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可去台湾“专升本”--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高职生可去台湾“专升本”

2013年05月15日08:40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不少境外高校为内地学生提供上升途径,使得高职学生能够顺利升本读研。

  深圳专科应届毕业生今年多了一个“专升本”的渠道。今年大陆在福建省和广东省开展专科应届毕业生赴台“专升本”试点,深圳有两所职业院校被列入试点范围,分别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学院。记者了解到,深圳学生的报名情况较为平稳,未见“火爆”情况。部分职业教育专家表示,希望内地加快打通高职教育“断头路”,为高职学生提供通畅的上升渠道和空间。

  台高校拟招955名大陆专科生

  4月25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发布公告,承认大陆191所高等职业院校学历,并开放台湾部分科技大学招收大陆专科(高职)学生赴台就读二年制学士班,即大陆专科应届毕业生赴台“专升本”。该试点实施后,在福建、广东两省台湾已承认学历的“211工程”学校专科班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就读并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均可报名。记者了解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学院被纳入本次试点。

  据悉,此次台湾方面73校共计276系招收955名大陆专科生,其中15所公立学校招收298人、58所私立学校招收657人。今年的报名形式采用“申请制”,除了需要提供在校成绩,还必须参加2013年专升本考试并取得成绩。由于今年是首年试办,此次专科生投报免受报名费,但需遵守“三限六不”等规定:即不能在当地就业,不能打工,不开放报考证照,不能领政府奖学金,不能兼任行政助理等,且必须提供10万元的财力证明。

  深圳报名未见“火爆”

  对于想去台湾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深圳信息学院学生林同学是在校园的信息平台上得知此消息的,“挺好的一个事情,可以顺畅地让我们实现专升本的梦想,而且台湾的文化也比较吸引我。”

  “这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比较好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上升的渠道和空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杨润辉表示,台湾的技职教育很先进,师资水平、教学水准等各方面都不错,学生去台湾就读本科,也不会出现语言沟通以及文化上的障碍,还可以更加了解台湾教育、文化等情况,交很多台湾朋友,增进两岸青年学生的相互了解。

  据悉,赴台“专升本”报名时间从5月8日上午9时至5月10日下午5时截止。记者从深职院了解到的报名情况是,大概有十多人报名。深圳信息学院相关老师则表示,由于该项报名是由学生自己在网上进行,因此学校尚不知此次报名情况。“从报名的情况来看,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报名火热情况。”深职院外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有老师分析,对于此次报名深圳未见火热场景,可能与前期宣传不够、报名时间较短以及需要参加专升本考试等规定有关。也有人分析称,由于台湾职教体系与大陆不同,专业设置有所差别,因此已被台湾承认学历的大陆学校并非所有专业的学生皆可报名,涉及专业匹配度问题。

  ■延伸

  内地高职教育现“断头路”

  部分学生“曲线专升本”

  杨润辉告诉记者,按照目前国内的情况,人为地把高职教育限定在大专层次,使得应用型人才教育到了专科就到顶了,“高职教育本身是一个类型,而不是层次,但我们实际上把它做成了层次。”

  在杨润辉看来,这种职业教育“断头路”状况,阻碍、影响了学生发展,也不符合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他告诉记者,以前华为等大企业以及金融系统比较青睐他们学校的学生,而近些年学生想进入这些单位比较困难,因为这些单位的门槛是本科。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大专毕业后,如果有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在国内可供选择的途径并不多,且较为困难。

  内地专升本“难度太大”

  信息学院的林同学告诉记者,在内地,如果想专科毕业后升本科,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参加“专插本”考试,但这对于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我身边一些朋友会报名,但成功的没几个。”林同学说,目前内地开放专升本的学校以及数额有限,竞争很激烈,如果想要走这条路,从大二开始就得做准备,“难度太大!”林同学告诉记者,也因为难度太大的原因,他已经放弃了在内地专升本的想法。

  深职院外事处副处长樊大跃也认为国内的“专插本”考试对于很多职业院校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他告诉记者,提供给专科生机会的国内本科院校都比较注重文科课程水平,而职业教育强调的是技能学习,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弱一些,如果要参加考试,必须花大力气补文化课程。而且一些院校每年提供的专升本数额也有限。“我们每年的毕业生7000多人,但每年参加专升本考试的也就1%—2%的学生。”

  “我身边的不少同学还有毕业了去读本科继续学习的想法,由于国内的专升本很难,一些同学会选择去国外读书拿到本科或更高的文凭。”林同学说。记者了解到,很多高职生对于升本读研都有着强烈愿望,随着国际化的加强,不少国外大学也提供机会,使得高职学生能够顺利在国外升本读研。

  据樊大跃介绍,深职院目前跟来自19个国家的80多所境外大学有合作协议,进行实质性合作的也有六七所大学,通过这些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可以在海外获得本科以上的学历,每年都有很多国外院校表达出合作的愿望。“每年深职院有五六十人通过在海外学习拿到本科或以上学历,这还不算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出国继续学习的。”樊大跃估算,每年学校大概有100多名学生通过海外求学这种“曲线”方式实现“专升本”。

  “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流失。”杨润辉认为,其实在深圳等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很大,一些人才因为上升途径不顺畅而去海外学习发展,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打通“断头路”培养更高层次技术人才

  “去国外读书动辄一年几十万元,不是每个家庭都吃得消的,如果国内的发展通道畅通,学校环境、教育质量不错,我肯定会优先选择国内的学校继续深造。”林同学说。

  国外院校相对昂贵的学费,使得通过海外求学方式获得上升机会的高职学生仍是少数,专家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加快推进内地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和拓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展通道。记者了解到,这些年,一些职业院校也在强烈呼吁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应该有自己系统的上升通道。

  “不要等到狼来了才改。”杨润辉希望台湾以及国外一些大学开放为内地学生提供上升途径的做法,能够倒逼内地加快打通高职教育“断头路”的速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人才支撑。

  在杨润辉看来,“人人都有才,才各有异,人人皆成才”,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选择喜爱的教育形式,成长为社会不同需要的人才。传统的方式就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丰富程度不够,也会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把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限制在专科层次,导致很多动手能力强、悟性高的人才不一定走高职教育这条路,而是选择了本科,如果高职教育上升的路径通畅,一些喜欢动手、做应用型事情的人才也可以通过这条通道读到本科、硕士、博士,那他就愿意选择高职教育这条道路。

  樊大跃告诉记者,目前的制度设计造成“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高职院校”的普遍心理,如果能像英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一样,让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体系,而且从专科、本科、研究生到博士上升的道路通畅,就会慢慢改变这种大众对高职教育的偏见。

  有专家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也对于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有迫切需要。而现实是传统本科跟高技能的人才培养还有些脱节,高职学院是作为专科学校来培养这些技术人才的。专科跟本科的学历层次不一样,而且这些技术人才学习时间上少了1年,虽然实操能力强,但相对于本科层次系统的培养来讲,其理论素养、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欠缺些。因此需要通过打通断头路实现更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樊大跃看来,高职学生有上升途径,并不只是意味着需要一个更高的学历,而是要培养更高水平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通过更高阶段的学习,让他们可以掌握更高水平的技能,或者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知识、管理水平等等,至于通过何种方式实现上升途径则可以再作探讨。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