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期待更大的天空--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星星的孩子”期待更大的天空

2013年04月01日07:05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这是5岁的自闭症孩子源源的作品

  本报记者 张驰

  喧闹的工地对面,哈密路一片住宅区的商业裙楼里,推开一扇玻璃门,就是 “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的所在地。家长们三三两两坐在大厅的沙发上,一边闲聊,一边注视着不时打开的教室门,寻找自己孩子的身影。

  有些细节会稍微不同。教室门旁,贴着小朋友的头像,下面依次是场景照片。只有拿着照片,小朋友们才知道下一个地方要去哪儿。 4、 5岁的孩子,老师还在一遍遍教他说“你好”。当家长从教室窗户旁走过,孩子不会抬头看他一眼;即使匆忙一瞥,眼神也涣散而迷离。

  这群孩子,患有自闭症。

  诗意,只停留在名字

  提起自闭症,很多人并不陌生。从影视作品到媒体报道,这个特殊的疾病正为越来越多人所了解,自闭症儿童还有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 “星星的孩子”。

  的确,他们具有交流和语言障碍,行为刻板重复。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却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夜空中的一颗颗星星,闪亮却又孤独。

  然而,名字虽然诗意,现实却更为残酷。

  “社会对于自闭症的了解虽然在逐年进步,但还是存在误区。” “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负责人陈洁女士告诉记者,近年来的宣传总是聚焦在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才能上,却往往忽视了他们和家庭所承受的痛苦。

  “看,妮妮已经6岁了,还是不断尿裤子;芳芳一旦心烦,就会躺在地上;明明4、 5岁了,还是只会说 ‘好’……”教室外,陈洁悄悄说着每个孩子的特点。 “一些自闭症儿童通过早期训练,能有所好转;但这种困扰,往往会伴随一生。”

  这些孩子,终身都需要专业、系统、特殊的照顾。但遗憾的是,这种终身照顾,目前对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只是一种奢望。现在很多家长辞去工作,专心照顾这些孩子。但很难想象,有一天父母离去时,他们又该如何生活。

  “这个病远没有那么诗意。一个自闭症孩子,是父母一生都要面临的挑战。”陈洁说。她希望社会能正视这个疾病的残酷, “这样,才会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动力,源于每份爱心

  6年前,本报记者曾走进过陈洁的 “青聪泉”。那时,这个公益机构还藏身在玉屏南路一幢不起眼的商务楼里,面积不过150平方米。刚刚从创办初期的巨大压力中缓过劲来的陈洁,正在计划搬到大一点的地方去。

  6年过去了, “青聪泉”的一汪泉水没有停歇,滋润着越来越多的孩子。

  一路走来,并不轻松。自认为对金钱不敏感的陈洁,创办才两年就花完全部积蓄;面对朋友和家长的不理解,她也曾放声大哭。

  如今, “青聪泉”拥有了500平方米的校舍, 15间个训室, 6间全日班教室, 3间感统、体能、音乐等功能教室和丰富的器材。在这里,先后有300多名自闭症儿童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正常幼儿园和普通小学。

  “‘青聪泉’能走到今天,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天山街道,成为了 “青聪泉”的注册挂靠单位,并且给予他们一年10万的房租补贴;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持 “青聪泉”发展;某软件公司每年固定捐助10多万,用于教师专项培训;各大基金会也通过不同方式提供帮助。至于定期捐赠的爱心人士,更是不胜枚举。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里的老师们。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张颖慧,曾在双语幼儿园工作,看到相关报道后,毅然来到 “青聪泉”,第一个月就被孩子撞断了鼻梁骨;

  来自邯郸的杜风华,家境殷实,父母一直催着她回去,她却坚持拒绝,只因为放不下这里的孩子……

  陈洁说,从当初的困惑、绝望,到现在坚定决心、看到希望, “其中的动力,来源于每一份爱心。”

  未来,期待更大的天空

  “青聪泉”的发展走上正轨,陈洁却依然感到忧虑。作为长宁区政协委员,她曾调研过上海自闭症儿童现状,结果并不乐观。

  “国内还没有对这个人群的数量做出评估。”陈洁表示,根据国外疾控中心的数据,自闭症患者的比例正在逐年升高,美国甚至达到了50:1。 “即使放大10倍,这个数字在中国也是很惊人的。”在上海常住人口中, 0—7岁的自闭症儿童,人数保守估计在3000到4000人。

  目前,全市相关机构所能容纳的人数, “最多不超过500人。”仅 “青聪泉”,就有130多个自闭症儿童在 “排队”。让人揪心的是, 7岁以前是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 “我们有很多孩子,在这里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多少能减轻一些家长的负担。”

  因为曾有切身之痛,陈洁在很多场合都为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奔走疾呼。 “没有场地,没有经费,没有支持,一个机构很难撑得下去。”以色列一批自闭症专家来上海考察,走进 “青聪泉”后十分惊讶: “你们居然没有草坪!”陈洁只能苦笑。

  更让陈洁担心的是,很多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并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相处。有位妈妈曾经非常不能接受女儿患有自闭症。在 “青聪泉”的课堂上,她甚至当众对女儿大吼:“你为什么要这样!” “青聪泉”在去年专门做了一个家长培训课程,希望他们能学会如何理解孩子。

  星星的孩子,需要一片更大的天空。 2006年,我国已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上海的自闭症儿童可以申领 “阳光宝宝卡”。 2013年,相关补助也提高到了12000元/年,为很多家庭解了燃眉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全社会都能伸出援手,这群特殊的孩子,一定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