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管老乡” 有效调解纠纷--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老乡管老乡” 有效调解纠纷

2013年04月14日08:41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古巷镇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当地人和外来人口和谐共处。雷辉 摄

  近日,全省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基层涌现出的一批社会管理创举引起与会者热议。

  为有效管理外来人口,地处粤东的潮州市潮安县古巷镇推出了一项新招——选聘外来工为“编外村官”,通过外来工管理外来工。“老乡管老乡”效果如何?记者日前来到古巷展开调查。一年来,古巷的“编外村官”成功参与调解劳资、工伤纠纷8宗,涉及金额62万元。

  刺激 外来工讨薪被砍引反思

  谈及“编外村官”,潮州市多名相关领导干部不约而同地提到“6·6事件”。2011年6月6日,古巷一名外来工讨薪被砍,引起轰动一时的群体性事件。

  刻骨铭心的“6·6事件”让古巷人认识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工业重镇亟需补上社会管理这一课。

  进入古巷,刻有“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字样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古巷卫生陶瓷产业迅猛发展,马路两旁,卫生陶瓷企业的广告牌鳞次栉比,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密密麻麻地停在马路边等待装货。享誉中外的“中国瓷都”潮州,现有卫生陶瓷生产企业近1000家,而古巷一个镇就有400多家卫生洁具企业。与此相随,数以万计的外来工来到古巷,与当地人一起生产、生活。

  “与枫溪等老牌陶瓷产地相比,古巷的陶瓷产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面对急剧增长的外来人口,古巷的社会管理经验一度有些跟不上。”潮州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吕良桐说。

  陈定鹏对此体会尤其真切。陈定鹏是古巷镇古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古巷陶瓷协会秘书长,也开办了一家陶瓷厂,对企业主和村民的心态十分熟悉。“此前,有些老板自觉高人一等,对工人们的态度不够好。一些村民则认为外来工是来抢他们饭碗、赚他们钱的。”

  此外,由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本地人与外来人口之间沟通不畅。一旦矛盾发生,很容易被放大。

  “6·6事件”极大地刺激了当地人。他们开始反思:怎样才能和外来人口和睦共处?

  探索 聘请外来工做调解工作

  能不能通过外来工管理外来工,施行“老乡管老乡”?2011年底,在古巷陶瓷协会的一次会议中,有企业主如是提出。

  这一设想得到了现场老板们的高度赞同。在他们看来,“6·6事件”后,当地人和外来人口之间已经形成了一道心理鸿沟。“老乡管老乡”,这种相对柔性的管理方式更易为外来人口所接受。

  很快,陈定鹏将上述设想向古巷镇党委书记庄安平汇报。“6·6事件”后,庄安平从潮安县水务局局长一职上调任古巷党委书记,如何“亡羊补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

  庄安平很认同“老乡管老乡”的理念。但这一理念应通过哪种形式来实现?

  古巷镇有关负责人查阅资料发现,珠三角、长三角等外来人口众多的地方早已开始了“老乡管老乡”。比如东莞从流动人口流出地聘请当地干部,来流入地管理外来人口。再如浙江诸暨推行“外警协管外口”,流动人口流出地公安机关派驻民警到流入地协助管理流动人口,这些民警被外来人口称为“老乡警察”。

  是照搬外地经验还是自创一套新方法?经过几次讨论,古巷决定结合当地实际,选聘外来工为“编外村官”,担任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相比流动人口流出地的干部,外来工在潮州生活了好多年。后者对潮州、对外来工更加了解,由他们来做外来人口的工作,更加直接,沟通效果也会更好。”庄安平说。

  陈定鹏将聘请编外村官的计划在村“两委”班子会议上提出,遭到了部分村干部的反对。有人说:“我们村又不是缺人才,干嘛非得从外地人中找人?”据透露,此前有不少村民找到陈定鹏,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安排进村委会工作。

  “你们普通话都讲不好,怎么同外地人沟通?如果外地人走了,就好比有水没鱼,工厂怎么发展?年底哪来租金分红?”经过一番说服,“编外村官”计划最终为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接受。目前,古巷镇有枫洋二村、古巷二村、孚中村等9个村分别聘请优秀外来工任“编外村官”。

  效果 成功调解劳资工伤纠纷

  哪些外来工适合当“编外村官”?古巷镇列了几条标准:一是文化水平比较高;二是在外来人口中有威信,号召力较强;三是在企业担任一定职务。

  以古二村为例,该村有2000多名外来人口,其中,四川、重庆籍占40%,江西籍占25%,福建籍占25%,贵州、湖南等省籍占10%。

  重庆人覃春滑因此进入组织视野。31岁的覃春滑是康纳陶瓷洁具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大学毕业后来到潮州工作,在潮州已经呆了近10年,娶了潮州姑娘为妻。“他在老乡中人缘很好,又了解潮州情况,综合素质比较高,协调能力较强,是‘编外村官’的理想人选。”陈定鹏说。

  在覃春滑看来,“编外村官”的职责就是防患于未然,“有个烟头掉在地上,赶紧踩一脚,把它灭掉。否则可能引起火灾。”

  每天下班,覃春滑都不忙着回家,而是到老乡家里转一转,喝喝茶,聊聊天,了解老乡们的想法。“老乡们碰到的都是一些小事情小问题,我能解决就解决。我解决不了的,就找村委会和镇有关部门。”

  2012年底,一名16岁的四川小老乡,将其父母工资被克扣的经历在网上曝光。企业主看到后非常愤怒,认为网帖反映的内容不实,有损企业名誉,拟追究发帖人的法律责任。得知情况后,覃春滑居中调停,一方面做老乡的工作,让其把帖子删掉;另一方面做企业主的工作,请他看在老乡年幼不懂事的份上,不要追究其责任。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老乡出门在外打工,对外地人心理有个防备。但我一说家乡话,他们的防备就放下了,沟通、调解工作就好做得多。”覃春滑表示。

  记者问覃春滑有没有在与老乡沟通过程中的照片,他说没有。“如果在调解过程中拍照片,老乡们就会反感,会认为你是去作秀的。出发点不对,做的事情就不对,人家就不信任你。”“如果以村官的身份刻意拉拢老乡,效果反而不好,他们会觉得你是在管理我,是摆谱。我是以兄弟、朋友、老乡的身份去做工作,有什么事,一说就成。”

  虽然每天回到家已经很晚,“编外村官”每月也只有400元补贴,但覃春滑不觉得不划算。“我是做业务出身的,就是要到处交朋友。没当村官以前,我也是这样过。更何况,‘编外村官’是一种荣誉,说明了外来务工人员地位的提升。”

  自聘任“编外村官”以来,古巷的“编外村官”成功参与调解劳资、工伤纠纷8宗,涉及金额62万元。

  完善 下半年拟变“编外”为“编内”

  既然“老乡管老乡”效果初显,能不能直接吸纳外来工进入村“两委”班子,变“编外村官”为“编内村官”?

  庄安平表示,聘请“编外村官”那会儿,村“两委”刚刚完成换届。今年下半年,村“两委”又将换届,届时,将考虑直接吸纳外来工进入村“两委”。

  实际上,选聘外来工为“编外村官”只是古巷社会管理“补课”的表现之一。古巷还推荐优秀外来工担任市、县、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拓展外来工参政议政渠道,以增强外来工的主人翁意识。目前,古巷有5名外来工担任各级人大代表。

  古巷还拟成立流动党支部。古巷外来工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四川省中江县。近日,古巷有关领导专程前往中江县,与当地磋商成立中江县驻古巷流动党支部。

  为了让外来工享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古巷镇中心卫生院还将中江县和光乡卫生院院长莫某聘为副院长。由于语言相通,大量川渝籍外来工来找莫医生看病。2012年,莫医生为卫生院带来100多万元收入。

  “6·6事件”成为外来工融入古巷的一个转折点。对古巷党政部门而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被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陶瓷企业而言,企业主更加注重管理外来工的方式方法。不少古巷“土著”也开始学习普通话,以期与外来人口更好地相处。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廖奕文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