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镇街将有轮椅维修点--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8个镇街将有轮椅维修点

2013年05月20日07:17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助残日活动吸引了不少残疾人参加。记者卢政 摄

  “全国助残日”活动昨举行 80多名残疾人与15家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本报讯 (记者黄江洁)昨天是第23个“全国助残日”。东莞市残联在市托养中心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助残日活动,包括企业招聘、法律咨询、残疾人技能展示等。据统计,昨天共有80多名残疾人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此外,记者还从市残联获悉,今年将在东城、厚街等8个镇街开设轮椅维修点,方便残疾人就近维修轮椅。

  案例

  行动不便的肢残人士,工作业绩却超过了不少健全人士;虽然聋哑,却能用一双巧手雕出令人惊叹的摆盘雕刻品……

  今天,我们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能见到残疾人忙碌的身影。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与健全人士一样,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养活自己,也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场达成80个就业意向

  昨日上午,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人头攒动,第23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就在这里举行,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帮扶贫困残疾人”。市残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市共有7.4万余名户籍残疾人,75%以上的残疾人生活仍较为困难。

  上午9时30分,在残疾人技能展示区前人气爆棚。残疾人制作的面点香气扑鼻;泼墨挥毫写下的书法赢得阵阵掌声;不少还争相体验盲人按摩……此外,现场还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康复、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咨询。

  现场招聘仍是今年助残日的重头戏之一。昨日,共有15家企业现场为残疾人提供160多个工作岗位。据统计,有80多名残疾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对维修点进行资金补贴

  在昨日活动现场,一辆辆整齐排列的轮椅、一张张舒适的儿童安全坐椅引人注目。据悉,这些辅助器具是由市慈善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的,价值约10万元,将发放给残疾人及残疾人相关机构。

  此外,为了保障残疾人乘坐轮椅安全出行,今年,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以分片区形式,分别在厚街、塘厦、大朗、横沥、中堂、道滘、东城、寮步8个镇(街),设立市残疾人轮椅公益维修点,方便残疾人对轮椅进行就近维修保养。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对维修点进行资金补贴。

  致残人士做制衣工人 月入五千

  黄银安坐在虎门一家制衣公司的招聘台前,将右腿搭在左腿上,谈吐自如,很难看出这是一位肢体残疾人。45岁的黄银安是湖北人, 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右腿无法正常行走。

  14年前,黄银安来到东莞,一直从事制衣行业。他对这个行业了如指掌,工作也兢兢业业。有一次,黄银安去一家工厂应聘,老板娘看着他走路有点歪的样子,疑惑地问他,“你行不行?”“我不行的话,你可以不要我!”黄银安大声地回道。当时,一个车间200多名工人,就黄银安一人身体残缺,但他的工资却是车间前十名。之后黄银安反问老板娘,“你觉得我行不行?”“行!”老板娘竖起了大拇指。

  “本来我的腿就不方便,所以需要有点志气。”黄银安说,自己不管在哪做,都“有底气”,而他以前的工作,工资一般都在4000~5000元/月。

  今年春节后,黄银安在东城一家制衣厂上班,但因为这家工厂的车间设在四楼,没有电梯,也没有无障碍设施,黄银安每天早上、中午、晚上要各爬一次四楼,他觉得有点吃不消,所以就想换份工作。

  昨天他应聘的虎门某制衣公司,车间有电梯,但宿舍没电梯。该厂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介绍称,可以把黄银安安排到3楼。“一楼二楼没问题,三楼勉强可以。”黄银安说,他现在觉得找工作就一个条件,“住宿能适合腿就行。毕竟这个行业都是计件的,做得多拿得多。”

  聋哑人立志做酒店大厨

  西瓜皮雕成的树叶、南瓜雕成的花朵、胡萝卜雕成的龙……这些星级酒店里常见的摆盘雕刻品,让人很难想象是出自一群残疾人之手。在昨天助残日活动现场,东莞市烹饪协会服务技能培训中心的残疾人学员们坐在现场,低着头一刀一刀地刻出让人惊叹的工艺品。

  27岁的何绍聪是一名聋哑人。他学习雕刻不到一个月,但凭借勤奋好学,他已经能独立完成用西瓜皮雕树叶、用南瓜雕刻花朵等成品了。

  何绍聪是大岭山杨屋村人,家境并不差,而且在家中5个孩子里排最小,备受宠爱。但是他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像正常人一样养活自己。过去6年,何绍聪学了电工技能。

  不过,何绍聪却对手工活特别感兴趣,于是他报名参加了烹饪协会专门为残疾人开设的雕刻培训班。“一开始学雕刻有点难度,毕竟以前没接触过。”何绍聪通过手语告诉记者,遇到过一些困难,但肯定不会放弃。“我要坚持学3年,有一天能像师父一样雕出龙、凤凰。”何绍聪的梦想还不止于此,他立志做一名酒店大厨。

  何绍聪的师父陈慧伦说,教这12名聋哑人,要付出多几倍的努力,“我一开始根本不懂手语,没办法跟他们沟通,只能一个个手把手地教,还要看着他们不要被美工刀割伤。”经过1个月的磨合,学员们常常可以很快意会到陈慧伦的意思,而陈慧伦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手语。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