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一座大厦带来 一个“小联合国”--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一座大厦带来 一个“小联合国”

2013年03月22日08:48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春日午后,北滘新城区。日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黎镜波一边带着美国客人参观怡和中心,一边用英语介绍北滘新城区的发展情况。

  这是黎镜波近段时间工作的一个典型场景。怡和中心是顺德首座中小企业总部大厦,黎镜波是这座大厦的“业主”。自去年以来,他就一直为大厦的招商而忙碌着。不同的是,一年前,他思考的是如何吸引广州的企业入驻,一年之后,他思考的是如何吸引国际资源的集聚。

  下个月,华南美国商会顺德办事处将正式在怡和中心揭幕。与之相伴随的,怡和中心还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企业入驻。这座只有22层高的大厦俨然变身一个商界的“小联合国”。

  缘起

  缘起

  建总部大厦转变自身形象

  黎镜波是北滘碧江村的村民。受顺德工业化浪潮的影响,他中学毕业后就自己创业,在村里开了一家生产五金塑料的小工厂。历经20多年沉淀,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展示类型LED电子节能产品和光源技术研发企业之一,产品畅销美国、英国、比利时、中东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业务需要,黎镜波经常到国内外各个城市出差,并敏锐把握到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我观察到,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会出现工厂生产与营销、管理相对分离的趋势。”他说,分离之后,企业需要更加高端的办公和生活配套环境。

  这种规律在几年前就开始在顺德应验。伴随着珠三角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顺德制造企业不断将生产环节“外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滘全镇有40多家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向国内外其他地区投资,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涉及城市或区域44个,涉足13个行业。

  针对这种情况,2006年,北滘镇在全国镇域中率先提出实施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并在新城区内规划划定610亩作为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区。

  黎镜波也非常认可这个战略。“以往是老板在哪里开厂,人才就跟着走到哪里,但现在不同了,哪里能够聚集人才,哪里才能形成产业。”他说,由于整个社会生活环境和人群不匹配,藏身村级的工业区的企业越来越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营销、管理人员。另外,这种环境也对企业自身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基于这种认识,黎镜波2008年在北滘新城区拍得一个地块。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地块一直等待2009年才破土动工,成为继美的之后落户北滘新城区的第二座总部大厦。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当时北滘一位负责人说,因为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总部经济是属于大企业的事情。首先,只有大企业才有庞大的资金来建设写字楼,比如美的总部大楼投入了6.5亿元,而且总部大楼总投资预计达17亿元,均非一般企业可以承受。其次,只有大企业才能足够的业务来支撑总部大厦的运营。即便如此,当年美的决定建设总部大楼之初,外界对其抉择的必要性也仍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日美总部大楼颠覆了总部经济属于大企业的传统认知,因此北滘将其视为开创中小企业的“总部时代”。在此之后,北滘新城区又迎来了精艺、盈峰等10家本地中小企业集中建设总部大楼。

  招商

  招商

  从关注广州到吸引美洲企业

  根据规划,日美总部大楼是一座5A智能化超甲级写字楼,大楼建筑面积达38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高88米,共22层。黎镜波也坦承,自己企业用不了这么多办公室,因此在建设之初,他就已经谋划,除了部分自用外,其余楼层都将主要用于出租。

  从市场看,顺德本地不少中小企业都有高端写字楼的租赁需求。北滘一家风投企业就坦言,原来办公地址设在国道旁边,一直存在招人难的问题,就是人才来了也很难留得住,而自从入住美的总部大楼之后,这种现象已有了明显的改观。美的地产有关负责人也认为,随着顺德制造的转型,办公与生产一体化的模式将出现转变,而自建总部大楼仍是少数,因此仍然有很大的机会。

  实际上,当初北滘谋划建设总部集聚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拥有美的这个总部企业。以美的为中心,广佛两地有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为其做配套,这些企业也需要高端办公场所,于是也成为黎镜波所看重的一个商机。

  黎镜波感受到了广佛客户的一些需求,“我曾和广州客户聊过,他们认为如果公司客户不是特别集中在广州中心城区,那么搬来北滘新城办公会是比较便利的。”他说,比如去拜访一个增城客户,从广州市内出发来回可能需要一天,但从北滘新城区出发,可能一天可以跑两次。

  同时,黎镜波还能提供性价比远高过广州的办公环境。这座大楼周一边是占地13万平方米的北滘公园,碧波荡漾,绿树环绕,另一边则是一望无边的顺德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周边还拥有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广州的“小蛮腰”。“这办公室的环境跟珠江新城是一个档次的。”一熟悉广州写字楼的人士说,但租金却远远低于珠江新城。据悉,目前整个租金每平方米只有50元,与顺德大良中心城区相当。

  正因为如此,黎镜波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吸引广州企业入驻。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几家为美的服务的公司开始租用怡和中心作为办公场所。

  一个较大的转折出现在去年年末。作为一家出口企业,黎镜波同时也是荷比卢商会的会员。一次偶然的机会,黎镜波邀请到华南美国商会有关人员到怡和中心参观,让他们萌发了设立顺德办事处的想法。

  华南美国商会是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商会总会批准成立,有2000多名会员,会员企业占据中美贸易总额4成,为美国商会在全球的最大商会,近年来,顺德政府一直与华南美国商会保持沟通和交流,也推荐过一些企业参与商会组织的合作活动,目前美国商会及商务处广州平均每天能成功撮合两三家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

  影响

  影响

  引来美国商会办事处加速国际化

  目前,美国商会的标志已经设立在怡和中心楼顶的显要位置上。在该利好的带动下,整栋大厦到整个区域的国际化都有了一个“加速度”。

  “这一层是一家日本设计公司,楼下是一家土耳其公司,在深圳的一家韩国物流公司已经确定过来入驻,另一家韩国电子公司也正在洽谈。”怡和中心招商人员说。“以办事处为纽带,顺德政企和美国商团的联系日益频繁。”黎镜波说。

  今年1月8日,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带队前往广州访问华南美国商会,双方已经就投资合作、商贸交往、建立商会机构的合作关系等达成共识。顺德区商界组织也表示将积极与华南美国商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将在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支持下,在今年组织顺德企业家代表团到美国考察访问。

  2月21日,顺商俱乐部主席徐铁锋、顺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叶中平等40多位顺德企业家受邀到广州参加了华南美国商会的揭幕活动。当天下午,由骆家辉组织的华南5省企业家投资圆桌论坛会议上,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美的集团办公室主任卢书平和黎镜波等三位企业家也受邀参与。“一些顺德企业家虽然有数亿身家,但穿着朴实低调,在去使馆签证过程中也遇到过遭拒现象,在圆桌论坛上,我向骆家辉也做了反映,而美使馆负责人已回应将关注顺德并调整对顺德企业家的签证策略。”黎镜波说。

  黎镜波透露,徐铁锋等人已确定在华南美国商会的牵线下,赴美国寻求项目合作机会;而碧桂园和美的在国际化大潮下,也不想放弃到美国发展的可能。“碧桂园目前已经进入了‘造城’的发展阶段,并在印尼、马来西亚已有发展项目,随着中国移民在美国的增多,未来在美国发展项目也有可能。”

  上月底,美国共和党政要汤姆·卢弗勒在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的陪同下,到北滘考察,除参观怡和中心的美国商会办事处,还到访了美的集团和碧桂园集团。

  记者了解到,在政府层面,顺德也提出了在美国设立工业园的设想,目前正在谋划之中。

  ■记者观察

  总部大厦或面临供需考验

  近年来,顺德正大力实施总部经济战略,推动产业转型。截至目前,顺德已认定的总部企业已达28家,基本上都是较大的产业集团。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选择自建总部大厦。这是一件好事,但总部大厦的运营模式究竟怎样,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总部大厦,归根到底就是楼宇经济。这种新兴经济形态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怡和中心是顺德首座中小企业总部大厦。从目前看,这座大厦正在取得成功,它不仅改变了自身企业的形象,而且超越了当初给美的配套服务公司的设想,给北滘镇和顺德区带来许多其他的资源,尤其是华南美国商会的到来更有望给顺德企业国际化进程带来“加速度”。

  考察怡和中心整个招商过程,这座22层楼高的大厦启动招商已经一年多。虽然拥有顺德区内到目前为止最一流的商业运营环境,拥有与广州珠江新城相媲美的办公条件,租金也远远低于广州价格,但如今还处于招商之中,无法迅速招满。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引发大家思考,顺德高端写字楼的需求究竟有多大?顺德总部大厦模式究竟是否可持续?

  北滘只是顺德三大总部聚集区中的一个,根据资料,这一个片区未来将可提供超过300万平方米的超甲级写字楼。在此之外,中国南方智谷、顺德新城区以及各个镇街也正在以各种形式建设不同的总部大厦。当它们全部落成时,势必会激化彼此之间的竞争。

  作为掌门人,黎镜波似乎也看到了后续的发展态势,认为只有单纯的租赁是没法留住已有的客户成果的。因此在招商之余,他也正致力将大厦建设成为一个资源集聚区,比如引入外国人开设的咖啡店,让落户的外国企业拥有一个相聚的地方,解决他们的思乡情怀。他还计划每个礼拜都能够举办两次音乐会,每周都有不同国家的音乐供客户欣赏。这些举措究竟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还有待以后真正运行时再作考察。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培发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