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4月26-28日,讲述两弹元勋、清华校友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人生经历的清华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在新清华学堂隆重上演。该剧是中国科协发起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清华大学“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该剧连续三天分别向高校师生代表、教学、科研和科技工作者一线代表,清华校友和北京市中学生代表进行展演。
这是一部由清华大学出品,以清华师生为主策划创作的现代原创校园剧作,全部演员均为清华学生。该剧全视角、立体化地重现了邓稼先成长成才、以身许国的壮丽生命华章:从青少年时期就立志报国、铮铮风骨,到与同事们一起艰难创业、勇攀高峰;从在大漠中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到最后一息仍心怀国家、致以永恒的敬礼;同时细腻深入地描绘了邓稼先质朴大气的英雄形象、丰富而赤诚的内心世界和对家人、对挚友、对伙伴们的深情厚谊,刻画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颂扬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怀。
在艺术表现上,《马兰花开》秉持刚柔并济、青春向上的艺术风格,融合音乐、舞蹈、影视、朗诵等艺术形式和多媒体元素,在娓娓道来的亲切叙说中贯穿着跌宕起伏的节奏脉动。全剧情节扣人心弦、亮点精彩鲜活、高潮层层推进,具有史诗般的风格和贴近时代的气息,在艺术的魅力中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
话剧中,邓稼先为了验证关键数据、和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的场景,不顾核辐射危险和众人劝阻、亲赴核弹现场寻找未能起爆弹体的场景,身患癌症被多次催促治疗、却亲自下井处理核试验突发事故的场景,无不给观众心灵以巨大震撼,许多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演出后,邓稼先的儿子走上台,看着邓稼先的饰演者久久不语。
在观众席上,清华大学91岁高龄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40多名院士观看了首演。作为与邓稼先相交甚厚的同乡及挚友,杨振宁说,邓稼先的故事非常感人,很高兴看到表现邓稼先科学报国的话剧在清华上演,这对于青年学生非常有教育意义。
今年75岁的清华大学核研院安继刚院士说,“过去那个年代科研条件差、环境苦,科研人员更多的是靠着一种精神,支撑着他们走过来的,在高校推动这个活动对教育青年大学生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马兰花开》最后的字幕“谨以此剧向为实现‘中国梦’而无私奉献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对此,剧组和观众更是感触颇深。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表示,以文艺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是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已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学生艺术团话剧队一直活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线和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马兰花开》的创作得到全校师生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剧本经过清华师生集体创作,经过20多次修改和再创作,特别得到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先生和邓稼先好友杨振宁先生的大力支持。《马兰花开》生动呈现了邓稼先成长成才、以身许国的壮丽生命乐章,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艺术魅力感染人、吸引人、教育人,是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的又一次传承、弘扬和升华。学校要广泛开展话剧展演活动,充分发挥《马兰花开》的教育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导演李欣凌完全被邓稼先的故事感动。她说:“《马兰花开》正是给场下的观众带来这样一种精神上的沟通,给他们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感染。我觉得干净地、纯净地、认真地、努力地、坚持不懈地在自己的岗位去为祖国做一些事情,祖国才能够强大,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邓稼先扮演者、新闻学院博士生梁植谈到饰演角色的体会时说,邓稼先的中国梦很简单,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强大起来,让中国人拥有能捍卫国家和平的武器。通过排演《马兰花开》,对自己的“中国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是要在自己所学领域做出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电子系本科生赵旭表示,看完话剧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邓稼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清华人的楷模,为了国家发展,他不计名利,长时间隐姓埋名。通过观看演出,现在自己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如何实现心中的“中国梦”也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一位物理系的女同学说,剧中有四次出现邓稼先小时候的梦想,邓稼先的梦想传递出一种正能量,而邓稼先的整个生平事迹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国梦:从孩提时的稚嫩,到青年时期的受压迫至于反抗,再到留洋攻读最后回国报国,是一代人梦想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梦想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激励一代人的中国梦的典范。
水利系大三的薛同学说,每次想到我们国家核武器研制的艰辛历程都会十分感动。剧中有两个场景十分感人:当邓稼先刚刚回国却因为工作不得不与妻子分开到戈壁荒漠时,那个场景十分心酸;另外,在最后的大事记中,邓稼先的事迹直到1982年才解密,他不为人知那么多年,也让人心生敬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邓稼先他们靠着毅力一直奋斗着。而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国家变得强盛,我们这代人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
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多 实地采风还原真实
《马兰花开》剧本的主创人员都是清华的学生和老师,从2011年开始筹备,仅剧本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修改雕琢,曾大幅度修改或再创作达二十余次。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广泛阅读关于邓稼先的书籍,观看了相关影视作品20余部,拜访了邓稼先同志的妻子许鹿希女士和他生前的同事,还专程前往邓稼先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位于四川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实地采风。
在绵阳,师生们与数十位曾经与邓稼先共同工作过的老专家、老领导及中青年专家代表进行了交流,很多老同志深情回忆了与邓稼先并肩战斗的点滴往事,对话剧的创编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师生们还参观了位于绵阳市梓潼县的邓稼先旧居,对邓稼先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为话剧舞美、道具、服装设计等提供了鲜活的创作参考;通过参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流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对邓稼先在两弹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为剧本的创作积累了重要的素材。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多次参与剧本的修改和讨论,参与剧本创作的人员从低年级本科生到年近八旬的老教授皆有覆盖。最后的作品凝聚着邓稼先的同事及亲友、有关当事人和见证者、不同年龄段的师生校友、艺术同行们,以及关心和支持该剧创作的热心之士的大量智慧和心血。清华大学的师生们也在剧本的创编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邓稼先等科技工作者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对“两弹一星”元勋们艰苦奋斗、以身许国的创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创编团队成员、清华大学数学系大三学生张正皓就曾说:“这些收获不仅是话剧创作的重要素材,也是我人生成长的宝贵经历。”
演员阵容全为清华学生 挑战收获相依相存
《马兰花开》的演员共28名,全部为清华大学学生,其中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还有一名美国留学生参与其中。这支演员队伍,是以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话剧队的骨干队员为主要班底,并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三轮招募、遴选后产生的。
然而,仅有参演的热情是不够的,作为非专业的演员,要在保证日常学业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奉献一台专业水准的精品话剧,挑战之大可想而知。于是,每个周四的下午和周末的时间,对于《马兰花开》的所有演员来说,都是雷打不动的排练时间。而随着首演时间的临近,排练的安排更是增加到了每晚4个小时,尤其是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更是场场排练都要参与,经受了精力和演技上的巨大考验。临近首演的一段时间,饰演邓稼先的学生梁植由于患重感冒,咽喉不适、精神不济,在排练的间隙甚至在椅子上睡着,但一上到排练场,他立刻就变成精神抖擞的“邓稼先”,步伐稳健,声如洪钟。
这样的演员阵容,也给身为总导演的李欣凌带来不小的挑战,她笑言:“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排练,这样的方式我还是第一次接触。”非专业的演员、有限的排练时间以及各部门方方面面的配合,这些都让身为专业话剧导演的李欣凌在一开始的时候感到忐忑,“但一段时间排练下来,我看到了大家的努力,这使得我对这部作品有信心!”李欣凌说,“我知道清华学生的学业压力是很重的,大家都会利用排练间隙学习。那些暂时不上场的同学会在旁边工作间的桌子上学习,等喊他们上场了,又马上投入演出。看他们这么迅速地转换角色,看他们舞台上下的强烈反差,让人觉得他们特别可爱。”
排练很辛苦,收获也颇丰。话剧队成员马翔宇说:“在多次的排练中,邓稼先在我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加的生活化,更加真实。”主演梁植也表示:“尽管十分辛苦,但排练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让人觉得再多辛苦都值得。”尽管已经熟知剧情,但每一遍观看都会有一些片段让现场的工作人员热泪盈眶,他们说:“真正感人的是永恒不变的感情。”
在《马兰花开》的排练厅里,一直挂着邓稼先的照片,为的就是让同学们知道这部话剧所承载的责任和时代意义。总导演李欣凌也说:“我们所有的努力,都要与‘邓稼先’这三个字相匹配,一定要对得起这个伟大的人物。”所有的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将最精彩的表现献给观众,向隐姓埋名、科学报国的邓稼先学长致敬。
专业加盟打造舞台效果 多方支持创作艺术精品
《马兰花开》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邓稼先同志的妻子许鹿希女士、好友杨振宁先生等的大力支持和热心指导。2012年3月8日,剧组受到许鹿希的邀请,前去家中拜访,师生们看到了邓稼先生活过的场所,听许鹿希回忆了邓稼先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生活点滴,还看到了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写给许鹿希的书信。临别之时,许鹿希特别为剧组写下寄语:“邓稼先常说:‘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要奔世界先进水平。’谨以此与清华大学的同志们共勉之。”得知此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勉励剧组的师生说:“许先生主动邀请你们,可见她对这部话剧的重视、对于清华同学的信任,你们一定不能辜负她的希望。”
此外,该剧还邀请了曾执导话剧《大宅门》的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导演、演员李欣凌担任总导演,清华校友、歌手缪杰、李健也倾情加盟,参与话剧主题曲、配乐的创作,很多国内一流的灯光、音乐和舞美设计师也为《马兰花开》提供了很大帮助,使得话剧具备了精致的舞美设计,专业的舞台布景,一流的化妆造型。
编排过程中,《马兰花开》在以话剧形式为主体的同时,引入了很多音乐、舞蹈、影视、朗诵和多媒体元素,艺术形态更加丰富和鲜活,增强了话剧的感染力。例如该剧一开场,就充分运用了历史素材与实拍相结合的多媒体视频,表现了邓稼先从小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子弹”的志向;又如在舞台上再现的,在日本人占领下的北平,少年邓稼先不堪受辱愤而撕旗——丰富的表达元素给观众以不寻常的感受,从历史的大背景开始接触邓稼先。
既拥有“原汁原味”的清华原创特色,又具有专业团队的导演和舞台支持,《马兰花开》必将成为校园艺术的精品,成为清华文化和精神的又一次传承、弘扬和升华,让同学们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交流,记住老一辈科学家们璀璨的人生和那段光荣的岁月,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专题: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