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的热播,电视机前的“草根”歌手们也坐不住了,纷纷走进KTV一展歌喉。如果你拥有黄绮珊、林志炫那样的歌喉,那么和你一起去K歌的朋友们算是大饱耳福,可要是遇到个“跑调大王”偏偏还是个“麦霸”,那么同行的朋友们可就会苦不堪言了。你知道吗,其实国外科学家很早就提出,唱歌跑调是一种病,它的名字叫失歌症。
□什么是失歌症
早在1878年,英国科普作家格兰特·艾伦描述了第一例失歌症者。而近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召开的国际音乐交流科学大会上,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对失歌症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唱歌找不着调也是一种病,称为失歌症。
失歌症又称歌乐不能,是失语症的症状之一,指因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也就是无法感知音乐。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医学界相关专家表示,失歌症是个新名词,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表现欲”相结合,才导致了失歌症的产生。
□病理特征
1、这些人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不和谐的和弦令大多数人避之不及,他们却不觉得难听。
2、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
3、失歌症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有研究发现,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识方面有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音乐,因为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
4、在有的失歌者听来,音乐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觉得音乐难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影响因素
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另外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照片,他们分辨不出照片上是同一幢建筑。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他们的大脑发育有关。
研究者对失歌症患者脑部进行了扫描,目前他们已经发现失歌症患者的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研究人员还在寻找导致失歌症具有遗传性的基因。
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研究逐渐深入,那些不能正常享受音乐的人有可能重新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
研究者们认为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可能导致了失歌症,而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景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记忆障碍。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他们听力正常,发音亦无异常,言语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就是对音乐一窍不通,听不懂也唱不来。
□专家分析
与遗传因素有关
个人表现欲加剧病情
失歌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专家分析,出现失歌症状况的患者在认知情况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外,患者自身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专家建议,如果想要缓解失歌症的情况,应该先从纠正患者过强的表现欲开始。比方说可以采用将失歌症患者的歌曲录下来,让他自己听一听的方法。
失歌症
严格说不是一种病态
有专家表示,他并没有听过失歌症这一说法,在临床上,也从没有碰到过单纯的因失去唱歌能力而就诊的患者。而且专家指出,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称为一种病态,这需要和自己前后对照相比,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敏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就好比很多人对于空间差异的感知也是有差异的,很多女性自称没有开车的天赋,她们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就没有男性强。
□争议 跑调能否改变
反方:唱的都是钢琴缝里的音,拉不回来了。
声乐老师说:“跑调分两种,一种是先天性音乐缺失,开玩笑地说,就是唱的不是钢琴琴键上的音,而是钢琴缝里的音。还有一种是因为缺乏技术方法和训练,不知道音的具体音高,从而唱不到标准音高,出现走音。”
怎么判断是先天跑调还是技术性走音呢?比如在钢琴上弹出一个音高不是很高的音。你只要能哼出调来,那么就不是先天性的。
一般来说,相近的音高不容易走音。音高跨度较大的音,更容易走音。而跑调,与音之间跨度的大小就没什么关联了,不论什么音都唱不准。天生的跑调是训练不好的,但走音可以改变。
正方:通过视唱练耳,人人都能成为音乐家。
专家认为,跑调的问题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来解决。通过视唱、读谱、练耳,提高对音高的分辨率。我们常说五音不全,其实音乐上没有这个话。没有一个人不能搞音乐。经过训练人人都能成为音乐家,只是人的天赋有好有坏。从专业上来说是不承认有失歌症的。
小孩跑调怎么办 专家:这是学龄前孩子的普遍现象,别担心
比起成年人,小孩唱歌跑调更常见,难道孩子也“病”了?专家表示,由于发育不完全,学龄前儿童唱歌跑调是普遍现象,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改善。
学龄前儿童的听觉系统、声带等发声器官发育不完全,所以他们对音高、音强、音准区分不开、控制力不够,唱歌跑调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一般进小学后,就自然好转了。
同时,专家建议,孩子如果想学声乐,无论是走专业路线还是培养兴趣,尽量在八九岁以后开始,童声本来就唱不高,八九岁以后一般孩子都会用假声唱法,这样才好训练。
怎样判断是否患了失歌症
专家说,并不是所有唱歌跑调、五音不全的人都是失歌症患者,大部分五音不全的人只能说是乐感比较差,主要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正统的音乐训练,分辨不出音节、节拍的高低罢了。如果经过3个月以上严格的音乐训练,仍然不能增强其对声音、音节、节拍的敏感度,这才算是失歌症。
和一般的“五音不全”的人相比,失歌症者的最大特点就是唱歌跑调但自己却浑然不知。
不仅唱歌跑调,失歌症者还可能存在沟通障碍。专家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平时说话,经常会通过语调的改变来改变语意,比如:“去吃饭。”“去吃饭?”只是结尾语调上的细微差异,表达的意思却是一个肯定、一个询问。然而,失歌症者对语调的升降、变化等不敏感(目前,科学家们认为约有30%的失歌症者同时伴有语调识别障碍,特别是在面对结尾语调的升降时),别人说话时用不同的语调传达不同的意思,而他们却不能辨别其中暗含的生气、害怕或讽刺等情绪,好话坏话听不出,因而很容易造成沟通困难。在生活中,失歌症者常常给人以“不识好歹”、“不好相处”、“不合群”等印象。
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讲,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主管着人的想象、颜色、音乐、节奏等,被称为“音乐脑”,可能是遗传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音乐脑”出现了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结果造成了失歌症。
遗传等原因造成的失歌症,目前尚没有办法预防和治疗,但是,从小培养孩子对声音的辨别力和敏感度,却可以尽量避免唱歌跑调、五音不全的发生。
专家说,1岁以内的孩子听觉系统发育不成熟,要尽量避免过强声音的刺激,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轻声说话、哼唱等方式或者放一些轻柔的音符声,以促进孩子的听觉功能发育,切记每次不超过10分钟;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听一些适合该年龄段的儿歌、音乐,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上小学以后,在学校按比较正规的音乐欣赏进行声乐训练;此外,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倾听大自然中纯粹、生动而丰富的声音,比如鸟叫、蛙鸣等,这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失歌症出现比例大约4%
不是每个人都是从小跑调,刻意的唱歌跑调也能“自成一派”。最先炒红失歌症名词的是果壳网。果壳健康在网站文章中写道,失歌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4%左右。
为了进一步理解失歌症的具体情况,果壳健康用两首歌做了一个案例。《土耳其进行曲》和《菊花台》的绝大部分音乐都是由音高相邻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节奏组成的。“失歌症”患者若是察觉不出旋律里的差别,自然也就无法把握整体旋律的整体变化。而失歌者跟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表现为即使是已经听过上千次的旋律,在他们听来还是陌生,所以他们很难学习唱歌。
另一方面,他们也听不出不和谐的曲调。婴儿对音阶和节拍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大约9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对连续音阶的喜好。这种能力与后天培养无关,似乎是人大脑的一项特殊的能力,而患了失歌症的人却对连续的音阶无明确偏好。
专家称看《我是歌手》可治疗失歌症 网友回应看了N期仍跑调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开播至今已经赛程过半,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同时,收视率和份额更是一路飙升,屡屡创下新的收视奇迹。
在第七期《我是歌手》播出之后,记者又从央视索福瑞全国网和城市网获悉,《我是歌手》再次双网蝉联全国第一,全国网收视率1.1,收视份额6.28,而城市网收视份额更是大涨,收视份额首次破10,以收视率2.57,收视份额10.13%的傲人成绩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
据了解,在国内综艺节目中,除开像央视春晚、湖南卫视跨年、小年夜春晚、元宵喜乐会等晚会类节目收视曾创下收视份额破10的记录外,常规栏目中也只有像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全国关注度极高的节目有过收视份额超过30%的收视成绩,而像《我是歌手》这种刚播出一半收视份额就持续高涨直接破10的新节目,在国内电视栏目中,凤毛麟角。
《我是歌手》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持续上涨,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节目理念和所传达出的音乐正能量逐渐影响和改变全国观众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具有现象级影响力的节目。
《我是歌手》改变了很多观众的周末休闲习惯,有不少以往在周五通过看电影、棋牌等方式过周末的观众,都因为要守候周五晚的《我是歌手》,周六和朋友聚会时有丰富的谈资而主动改变了生活习惯。生活周边经常可以发现,小到中型的饭店餐馆,周末中午都会主动调到湖南卫视,播放《我是歌手》的重播内容来吸引食客,而市场上和淘宝网上关于“歌手”的上至专辑下到出场服装配饰,都成为热卖商品。
不仅如此,《我是歌手》还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唱歌潮,不少KTV的生意一夜爆红,林志炫、羽泉、尚雯婕、黄绮珊等歌手成为热门点播对象,不过在KTV中K歌,和一些唱歌跑调的人一起唱,同行的朋友可就苦不堪言了。唱歌跑调其实并不是不用心,而是一种病,国外科学家泛称为失歌症。
对于失歌症,专家建议多听一些高品质的歌曲,分清各音符之间音高的差异,就能较好地改善唱歌跑调的情况,比如说像《我是歌手》这种高品质的音乐节目,患有失歌症的观众可以多听多感受,这样会有比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网友声音 跑调就跑调,不是大问题
@梅梅_snowbaby:跑调就跑调,怎么就成病了?
@语唐风:跑跑调,更健康!
@曲淸:原来我大脑左侧发育不良……
@太无艿:看来我病得不轻啊!
@凉皮凉了:好像每一个人身边可能都有那么几个跑调大王。
@徐刘杰:看来我大脑左侧发育不全。
@点亮钟鼓楼xagd:这么说……我生病了,还病得不轻!
@孔书林:唱歌是一种灵气,天生要有音乐细胞,唱歌跑调的人,再好唱的歌都跑调,你把他没办法。哈哈!
@陕西农村报:貌似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嘛!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