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究竟是“山”还是“道”?--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五岭究竟是“山”还是“道”?

2013年03月23日08:09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文史学者陈泽泓说,“在岭南诸地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南岭和珠江。”

  对广东稍有了解的人会发现,这一山一河,仿佛如椽大笔,挥洒间就勾勒出了广东的地理形势。珠江三角洲是广东早期居民最早的活动、定居地点之一,是广东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今天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可以说正是由于南岭的阻隔,有效减弱了北方兵火对岭南腹地的冲击;另一方面,它对岭南地区既重视传统又向海外锐意开拓的民风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南岭又称五岭,横亘于粤北和湘、赣以及广西东北部之间。它是中国内地最靠南的大型山脉,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

  “南岭”是一个自然地理的名词。它的别名“五岭”却可称是一个人文地理的名词。“南岭一些山口和分水岭构成了古代沟通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联系的重要孔道,南岭古称五岭,与这些孔道有关。”陈泽泓说。

  五岭之名始见于史记

  坐上车,经京珠高速向北,可以翻越南岭经坪石到湖南。从广东乳源到湖南莱阳,高速公路行经的地段都属于南岭山脉的范围,其中广东境内约100公里,湖南境内约150公里。全程的海拔最高点在云岩段——这也是整条京珠高速公路的最高点,海拔808米。从乳源一带开始,不时夹杂着山间平原和石灰岩丘陵的典型高原溶蚀地貌景观美如画,但一路行至这个最高点之前,是连续13公里的爬坡路段。重载的大货车轰鸣低沉着龟速上行。小型汽车则往往选择加一脚油门,从这些两三层楼高的庞然大物旁快速掠过。

  由于海拔高,云岩路段常常大雾。大雾加上长坡,让这一段成为了中国高速路中出名的险路。

  南岭山脉南坡陡北坡缓,过了云岩之后,向北约200公里的路段,是缓缓的下坡。沿着高速公路两边望去,庞大山体之间,常常闪出一片山村,几处白墙,或是精耕细作的田地。以驾车的角度而言,算得上是中国最具观赏性的路段之一。

  由于高速公路的平整和一连串凿石开山的隧道、桥梁,我们在行经南岭路段时,除了感叹山川的壮美,并无“畏途”之类的感受。对于古人而言则并非如此。感受着车窗外扑面而来的春风,听着音乐,喝着饮料,想象古人行囊累累、披荆斩棘地翻越山岭的艰险并不直观,但如果让你在户昌山村这样高山之上的村落间盘桓上半天,可能你就笑不出来了——相信古人的智慧吧,“五岭”的赫赫威名,并不是吹出来的。

  还是让我们来听听陈泽泓怎么说:“‘五岭’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张耳陈余列传》:‘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疲敝’。”

  《史记》没有列出五岭具体的名称。到了晋代邓德明《南康记》才指出五岭由东向西分别为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唐代的司马贞索隐《史记》,引裴渊《广州记》的说法,注释五岭为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一般认为,始安岭即越城岭,临贺岭即萌渚岭,桂阳岭即骑田岭,但到底是都庞岭还是揭阳岭,历来说法不一,支持都庞岭的人较多。

  五岭是

  “入岭之途”不是五座山?

  近人考证,大庾岭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庾县南境,与广东南雄县接壤,为粤赣交通要道,史载秦时此处筑有横浦关——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如今大庾岭上的梅关,就是横浦关旧址所在。但有人认为梅关古道的开凿迟至唐代张九龄时期,梅关即横浦关之说恐不成立。

  骑田岭在湖南郴州市区和宣章县之间,为湘粤通道,秦时筑有阳山关。

  都庞岭在湖南永州蓝山县南和广东连州市北,秦时筑有湟溪关,是由湘入粤的通道。此外今天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和湖南永州江永县之间也有山名都庞岭(又称永明岭),不过不是古人说的“都庞”。

  萌渚岭在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之北,为湘桂之间要道。

  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县北,也是湘桂要道,据载秦时筑有严关,至今关址仍在,并有秦城遗址。

  以上是传统对“五岭”的理解。看得出,研究者们主要着眼于“岭”字。但到了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另辟一说,认为五岭并非山岭名,而是入岭通道名:“五岭之说,旧以为皆山名,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福建之汀如广东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逾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通入广西之贺,四也;自全入静江(桂林),五也”。

  陈泽泓指出,实际上南岭由于地形复杂,山间通道远不止这五条,故而对“五岭”是否就是周去非所说的五条通道,有不同看法。但周认为历史上南岭有五条重要通道的观点,则被不少学者接受。有学者提出这五条道路自东向西分别为越城岭道、萌渚岭道、古都庞岭道、骑田岭道、大庾岭道。它们都是岭南、岭北之水系的分水岭,是湘江、赣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分水岭通道往往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所以周去非之说也有足可立论之处。

  五岭阻隔,赵佗得以安享太平

  那么五岭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呢?

  根据陈泽泓的研究,秦平南越,凿越城岭开灵渠,作为重要的军需动脉,奠定了西江支流贺江及西江汇合处的广信(今广西梧州,广东封开一带)成为这一时期岭南的文化中心。秦之后,大庾岭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早期大庾岭道可能位于广东南雄乌径与江西信丰之间,但这条路跨越数百米山地,崎岖难行,于是到了唐代,张九龄在梅岭开凿大庾岭新路取代“岭东废路”,路面宽约17米,道路平整,“从此大庾岭通道逐渐成为五岭诸通道中交通最为繁忙者,后人誉之‘古代之京广线’”。宋代高峰期每天竟有万人过梅岭古道。大庾岭的通畅让粤北得到较快的开发,而广信地区则相对衰落。从此岭南与中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大大加速,“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数日近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

  历史上,五岭对岭北势力向岭南的扩张,起到了明显的阻遏作用。秦始皇巡狩南方,虽然当时岭南已经设郡县,但仍没有到达岭南,可见交通之不便。

  秦末大乱,赵佗据岭南之地“绝道断关”之关,即为横浦关、阳山关和湟溪关。从地图上勾勒出这三座位于北江上游的关隘位置便可以看出,它们构成了一个稳固的军事三角,并以湟溪关为支点,成为古大庾岭道、都庞岭道后方的第二道纵深防线。此举让北方的战火没有烧到岭南,使南越国继续休养生息了将近一个世纪,并使岭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陈泽泓指出,五岭关隘在军事上对启闭南岭举足轻重:“隋高祖继位之后,隋行军总管韦洸南下岭峤,遭陈朝豫章太守徐璒所拒,只能驻师大庾岭逡巡不前,后来还是坐镇岭南的冼夫人顾全大局,派遣孙子冯魂往迎韦洸入岭,岭南才得尽平。”在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国力也在十国中排在首位。

  陈泽泓发现,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年地形图上标示的地名中,有桂阳(今连州市)、南平、龁道三座县城,它们分布在古都庞道不到80公里的范围之间,“这在人口稀少,县份不多的汉代岭南是极为罕见的。由此可见古都庞岭道在政治疆域中的地位。根据这一线索,也不难理解两汉时期苍梧郡的文化就已跻身全国先进地区之列的原因。”直到明以后,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捷和技术的发展,五岭的阻隔地位才日渐减弱,而岭南地区的发展也更快起来。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