:原来“师太”亦有此过往。人,真的好复杂。负责任,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追寻想去的地方:没有人愿意成为是非中心。无端端静坐家中,都被街外人百般批评、挑剔。这是成名后必须付出之代价。希望远在加拿大的你不要影响到。

  人性复杂 不必苛责

  @咖啡不太咖:亦舒说:每个人总有不愿意公开的秘密,千万不要苦苦相逼。虽然她还说: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虽然她太过现实,但是她独立、真实、有才华、不虚伪。

  @轩辕女王:人们哗然于女作家的无情,大约因为母爱是世间人性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世上有把五个儿女都送去孤儿院的卢梭,行过走过不认女儿的成龙,也就有33年不认儿子的亦舒。人性既懦弱又复杂,人生既漫长又曲折,男女概不例外。

  @桂山岚水晶2012:某些女作家的情感确有异于常人之处,张爱玲与其母亲的关系也够呛。

  @刘备横笛:大家不应该骂你,当别人无法理解你,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热闹时,每个人都有默默珍藏自己故事的权利,没必要絮絮说来满足大家追根究底的好奇心。

  @Joyous_Zhang:哇,原来亦舒的儿子都有女儿了呀,我想象着的亦舒还依旧是年轻美丽的,就像张爱玲在我心中一如既往是20多岁的样子。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始终写不出那么虐心的散文与小小说,原来是我的人生平淡乏味,加上我还没真正受过伤。

  @叶小佳323:亦舒爱她的小女儿,太多的作品里都是母亲带着女儿过生活又或者是独立的女性靠着这样那样的手段赢得了她想要的。对于儿子怕是有太多不好的回忆,怕一提及就会触动那根神经,你我凡人一个,如何能看透他人的是非。

  @落选小象:从来没喜欢过亦舒和她任何一部小说,每次都慕名去看,每次失望,后来想明白了因为和她的三观没有共鸣点,不过,她确实活得很自我。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