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庙会仍沿袭巡游、祈福、唱大戏等传统。 卢奕诚 摄
拜北帝、看巡游、祈求风调雨顺,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庙会活动上周五至周日“闹”足三天,10万群众跟随“北帝神舆”巡游祈福。今年的庙会仍沿袭巡游、祈福、唱大戏等传统,市民虔诚依旧,但部分线路围观群众寥寥,年轻人对北帝诞活动“不了解、不喜欢”。专家直言:北帝诞庙会形式已遇发展瓶颈,围绕“水乡文化”对佛山人的意义以凸显佛山北帝诞的“文化个性”,应是破解之道。
虔诚万名市民祭祀祈福老年人为主力军
上周五8点,距春祭还有一个半小时,家住官窑的黎婆婆颤颤巍巍地走下公车步入祖庙。她紧了紧手上的袋子——里面装着她一天的饮用水和拜北帝用的香烛和祭品。在黎婆婆的计划中,她要抢在春祭前为全家人祈福,然后再瞧一瞧北帝巡游的热闹,最好还能够摸一摸北帝神舆——这一举动在佛山本地人心中,能够得来幸运。
上午9时30分,司仪颂唱春祭祭文,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一年一度的佛山北帝诞庙会正式开锣。春祭结束后,由七星旗、八音锣鼓柜组成的传统仪仗队开路,小北帝坐上按照清光绪21年制作的神舆1:1复原制作而成的全新神舆,从祖庙双龙壁出发开始巡游。
“北帝来了!”巡游队伍步出祖庙时,等待祈福的群众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成一圈。巡游队伍经过之处,市民纷纷双手合十低头祝祷,有的市民大声许下朴实的心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全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从祖庙双龙壁出发,沿着祖庙路往北,再路经莲花路、人民路、天地路、东瑞路,回到祖庙,700人组成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走过,引起沿途不少市民的围观和祝祷。
北帝巡游至佛山最古老的道路之一莲花路时,年逾古稀的梁伯坐在轮椅上,双手合十许下虔诚心愿。梁伯还记得,在他6岁时北帝巡游的盛况,而今他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跟着巡游队伍行过3000多米的路线,也不能在初一、十五定时前往祖庙祭拜。对于梁伯来说,北帝巡游是抹不掉的记忆、无法放下的牵挂。
由黎婆婆、梁伯等老年人是今年北帝诞庙会的主力军。据统计,有10万佛山市民参与了这次北帝巡游,其中以老年人居多。部分巡游路线两旁,不少老人坐在椅子上或者轮椅上等待巡游队伍路过。
热闹看巡游、听粤剧、食诞宴10万市民的狂欢
北帝巡游途经之处,不少车辆放慢速度,乘客纷纷开窗观看、拍照;路上的行人驻足观看。今年的巡游队伍,除北帝行宫的标准配置之外,还有众仙贺诞、粤剧红豆娃娃、江西傩舞、十番、沙湾飘色、鳌鱼舞、凤凰牡丹、鱼灯舞、鸡公榄、武术、醒狮等表演队伍。
“非遗项目集中展演的大舞台”,用这句话来形容此次北帝巡游毫不为过。佛山三月三北帝诞庙会本身就是全国非遗项目,八宝仪仗队和八音锣鼓柜簇拥着北帝行宫,庄严肃穆又热闹非凡。除佛山本土传统项目表演外,游行队伍还加入了深受市民喜爱的沙湾飘色、鸡公榄等表演,以及来自江西萍乡的傩舞表演队。
最热闹的表演还属来自广州番禺的沙湾飘色。15个古装打扮的小孩,远远看去凌空而立,站在花车上摆出各种造型,还不停地向市民挥动着小手。有些嘴中嚼着糖,有些手中还捧着奶瓶,“站”累了还打呵欠。花车经过之处,市民忍不住哈哈大笑。
巡游活动结束后,共有63桌北帝诞贺宴在祖庙万福台和三门前开席,热心人士、民俗专家、陶艺人和港澳代表等600多人齐享传统盆菜。在万福台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淑勤一曲《洛水情梦》唱得台下大声叫好。此外,李淑勤、陆志鹏等粤剧名家还表演了粤剧《五彩莲台》、《拉郎配》、《小放牛》、《夏完淳骂奸》等节目,台下的阿伯阿婆跟着拍子合唱,每到精彩处,还忍不住手舞足蹈,跟着比划两下。
隐忧北帝诞如何走出佛山特色?
自2002年恢复北帝巡游以来,今年已经是佛山市第12年举办北帝诞庙会活动。从最开始在祖庙内小规模巡游,到官方力量参与组织,再到北帝行宫真身、原比例复原的北帝神舆出现在巡游队伍中,巡游路线一年长过一年,北帝诞的形式已基本复原。
今年的北帝诞恰逢工作日,祝祷祈福的市民中,老年人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剩下的又以抱在老人怀中的小孩为多。祖庙附近市民围得水泄不通,但部分巡游路线两旁群众寥寥,稍显冷清。
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年轻人对北帝诞不甚感兴趣,对其背后的文化传承亦不了解。“春祭有点无聊,我想巡游会更热闹吧。”顺德女孩小轩是大二学生,她觉得参加北帝诞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但是到底是什么文化,她却不甚了了。佛山科技大学有近百位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北帝诞庙会,其中不乏本地学生,但是这批90后大学生,对北帝诞都很难说出“所以然”。
“北帝诞活动形式上的复原已经走到顶峰,但是其内涵,其独特的水乡文化意义还需要发掘。北帝诞已经走到一个发展瓶颈,必须打破现有桎梏,才能避免出现传承上的断层。”原佛山市博物馆馆长梁国澄组织恢复了2002年的北帝巡游,他认为,北帝诞庙会活动的生命力就在于“民意所趋”,民间对北帝的供奉其实正是对于水乡文化的尊重。
“北帝巡游等传统活动不应该变为普遍意义上的嘉年华,巡游表演队伍也不能靠‘拿来主义’,北帝诞的灵魂是‘水’,是佛山人世代对‘水’的尊重和感恩。”梁国澄坦言,北帝诞在广东多地都有庆祝活动,引用沙湾飘色等表演项目得了热闹失了灵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佛山的水土形成了佛山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千年沉淀过后形成佛山特有的文化。“尊重文化的个性,这个地方才有个性。”
“佛山人民世代供奉水神北帝,是感恩水带来的生存发展环境,而非迷信拜神能够让人不劳而获。”梁国澄介绍,“家家有旱艇,户户会划船”是水乡佛山的鲜明写照,明清时期佛山成为四大镇之一,其冶铁业、陶瓷业正是得益于便利的水路交通。“水乡文化”对佛山人意义非凡,这也是佛山通过北帝诞延续下来的文化内涵所在。“让北帝诞庙会成为有根之本,这才是这项活动的生命力所在。”
郑雯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