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讲解员在雷锋纪念馆。从左至右为乔婷娇、艾佳欣、张蕊、徐璐。
资料图片
四个女孩的生活照。
资料图片
“雷锋叔叔是射手座……”一串串银铃般的声音,让严肃的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多了些生气,负责这里讲解、陈列和日常维护的是四位“美少女战士”——徐璐、张蕊、艾佳欣和乔婷娇。
“家”,是采访中,四位讲解员最常提及的一个词。“我们24小时在纪念馆里工作,这里就是我们的家,雷锋如同我们的家人一般。”
正因为有这样的情怀,雷锋精神在他们的讲解中,更加丰富和饱满。“我们也因为宣讲雷锋精神,青春更加美丽,我们也要让雷锋清福更加深入人心……”她们自豪地说。
班长徐璐——
用电子“宝贝”讲雷锋
2013年3月5日,班长徐璐荣获“辽宁省三八红旗手”。徐璐出生于1987年,2005年入伍,如今已经是有8年军龄的老兵了。“我是这届最年轻的三八红旗手”,徐璐顽皮中略带自豪。
但是,因为参加这次表彰活动,她错过了张峻老人的追悼会。“雷锋的照片绝大多数是张老拍的,他也宣传了一辈子雷锋精神,走的时候也没能送他一程。”徐璐十分遗憾地说。
从解说员到解说班班长,再到驻地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徐璐默默地把讲雷锋、学雷锋和做雷锋融为一体。解说雷锋,传播雷锋精神,对徐璐来说,不但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历练,更是一项神圣的职责。
徐璐的家庭算是小康之家。“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当初是奔着考军校才来当兵的,可没想到却和雷锋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不再喜欢喧嚣,更喜欢体会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快乐。”徐璐说。
学习雷锋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要时尚化。徐璐从小就对时下流行的电子产品特别着迷,她开始试着用自己的“宝贝”做文章。
“数字化礼包”便是徐璐的一个“创举”。徐璐拿出自己积攒的津贴,利用业余时间把雷锋日记、雷锋故事、雷锋歌曲、图片等资料,录入电脑、刻成光盘。从此,一份份精心设计的“数字化礼包”免费赠送给来自远方的观众。
徐璐说:“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雷锋精神,就像到饭店吃饭一样,吃完再打包带上一份,回去让亲朋好友也品尝一下。”
“雷锋始终乐观积极向上,更怀着感恩的心在帮助身边的人们。”徐璐说,这种精神已融入自己的血液,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倍加珍惜。
张蕊——
用声音“刻画”雷锋
入伍前,张蕊就读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而被雷锋事迹感动,也是她报名参军的重要原因。张蕊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层层选拔,自己竟成为雷锋纪念馆的解说员。
“我不只是雷锋精神的传播者,更要像雷锋那样,做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张蕊说。
一次,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一走进序厅,张蕊就发现了他们的不同,他们相互搀扶着,互作对方的眼睛行进着,“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我的心莫名地揪了一下”,张蕊说。那些志愿者紧张有序地组织他们站在雷锋雕像前,原来他们是沈阳盲人协会的。
张蕊像以往那样站在解说的位置,可心却没有以往那样平静,她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一个真真切切的雷锋,她刻意放慢了解说语速,甚至更加详细地介绍着每幅照片的内容。
展室里异常的安静,他们都静静地听着,随着张蕊的声音移动他们的身体,他们离她很近,侧耳倾听这个年轻士兵的事迹,还有一部分人用手机录音笔记录讲解的声音,面对着他们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着他们如此认真的倾听。“我几次哽咽,因为我看到他们是用心在感悟雷锋,贴近雷锋”,张蕊思绪万千。
“非常遗憾,他们不能亲眼看见雷锋的模样”,张蕊的心情沉重,她想她只能用语言给他们形容照片里的雷锋,“此时,我的声音就是他们的眼睛”。
艾佳欣——
给雷锋买生日蛋糕
艾佳欣是一位“90后”女孩,但是姐妹们却把她称作“70后”。徐璐说,小艾比较稳重,做事也很细心,还有钻劲。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小艾话语不多,但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下,还是一颗“90后”女孩儿的心。
18岁那年,艾佳欣入伍成了雷锋纪念馆的解说员。刚来到纪念馆时,不爱说话的小艾感到压力挺大,“我性格比较腼腆,上学的时候回答问题声音很小,突然间面对大批参观群众、对他们解说,觉得自己可能无法胜任这个工作。”
背负着这个心理障碍,艾佳欣有时会记不住词、答不上参观者的问题,不知所措的同时也偷偷掉过眼泪。但她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利用节假日和休假的机会到地方纪念馆参观学习,回来后就对着镜子反复练表情、做手势,就连睡觉嘴里还在叨咕雷锋日记。一个月过去了,她成了一名可以跟“老兵”媲美的合格解说员。
小艾是个爱哭鼻子的女孩儿。去年年底,小艾本可以复员转业,但是她离不开雷锋团,离不开纪念馆,也离不开朝夕相处的姐妹。那段时间,小艾每每想到要转业,就不知所措,该转还是不该转,她拿不定主意,她唯一的办法就是哭鼻子。“只要一想到这事儿,我就哭,也不知道怎么了,泪水止不住”。最后,小艾还是下定决心,留在军营,留在纪念馆,但这一留,至少要三年之后才能转业。
小女孩不免要有特殊的情结,“每到雷锋生日时,我们都会给雷锋买生日蛋糕,摆在雷锋雕像前。”艾佳欣说。
乔婷娇——
“90后”视角下的雷锋
“作为‘90后’,我们都是看大片、吃薯片、玩芯片长大的,都喜欢超女快男,也崇尚个性自我”,“90后”女孩儿乔婷娇率真而自我,也经常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她最近正在看《毛选》。
说起乔婷娇,可谓“大有来头”。在她很小的时候,家中挂着一幅大照片,上面是两名解放军战士在汽车驾驶室里读毛主席著作。“一个是爷爷乔安山——雷锋生前亲密战友;另一个就是雷锋”。小乔说,“我和爷爷都是雷锋的兵,最崇拜的偶像是雷锋,最爱唱的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给我讲雷锋的事迹,教我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照着《雷锋故事》识字。每年清明节,爷爷都带着我们全家去给雷锋爷爷扫墓。在我心里,雷锋是我们家最亲近的人,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小乔说。
12月18日雷锋生日那天,爷爷乔安山冒着大雪把她送到“雷锋团”。在雷锋纪念馆,爷爷轻轻抚摸着雷锋塑像,流着泪说:“班长,过去我总担心有一天走不动了,不能再外出讲您的事迹。现在好了,我的孙女来接我的班了,我死也瞑目了……”
小乔是带着“90后”女孩独特的视角来解读雷锋的。小乔觉得,讲解雷锋就要用更贴近时代的视角去解读雷锋精神,尤其要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去介绍雷锋。“比如,雷锋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我会告诉孩子们雷锋叔叔是‘40后’,射手座的,射手座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向上,这样一下拉近了孩子们与雷锋的距离,孩子愿意听也愿意去记。而当讲解雷锋的勤俭节约精神时,则跟孩子们说,现在生活好了,更要节约的是资源,从这个角度给他们讲解。”
小乔说,学习雷锋,像我们“90后”更主要的是要学习雷锋的心态。如今,我们“90后”已经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了,但在工作上好多同龄人时常感到疲惫或是抱怨多多。然而,雷锋为什么会乐此不疲,除了积极努力地工作,还做了许多好人好事?小乔认为,我们现在缺失的就是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个洋溢着快乐的女兵,把最绚丽的青春留在了军营中,她们用心去体会雷锋,用心去解读、传承雷锋精神。她们的青春别样精彩。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