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龙虱
蜻蜓蛹
竹蛆
蝎子
桂花蝉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昆虫繁殖快营养高可多吃
联合国粮农组织5月13日发表报告称,人类可食用的昆虫在全球超过1900种,多吃昆虫对身体有大益处。昆虫具有污染少,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含量高,繁殖快等优点,实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实际上昆虫美食在粤系菜谱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白蚁、蝎子、蚕蛹等等经过厨师烹饪,一道道可口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不过专家也建议,不可为口腹之欲过量捕捉野外昆虫。
文/记者李华、韩杨 实习生程钰惠、张瀛子
联合国粮农组织13日发布的这份报告厚达200页,报告呼吁全世界的饭馆、厨师和美食作家推广使用昆虫,以应对全球范围的饥饿和气候变暖问题。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红蚁、小蚱蜢和一些龙虱所含有的蛋白质足以与瘦牛肉相提并论,而脂肪则要少很多,称得上是高蛋白低脂肪。此外,如果对通过麦片获取纤维感到厌倦,也可以用昆虫来作为替代,很多可食用昆虫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铜、铁、镁、磷、硒、锌等矿物质。
在将饲料转化为可食用肉类方面,昆虫的效率也相当高,其将饲料转化成肉的效率是牛的4倍。报告称,多数饲养类昆虫所产生的环境有害温室气体可能少于家畜,这有助于降低食物生产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报告作者甚至建议餐馆把昆虫写入菜单,厨师们把昆虫纳入食谱设计,由此“提升昆虫的地位”。
昆虫头顶光环,污染少、营养物质高,是美味佳肴不可多得的主角。素来闻名的粤菜,自然不甘人后,昆虫菜更具风情。爽脆清淡的“白焯地龙”,焦嫩鲜香的“油炸桂花蝉”、“香炸蕉蛆”,甘美咸辣的“椒盐龙虱”、“椒盐蛐蛐儿”、“椒盐竹蛆”,吃起来幽香隐隐,美味淡淡,神秘感与新鲜感俱来。进入粤菜食谱的昆虫同样是五花八门,如蚂蚁、白蚁、蝎子、蚕蛹、蟋蟀等等一应俱全,鲜、甜、辣、酥、嫩口味各异。
深圳人也爱吃昆虫。深圳一家酒店推出的“昆虫宴”新鲜、诱人。当家菜“椒盐龙虱”颇具特色,龙虱(又名桂花蝉)颇有口碑,油炸后再拌椒盐,滋味奇香,还有股桂花味儿。“姜丝炒王蜂蛹”,是把白胖的王蜂蛹放进油锅里炸酥,后加姜丝爆炒,味道如乳如膏。
专家建议:食用人工饲养昆虫更佳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钟俊鸿告诉本报记者,以白蚁为例,它的体内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的确比普通肉类要高,他不反对食用昆虫。
但为了避免昆虫携带病菌而导致人类生病的风险,他建议人工饲养昆虫,不让昆虫有接触病菌的机会。
钟俊鸿表示田野、山上等地的某些昆虫也可以食用,然而他并不支持过量捕捉野外昆虫,因为“这会带来生物量的问题”。
在烹饪方式上,钟俊鸿认为,烹饪方法百无禁忌,可烘,可炒,可油炸,甚至可生吃。但“最好是用100~110摄氏度的高温烘干”,既杀灭病菌,又不破坏昆虫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若没有先例,生吃则需要慎重。
但需注意的是:不是什么昆虫都可以吃的,有的昆虫有毒,比如鳞翅目的幼虫,它的毛就有毒,不能食用。
报告如此“残忍”
实在无力吐槽
①鸡蛋炒蚂蚁
蚂蚁炒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具有滋补强壮、补虚养血的功效,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咯血、肝炎、贫血、阳痿等病症。健康人食之,强身少病,延年益寿。
②椒盐龙虱
龙虱是药食两用动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异亮氨酸和丙氨酸,都大大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食品含量标准。
龙虱不光风味独特,药用价值也相当高,其性味甘平,有补肾、活血、固精、止遗之功效。
③奇珍蜻蜓蛹
一道奇珍蜻蜓蛹,用的是只有尾指长,翅膀还未完全生长出来的蜻蜓蛹,此时正是它蛋白质最丰富的时候。先在贵州原产地晒成干品,运回店里后再过油炸一下,以椒盐炮制,加入腰果、青红椒,就成了这一碟菜式。口感像在吃虾条,用来下酒是最好不过了。
④椒盐竹蛆 此菜色泽深黄,质地酥脆松软,味极芳香。竹蛆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并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⑤土茯苓煲蝎子
有的人煲个蝎子汤,全家四五个人,就用了1斤蝎子。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血压升高、心慌、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孕妇慎用。
⑥和味桂花蝉
桂花蝉具有非常的浓香馥郁,名不虚传。吃桂花蝉有讲究,先将翅膀、腿除去,然后将头连同内脏一同拉出,外壳连同壳内淡黄色的蛋白质整只咀嚼,吃的是昆虫特有的香味。
桂花蝉体内的甲壳素,能阻隔体内脂肪形成;对肠炎、声音嘶哑、小儿夜啼、妇人乳汁不足有一定的疗效,还可用来补肾治遗尿。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