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折射幸福民生--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小农水”折射幸福民生

2013年04月10日07:52    来源:湖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中方县铜鼎乡南家坊村整修一新的渠道。

麻阳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小农水建设。

  2012年,靖州艮山口管委会黎明村小农水项目野猪井山塘清淤整修工程的实施,解决了110余亩稻田的灌溉问题,同时也满足了当地群众消防、生活用水的需求。

  刘仁生 王结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基础,更是改善民生的支撑。“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曾是多少耕耘者难以企及的梦想。

  2009年,国家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年,中央和省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意见,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召开了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省水利厅把规划建设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开展“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乘着这股东风,怀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再次兴起了高潮。该市坚持“水利主导,多元投入,规模建设,发展产业,助农增收”的思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的纽带作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农水”建设新路子。

  希望,在五溪大地上沸腾。建设,在不断创新中推进。

  芷江

  科学规划

  精心实施

  在芷江水利局,工作人员展示了该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划方案:3年建设任务完成后,将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7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5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3万亩。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7,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87万公斤……

  “科学规划小农水项目布局,以行政村为单位,制定申报方案,由所在地村委会、乡(镇)政府审定后,向县水利局进行申报。”县水利局局长罗尚君介绍,力求集中连片,择优选定项目,着力打造精品工程。

  “小农水是一个项目多且分散的工程,如果没有规划,容易造成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罗尚君说,有了规划,就像是有了一只把千头万绪拎起来的手,统筹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低效投入。

  工程建设,资金是关键。该县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打捆使用农村各类涉水项目资金,增强涉水项目的“聚变”效应,革除了原先小农水建设小而散形不成规模效应的顽疾,破解了“投入渠道单一、筹资困难”这个一直制约水利建设的瓶颈。

  “建立健全‘民办公助’和‘以奖代补’机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分管该项目的刘志远副局长介绍,2012年项目区群众累计投资折劳163.23万元,有力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在岩桥乡桃水村“小农水”项目施工现场,村里组织了30多名群众正在开挖渠道。71岁的李大爷边挖土边说:“兴修‘小农水’是村民们盼望已久的大好事。我家出动了5个劳动力上渠开工,为了田地里能灌上水,我们都觉得值。”

  “‘小农水’工程是民心工程,必须强化管理,抓好工程质量。”这是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张良福在工地上常说的一句话。

  为确保工程进度,县水利局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主要领导经常亲临现场指导,协调矛盾,解决难题。技术人员不怕苦和累,吃住在工地,严格把关。全局上下一条心,确保了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同时,该县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工程建设的第一位,严格实行“五制”管理办法,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公示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所有项目都实行合同管理,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和监督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2012年,芷江被列为湖南省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目前,该县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进入尾声,项目竣工后,芷江今年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0.5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7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7,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68万公斤。

  数字的背后,是助农的责任,是发展的希望。发展中的芷江,正向着水利的春天,越走越近。

  (祁春华 龚卫国 谢炎峰 田民)

  中方

  加快进度

  确保质量

  “开工以来,雨天多,晴天少,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搞得不好,工程质量还得不到保证。”中方县水利局局长张伶兴心里一直牵挂着正在紧张进行中的小农水项目。连日来,天刚蒙蒙亮,他就急匆匆地赶到工地,检查施工情况,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就要开始春耕了,可不能让项目建设影响了农业生产。”

  张伶兴介绍,去冬今春雨雪偏多,在较短的工期和恶劣天气下,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唯有用好、用活“人力”来弥补“天时”的不足。

  据了解,该县此次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近120个单项工程,为在规定的工期内完工,采取了全面开花的方式,将施工队伍分成60个组,同时施工,县水利局打破原有的按地域关系组成的施工队伍,根据水利施工经验及专业技术能力,重新分组,确保每一个施工队伍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施工里手。在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达到了700余人。

  各施工队都制订了各单元工程的施工工期、材料备配和施工人员安排,遇晴好天气优先浇筑砼、砌筑浆砌石、抢建山塘溪坝,不能正常施工的天气进行渠道清淤等。

  “人力不足,马力补。”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许多施工点山高路陡,材料需要人挑马运,然而本地马匹不足,就到洪江、麻阳、辰溪等地调配骡马100多匹,保障了材料的及时运送。

  “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我们更重视工程的质量。小农水工程是民生工程,为民办事的心真不真,就要看工程质量是否过硬。”张伶兴说,万事抓源头,小农水项目建设得好不好,要从设计图抓起。

  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县水利局就抽调精兵强将下到项目区各村征求村民意见。每一条渠道的走向、布局,每一口山塘的大小,每一个河坝的修复、清淤,都是建设方、受益方共同拟定,确保项目起点高、规划到位。在工程队伍选择上,他们坚持严把施工队伍准入关口,严格依程序实施公开招投标。

  “建立了一整套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并且施工规范规程从严要求。”在建设者们眼里,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据了解,施工期间共下达返工、停工令14次,现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张伶兴说,质量监管更注重细节,不但注重山塘填土质量、溪坝开挖基础、渠道砼厚度、浆砌块石饱满度等重点方面,同时对渠道伸缩缝设置、渠道灌溉闸门设置等细节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用真情对待农民,用实干证明真心。如今,该县2012年度小农水专项工程进度已基本完成,进入最后扫尾阶段。

  (吴厚升 尹景云)

  麻阳

  群众参与

  高效运转

  阳春时节,穿行在麻阳兰里镇锦江村千亩洲小农水建设项目区,只见施工人员正在放样开挖、拌制混凝土、装模衬砌,当地村民有的帮忙清淤开挖,有的用小船搬运砂砾水泥……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舒序英兴奋地说:“在当地群众主动参与支持下,2公里长的高标准灌溉渠道快速向千亩洲内部深处延伸,即将赋予这片绿洲新的生机和活力。”

  “千亩洲是锦江河最大的沙洲,有粮田近1000亩。在小农水实施前,千亩洲的水源虽近在咫尺,但田间渠道千疮百孔,农田难以灌溉。”锦江村村民高全仁说,水渠修建后,就等于给村民们买上了保险,旱涝保收就有了保障。

  据了解,麻阳共有小型水源工程7441处,其中小型水库157座,塘坝5947座,引水堰1179处,小型泵站158处,中小型灌区渠道总长约1728公里,经过多年运行,大部分都已老化损毁,群众又无力维修,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群众要求新修、改善小农水设施的愿望相当强烈。2010年,麻阳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小农水’重点县,为全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舒序英介绍,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要求,充分发挥受益农户的主体作用,在全县营造了关心、支持和拥护“小农水”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专项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乡镇和村组,村民们对这项惠民工程建设人人拥护,户户支持。大家尽己所能地为施工队提供便利,路上堆满了建材影响出行没人抱怨,地里的庄稼受损没人提出赔偿,新修工程要占地没人要求补偿。村民还积极主动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施工方滕建良对此深有感触,他激动地说:“我从事水利建设22年,到过许多地方,但是当地的施工环境让我们安心,群众的举措让我们感动,尤其是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儿童积极参与小农水建设的场面让我们记忆犹新,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工程做好。”

  “村民们听说要修小农水,特别高兴。大家纷纷参与工程建设和监管,有的投工投劳,有的提供设备,有的充当义务监督员。”绿溪口乡袁郊村村干部张洪菲指着该村这片农业产业化基地高兴地说,“我们这片基地的灌排全靠这2.5公里的排水沟,此前曾经有许多涉农部门来规划过,但因施工难度和投资大而望而却步,眼看着千亩高产良田得不到有效灌溉,村民们心急如焚,然而小农水项目的相继实施,给我们脱贫致富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大伙心底里感谢小农水,并希望来年还有更多的项目下达到我们村。”

  据统计,3年来,苗乡群众参与小农水建设项目达240处,累计投工投劳 15万余个,折合资金达 1200多万元。县水利局局长刘恩勤满怀信心地说:“有广大群众的给力支持,全县小农水建设任务一定能够优质保量地完成。”

  (陈俊宏 聂廷)

  靖州

  创新机制

  多轮驱动

  一条条重整新装的沟渠,穿梭在靖州艮山口的地头田间;一口口新整修的山塘,像珍珠一样铺设在村落间。新翻泥土的清香,带着春天的气息,萦绕在村民们心头。

  艮山口是靖州水稻主产区,同时也是重旱区。去冬今春,该县利用小农水建设专项资金,在艮山口整修了20多口蓄水山塘,修建大油冲水库左右干渠3000多米。“实施小农水项目,使我们的稻田旱涝保收,是村民们最受欢迎的项目。”当地老百姓感激地说。

  2012年,靖州通过公开竞争立项成为第四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县水利局局长陈冰川介绍,一年来,该县按“保进度、保质量、保形象”的要求,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该县成立了小农水领导小组,县政府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

  同时,该县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强力整合涉农、涉水部门资金,全县一盘棋,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使用,整体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区综合效益,全年整合各类涉水建设资金1245.50万元。

  与投入机制创新紧密配合的是建设机制创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严把施工关,并对所有工程严格完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责任追究制,坚持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做到一天一碰头,一周一例会,一月一调度,做到科学施工、规范运作、确保质量。

  “在项目运行管理中,我们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管理模式,落实工程管护主体。”陈冰川说,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认定,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体现广大农村用水户实行民主管理、参与灌溉管理的最佳方式之一。

  为此,该县按照“组建规范、产权明晰、水价合理、管理自主”的原则,着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建设,在项目实施所在地成立了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实现了“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的目标,一举破解了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到位的老大难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靖州水利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建设管理,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让小农水工程成为切切实实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陈冰川 张定龙 周军 李启兰 雷鑫)

  辰溪

  齐抓共管

  成果丰硕

  4月2日,辰溪县龙头庵乡雪峰村外的田畴里,清水在修葺一新的水渠蜿蜒流淌,村民们正忙着耕田,机械轰鸣声响彻田间。村党支部书记肖典华高兴地说:“这一片田3000多亩,原来水渠老化只能种一季稻,去年初整修了水库和水渠,种上了双季稻,收益翻了一倍。”

  为弥补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山区小型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建设相对落后的“短板”,2010年,辰溪县通过竞争立项,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

  县委书记杨一中介绍,2010年以来,该县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为契机,共投入小农水专项资金5453.78万元,使16.69万亩耕地旱涝保收,年新增粮食产量4500多万公斤,为农民年增收6300余万元。

  该县高度重视“小农水” 重点县建设,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项目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小农水”建设工作班子。并层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把项目乡镇的“小农水”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真正实现了“小农水”建设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具体问题解决快、项目乡镇干部群众齐抓共管“小农水”建设管理的格局。

  同时,按照“建好、管好、长效益”的原则,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突出抓病险山塘、小型泵站的改造更新,配套建设改造水渠系统。并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整合农业开发、扶贫、移民、国土、林业等部门的水利建设资金5362.3万多元,为病险山塘、泵站、渠系的建设和改造维修提供了稳固的资金来源。

  据统计,三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辰溪县共整修山塘66口,整治溪坝42座,改造渠道211条、511.5千米,新修和改造渠系建筑物54座,改造小型灌溉泵站30处、990.5千瓦,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

  (米承实 汪先林 石少峰)

  沅陵

  渠道通畅

  福泽民生

  座座精修的塘坝,静卧山丘,条条新建的渠道,蜿蜒田间……这是沅陵县官庄镇辰州坪村“小农水” 建设展现的新农村美景。

  辰州坪村是一个偏远山村,全村稻田面积900多亩,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长期以来村里的水渠年久失修,山塘溪坝淤积渗漏不能蓄水,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制约了农业生产。

  2011年4月,沅陵成功竞选第三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当年,第一批工程建设落户官庄镇,辰州坪村搭上了“幸福快车”,县里为该村修建了一处溪坝,整修了3000多米的水渠,全村从此告别了望水兴叹的尴尬局面。

  村民向本色介绍,以前村里全靠抽水机从溪里抽水,用水成本高,收成不好。2011年,遭受百年一遇的干旱天气,全村42部抽水机一起在村边的山塘抽水,由于水源点水少,他必须日夜“监守”在山塘边、小溪旁。

  “压在心底多年的梦,终于实现了!”望着一湾春水顺着新修的水渠咕咕地流到田间,向本色感慨地说:“有了‘小农水’灌溉支渠作保障,旱能灌、涝能排,我们种田一定会有好收成。”

  “‘小农水’工程实施后,农忙时节的‘闹水’事件也没有了,种粮成本也大为减少,每亩稻田的收成由以前的350公斤增加到现在每亩稻田500多公斤。”村党支部书记向开勇介绍,一些村民借助国家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承包大片稻田制种,走上了致富路。去年,村民向先友承包了村里208亩稻田,与长沙一家制种公司签订了种子供应订单合同,当年获利8万多元。

  据了解,沅陵2011年“小农水”建设项目涉及官庄铺等4个乡镇,受益人口4.29万人, 于2012年5月完工。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1.7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6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7,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7万吨。

  “今年是沅陵县该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最后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措施,进一步推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力推全县农村水利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沅陵县水利局局长马继腾如是说。

  (凌长启)

  图片由怀化市水利局水管站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