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水渠里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福寿螺。
福寿螺很难杀灭,村民们很头疼。(图由受访者提供)
20年前引入福寿螺曾是致富法宝 如今侵蚀农田 当地植保部门正组织统一灭螺
20多年前,一位到广东打工的赣州农民见福寿螺个头大好养活,便带了几个回老家。不料,原本为了致富引进的外来物种,如今竟给当地带来尴尬。
信丰一个县就有近10万亩农田受影响,村民刚刚移入田间的秧苗不过几天就被啃噬殆尽。眼下在赣州,备战春耕的农民们和当地植保部门掀起了一场“人螺大战”。
而专家表示,福寿螺多,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再吃它。由于福寿螺已逐渐对一些药物产生耐药性,要想在短期内消灭它有困难。
文、图/本报记者 肖欢欢
赣州市信丰县大阿镇农技植保站站长刘玉生最近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有农民上门“讨教”杀灭福寿螺的妙方,不过他坦言,办法不多。
“人螺大战”:
祖孙三代下田抓螺
赣州这几天的温度高达30℃,正是水稻插秧的时节。
大阿镇大阿村的刘保康老汉挽着裤管,在稻田中手工捡螺。这个周末,老人家还发动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一同下田捡螺。
就在3天前,他还用灭螺胺对稻田进行过一次“扫荡”,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田里还是密密麻麻的福寿螺。“秧苗刚插下去时,是村民最提心吊胆的时候,此时幼苗较嫩,容易被福寿螺吃掉,如果不在插秧前把福寿螺杀死一部分,那插秧简直就是为福寿螺提供食物。”
在刘老汉的田头,一个蛇皮袋里装着他一上午的“战果”,约有40斤黑褐色的螺。“这要搁在过去,那可是美味,但现在,这玩意没人吃,成了负担。”老人家笑着说。
村民刘东的遭遇可就没这么妙了,他家的稻田由于晒田较早,在灌溉插秧前,他还专门用茶麸粉在田里洒了一遍,进行了一场灭螺。但没想到,秧苗插入稻田后3天,几乎全部都被啃噬殆尽。
村民王英把记者带到了她的田间。在距离水面约30厘米的一棵树上,密密麻麻分布着福寿螺的卵。“我们镇上所有的农田都被福寿螺入侵,福寿螺几乎从年头到年尾,一年四季都有,繁殖能力实在太强了。一年光花在杀螺上的成本就要上万元。”
大阿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小黄告诉记者,整个大阿镇的耕地约有3万亩,到处都是福寿螺。福寿螺已经成为对当地危害最为严重的物种,镇政府每年都会派出专家,对村民灭螺进行指导。
春夏之交:
福寿螺进入繁殖高峰
信丰县农粮局的植保专家说,整个信丰县如今都遭遇福寿螺入侵,油山镇、安西镇近期均有福寿螺的报告,预计全县受福寿螺影响的农作物面积约有10万亩。
他告诉记者,福寿螺适宜在淡水中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而赣南地区的气温刚好适合福寿螺生存。每次产卵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多达3~5万粒,繁殖能力惊人。
“大约一个月,螺的数量就可以翻倍。所以,在水稻育秧前,农田至少要进行两次灭螺。这也是为何一直未能将其杀灭的原因。”
这位专家表示,福寿螺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去年整个赣州市的福寿螺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
对于今年的福寿螺大爆发,刘玉生也十分担忧。他说,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主要危害水稻、蔬菜、慈姑、中药材等作物。对水稻,主要是吞食稻叶,轻的造成少苗缺株,严重的几乎全田吃光。
刘玉生表示,进入5月份以后,福寿螺的危害会更严重,密度也会高得惊人,以幼螺为主,早插田每平方米最多达120至160只,现在大约每平方米有10只。
灭螺两难:
螺死了,鱼虾泥鳅也被杀死了
疯狂的福寿螺刚刚肆虐时,一度让本地村民绝望,因为福寿螺的繁殖速度实在太快了。一周前还进行过一场灭螺,但一周后稻田放水灌溉,福寿螺便卷土重来。
一些农民尝试养鸭、养鹅啃食它,但仅能消灭一些幼螺,难吞噬较大的成螺。甚至有村民专门请人下田捡螺,一天给30元工钱,或按0.3元/斤收购,但人工捡螺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螺的繁殖速度。
不过,经过多年和福寿螺周旋,村民们逐渐找到一些“土方”来对付这个恐怖的“外来入侵者”。
如今,村民一般在插秧之前,先将茶麸粉洒在田间,大部分福寿螺会被杀死。也有村民用农药灭螺,“一亩地用20公斤茶麸粉,再用两袋70克的杀螺胺,能起到杀螺作用。”油山镇农技站的工作人员表示。
不过村民们很快发现,福寿螺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大阿村村民刘祖龙告诉记者:“以前灌溉插秧前只需灭螺两次,现在要灭三四次,说明螺已经习惯了这种药物。并且,茶麸粉的价格比较高,一袋50公斤重的茶麸粉要100元,很多村民用不起。”他说。
无奈之下,更多村民选择了化学杀螺剂。信丰县安西镇热水村村民王安没想到,在一条河里投入杀螺剂之后,福寿螺被杀死不少,但河里更多漂浮上来的是鱼虾和泥鳅、青蛙等尸体。
“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容易污染水质,成本高,效果差,其中呋喃丹、甲基异柳磷、贝螺杀等农药几年前就禁止使用了,因为药力过猛,污染也重。”赣州市植保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深层原因:
福寿螺太多只因人不吃
实际上,江西福寿螺的引进完全是个意外。据当地人介绍,大约在1990年前后,一位在广东南雄打工的赣州人看到当地福寿螺很好卖,夜宵档上一盘福寿螺能卖十多元,于是带了几个到信丰当地的水田中饲养。由于福寿螺适应性强、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不需要较高的养殖技术,只需要把螺放在水里,就能大量繁殖,然后抓回来用水洗干净就能炒着吃,当地农民就掀起一股养殖潮。大约在2000年前后,福寿螺曾经是信丰县一些农民致富的法宝,他们大量从外地购进福寿螺在池塘养殖,然后供给当地餐馆。
信丰县的王振兴至今还记得,父亲在上世纪90年代也从广东带回几只福寿螺,起初放在一个木盆里,结果第三天,盆里全是福寿螺的卵,并且长途颠簸也没让螺死掉。于是,父亲把这几只螺放在池塘里养,不到一年,池塘里就到处都是螺了。“当初引入时很多人说福寿螺肉质嫩、味道鲜、营养丰富,不过人们很快就发现它不好吃,卖不了好价钱,许多养殖户将它随手丢到田边,造成其大量繁殖。”
不过,当时当地有吃福寿螺的习惯,田里的螺基本上都被抓走卖到了餐馆。当时还有专门经营福寿螺的餐馆,红烧福寿螺是最常见的菜。
但2006年,广州不少食客因为吃福寿螺患上管圆线虫病,随后,全国开始封杀福寿螺,没有了人这个最大的天敌,福寿螺便开始大量繁殖。
如何应对:灭螺须打围剿战
赣州市植保站昨天也表示,目前已加强螺情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并在各地培训灭螺技术,组织农民统一灭螺,并向螺灾严重地区农民发放了灭螺药物。但福寿螺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要消灭掉难度很大。
该站专家表示,杀灭福寿螺应注意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注意集中销毁。对于捡回的福寿螺,应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对于成螺,应组织人力将水排浅后人工捡螺,集中捣毁。二是要合理使用农药。茶籽麸、桐籽麸对防止福寿螺繁殖效果较好,插秧后24小时内,可以防止福寿螺大量繁殖。三是使用化学杀螺剂防止污染。
不仅江西,广西也是福寿螺受灾最严重地区。广西植保总站总农艺师王华生建议,单打独斗难以灭螺,对于福寿螺必须采取“围剿”战术。福寿螺的剿杀要以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福寿螺多在田里、水沟里生活,应将水排浅后人工摘螺,集中捣毁,或把大螺敲碎去壳后喂鸡喂鸭,小螺加石灰沤作肥料;福寿螺产卵在田边、沟边杂草及禾苗上,在未孵化前人工摘除,然后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有计划组织农民养鸭,在螺卵孵化时,放鸭子到田里、沟里吃掉幼螺;在福寿螺重发区,农民要在规定时间内,在田地、水沟、池塘内统一投放杀螺药,全面药杀。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