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需要妈妈们坚持--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母乳喂养需要妈妈们坚持

2013年04月10日15:14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世界卫生组织对关于婴幼儿健康的建议中近年有一个微调,其中对纯母乳喂养的建议时间从原来的4月龄增加至6月龄,对母乳喂养的建议持续时间也延长至两周岁或超过两周岁。上海市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上海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陈津津认为,这个调整体现了整个世界范围内对母乳喂养的推崇。

  ●科学哺乳

  母乳喂养的好处大部分人都认可,可真正做到坚持纯母乳喂养的产妇还不到一半。一些产妇生产后奶水少或没有奶水,就用奶粉喂养,孩子一旦适应奶嘴就很难再选择“费劲”地吮吸母亲的乳头了。

  陈医生介绍,通常医院会为每个新生儿准备少量奶粉,用于产妇开奶初期量少时给孩子补充。“这时孩子的味蕾发育还不成熟,对奶粉味道的分辨能力不高,医院会用小量杯喂食,目的就是仍然让孩子接受母乳喂养,通过吮吸帮助产妇出奶。”陈医生认为顺产更有利于产妇分泌催乳素分泌出乳汁,剖腹产、高龄生产等原因可能对乳汁分泌产生影响,但女性分泌乳汁是生物本能,产妇应放松心情、保持信心,通过宝宝吮吸、专业按摩等方法开通乳腺管道,进行最大程度的尝试。

  陈医生介绍,在月子里哺乳应“按需”——尽可能纯母乳喂养,而喂养次数按宝宝的需要决定。如母乳确实不够,可采用“补授法”,在每顿母乳喂养后补一定量的奶粉;或采用“代授法”,在每日7—8顿喂养中,有1—2顿用奶粉替代。奶水少的母亲应鼓励孩子多吮吸,身体会自然调整适应宝宝的需求。当孩子80%的能量来自母亲的母乳时,增加的奶粉并不会影响孩子口味,母亲也不用担心孩子会抗拒母乳。

  ●自然断奶

  虽然重回职场、奶水少等因素都会影响母乳喂养的坚持,陈津津建议除非孩子因严重的母乳性黄疸或乳糖不耐受等原因不得不断奶,年轻妈妈还是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断奶。她解释,母乳哺乳是母亲和孩子的“互动过程”,当孩子逐渐接触辅食对母亲的奶水需求量变少时,母亲的产奶量也会相应减少,通常这个阶段在10月龄到一周岁。

  断奶后奶粉就是唯一选择?陈津津并不认可。从她的临床经验出发,认为一般一岁后的孩子可适当接触酸奶,两周岁可尝试鲜奶,可以不同奶源地的产品交替食用,“奶粉并不是必需的,也不是唯一选择”。

  奶粉添加营养成分会比母乳营养更全面?陈津津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举例说,母乳中钙质大约为百毫升30毫克,而奶粉的这一数值为50毫克,看上去含钙量是多了,但婴儿对母乳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率远高于奶粉。此外,母乳中有已知活性因子100多种,还有很多是未知的,奶粉又如何去模拟生产?”

  ●不应盲目跟风

  陈津津认为不应盲目认为“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实际上“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国外大牌奶粉也有召回案例,全世界任何品牌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疵的。而且市场上的奶粉其大营养物质的配比基本相仿,只是在个别元素上有微小差异。”在选择奶粉时陈医生认为,最重要是观察孩子体重增加是否满意、是否出现严重湿疹、便秘或腹泻,口味是否接受就可以了。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