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岳峰(后排左二)和王春刚(后排左三)现场监督赈灾物资发放。
郭洪兴摄
本报雅安5月8日电 (人民网记者郭洪兴)8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2000万元“芦山地震专项资金”的第一批物资在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村发放。凤凰村塔子坪组的112户、近400名受灾群众领到大米和菜籽油,现场秩序井然、物资发放顺利。人民网志愿者王春刚、尹岳峰到场监督。
从芦山县城到凤凰村约10公里路程,塔子坪组的村民在服务中心院内排成两队,等候领取救灾物资。
村民李玉成家里有6口人,领到6袋大米、3桶菜籽油,成为第一位领取红会“芦山地震专项资金”救灾物资的群众。据了解,今天的救灾物资只发给塔子坪组的受灾群众。“我们村按照村民小组为单位依次发放,如一次性集中发放怕造成交通堵塞,这里地方太小。”凤凰村村支书李智介绍说。
在凤凰村村民服务中心院内,此次物资发放名单及发放数量张贴在公示栏上,红会监督员的名字和电话一目了然。
现场:经志愿者审核才能领取物资
对于此次救灾物资的发放,红会和当地政府都十分重视。除张榜公示外,受灾群众在领取物资时必须签字或者盖手印,然后经过人民网志愿者和红会工作人员审核后再去领取物资。
王光辉老人今年80岁,也是塔子坪组的受灾群众。在地震前都是以种茶为主,他和老伴种茶年收入近3000元。“我今天领到了2袋大米和1桶菜籽油,张贴出来的名单我看了,发放是公平合理的。”王光辉告诉记者。
芦山县委常委、工会主席李霖介绍,发放名单和发放数量是由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统计,最后汇总到县上。
飞仙关镇人大主席熊正祥告诉尹岳峰,此次红会捐赠的物资发放,是以户口簿为准;凡是拿财政工资的不在救灾之列,但外来人员只要在当地工作一个月以上的,都属于救灾对象。
王春刚向受灾群众了解菜籽油价格时,得知这里的村民以前都是自己种植油菜加工成菜籽油,没有花钱买过,对于大米和菜籽油的价格,两志愿者表示将做进一步调查和了解。
问题:统计名单困难致货物工厂积压
在发放现场,凤凰村村民朱青禄告诉志愿者,他家的油缸在地震时被打碎,现在还未到收割油菜的时候,今天领到菜籽油刚好解了燃眉之急。
中国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说:“8日正好是‘世界红十字日’,把物资发到灾区群众手中是对他们生活的一点支持。”
从人民网志愿者监督情况看,厂家生产速度有保障,问题在于政府统计发放名单较为困难。王春刚、尹岳峰告诉记者,成都新兴粮油公司和成都天香粮油公司的负责人多次给他们电话,希望他们催促红会尽快决定送货时间和地点,同时厂家称货物积压在仓库不如尽早送到灾区群众手里。
对此,杨绪生表示,今天能发出第一批物资政府已经相当努力了,因为当初的分配方案中大米和菜籽油发放标准不一样,统计起来有一定困难。
就此情况,记者电话采访了芦山和宝兴两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正派专人加班工作,具体名单有望明天出台。
受灾群众领走了第一批救灾物资,红会工作人员和人民网志愿者稍感欣慰,但剩余物资发放工作仍迫在眉睫。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