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茶流传500年的土凉茶--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春明茶流传500年的土凉茶

2013年04月25日14:48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邝阿婆到周边的小山坡上采摘草药

煮晒干的凉茶前,先用清水将浮尘洗去

野菊花是春明茶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

晾在楼顶的草药隔段时间都要翻一下,保证晾晒均匀

熬制好的春明茶呈金黄色,像啤酒一样澄清透明,具有祛毒养颜等功效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杨逸芸

  岭南多瘴,曾让古人闻之色变,苏轼在《和子瞻过岭》中写道:“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足见古时岭南环境的恶劣。而饮用凉茶,是岭南人长期同大自然作斗争后总结出来的一种护身法宝。凉茶凉而不寒,清热而不伤脾胃,四季皆宜。说到凉茶,那就不得不提起被列入东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莞土制凉茶——春明茶。

  春明茶,广泛流传于东莞市埔田、丘陵一带,在大朗镇水平村最为盛行。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由于是在清明前后采摘的,所以也称“清明茶”。春明茶可以说是岭南凉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千百年来,东莞埔田、丘陵一带的人们就是凭借生活经验,在郎中的指导下,抓来几味中草药煲“凉茶”,以达到清热解毒,去湿降火的作用,日积月累就产生了这种杂方不一的“土凉茶”。

  “饮春明茶啦!”母亲的吆喝声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东莞大朗水平村村民的成长。每年清明节前后,大朗镇水平村部分村民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或结伴到周围的山坡上,或在扫墓归途中采摘一些草药回家,赶制“春明茶”。

  今年76岁的邝婆婆就是这采药军团中的一员,有着40多年的采制春明茶的经验。邝婆婆坚持要在每年清明节当天采摘,因为她坚信“清明节这天的草药受祖先保佑,喝了会更平安”。每到这天,邝婆婆便会拿上镰刀,去山里面采集“百草”。尽管年已古稀,但婆婆割起草药来很是利索,不一会便割了一大捆。

  药材采集回家后,要用清水洗净并晾干,然后进行分类,并根据药材的特点切断或剁碎,放置太阳底下晒至三分干,放进蒸笼内用沸水蒸煮半小时后取出,再放到太阳下晒干,晒干后的药材放置到药罐或袋子里存放起来。邝婆婆指着阳台上正在晾晒的草药说:“这是就我今年清明采摘的,最近天气不好,还要晒多几天。”而熬制春明茶也很简单,先用旺火把水烧开,再文火熬至少一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急的话也可以缩短熬制时间,用邝婆婆的话来说,就是“滚几滚就得了”。熬制好的春明茶呈金黄色,澄清透明像啤酒一样,闻之清香食之微甘。

  “传统的春明茶原材料有百余种,但不一定都要采摘齐全,三四十种草药也足以做成春明茶。像荔枝叶、桑叶、野菊花、竹叶、龙眼叶、双喜草、香茅等都是制作春明茶的材料。”邝婆婆介绍,这种土法的凉茶从明朝中期就开始在当地流传下来,至今有五百余年。在过去学做春明茶,没有书,没有图片资料,都是靠口口相传。

  几百年来,春明茶就这样融入在大朗人民的生活中,在他们心中,春明茶便是一种带着传奇色彩的“神仙水”。每当天气炎热或发现身体不适时,村民就会根据身体情况调配药材熬制饮用,甚至在娶媳妇、嫁女儿等喜事时,都少不了春明茶的身影。他们认为,这种受“祖先保佑”的凉茶,可以消除“属相相冲”等问题,让每个来喝喜酒的人都平平安安。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凉茶店铺、罐装凉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方便与时尚,春明茶这种制作工序繁琐的土凉茶正慢慢被人遗忘。目前,村里只有上了一定年纪的老年人还在坚持采摘、储存、熬制春明茶。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