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村“超级奶爸”:每个孤贫孩子都是心头肉--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儿童村“超级奶爸”:每个孤贫孩子都是心头肉

2013年03月02日12:18    来源:长城网    手机看新闻

  长城网3月1日讯(李丹)石家庄市桥西区卓达玫瑰园社区内有一个“明德家园儿童村”,儿童村内住着14名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7岁,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像亲兄弟姐妹一般共同生活、学习。这些男孩、女孩来自河北省内的贫困县,或是孤儿、或没有生活的依靠,在来到儿童村之前,有的失学在家、有的无人看管,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儿童村的创始人刘东亮,是这些孩子的“超级奶爸”、大家长,他和众多爱心人士一同努力,给了这些不幸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孩子们的上学问题一直是刘东亮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儿童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儿童村的孩子们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个个品学兼优。 李丹 摄

  孩子们虽没有血缘,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这不,他们正围坐在一起看电视。 李丹 摄

  “奶爸”的烦心事:孩子们要上学

  2月25日,刘东亮和儿童村的参谋刘杰再一次来到桥西区教育局,为11岁的小志高联系学校。由于各学校刚刚开学,教育局和各小学校的工作安排事项多,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他俩只能在教育局的走廊里等待着。

  为了帮助小志高找到接收的学校,这已经是刘东亮和刘杰第六次来到教育局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俩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刘东亮说,小志高到儿童村已经3个月了,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一直没有给他找到接收学校,小志高只能借来哥哥、姐姐的书本,自学四年级的课程。三个月的时间,小志高不仅自学了书本,还早已背熟了《三字经》和《弟子规》。想到这里,刘东亮总觉得自己特别对不住孩子。

  14个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是刘东亮的“心头病”。每来一个孩子,都要托关系、走后门,前后“折腾”2、3个月,为孩子找学校。

  还记得儿童村刚建立后,刘东亮为接收的第一批4个孩子找学校的情景。孩子们都没有所住辖区的户口,学校不肯收,即使能收,每人也需要一笔不少的择校费。刘东亮和他的爱心伙伴们四处托关系,不知道往教育局和学校去了多少次,2个多月的“软磨硬泡”,最后终于说服辖区的一所小学接收了这几个孩子。“择校费都是大家凑的,其中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一次性拿出了两万元,解决了4个孩子的择校费问题。”

  孩子们报到那天,当8岁的小栋斌被同班的小伙伴们簇拥着迎进学校大门,当看到小栋斌和其他城市的小朋友一起站在操场上做着广播体操,刘东亮再也抑制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我的孩子终于融入到其他孩子中间去了”。刘东亮说,这本就是这些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他们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如今,14个孩子中的11个已经分别在辖区的某中、小学读书了。

  一下午时间的等待,刘东亮和刘杰并没有等到他们想要的结果。除了小志高、应该上五年级的小聪明和二年级的小茜的接收学校也没有跑下来。但是,刘东亮有信心,一定能让自己的14个宝贝都上学。

  想上学是孩子们最大的心愿,也是儿童村创建者们最头疼的事情。图为小志高正在专心地背《三字经》。 李丹 摄

  “奶爸”是如何炼成的:爱心人士爱心汇聚,促成“儿童村”的建立

  儿童村成立于2011年3月,由刘东亮发起。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便得到了朋友们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在朋友们的宣传下,一传十、十传百,儿童村的筹建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

  儿童村的接收对象为父母双亡的孤儿、父死母嫁的事实孤儿、父母残疾的失依儿童、以及父母重病的特困儿童。为了不让这些孩子想起自己的不幸,儿童村没有采用传统的“孤儿院”命名,来到儿童村的爱心人士相互间也有个约定——绝不在孩子面前提起和问及他们的身世。

  刘东亮说,卓达集团为儿童村赞助了一套住房,就是孩子们现在的住处,供孩子们居住、学习和玩耍。其他爱心人士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的提供课桌,有的提供高低床,有的负责改造卫生间,有的负责铺地板……让儿童村很快就具备了入住条件。

  金女士是最早加入儿童村筹建工作的爱心人士之一,她还专门建立了“明德家园儿童村义工群”。金女士说,义工群内的乘员有三、四十人,但是来儿童村的义工远不止这些,最起码有八、九十人,由于人数众多,他们见面后很多都叫不上名字,但是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相聚,为了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生活。

  义工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商人、有政府人员、有媒体人、也有个体户。这些义工有固定的,也有临时的。金女士和胡女士是周一的固定义工,每到周一早晨吃过早饭,她俩便来到儿童村,为孩子们打扫卫生、洗衣服,然后做午饭。孩子们放学后,一起吃午饭,送孩子们上学,之后再回到儿童村。每次来,她们都想着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不同的好吃的。

  每天,都有1至3名固定的义工,其他临时的义工会随时会来,尤其是到了周六、日,儿童村内就热闹了。人多的时候,会有十几个义工一起来。有的做饭、有的跟孩子做游戏、有的教画画、打太极、教英语……有的时候,金女士和其他义工还会带孩子们出去看电影、爬山、去动物园、植物园游玩。

  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也会不定期来看孩子,送吃的、送衣服、送被褥……儿童村的工作人员会将爱心人士送的衣服整理后,挑出孩子们穿的,剩下的集体送到更贫困、更需要的地方去。

  元宵节那天,辖区某超市为孩子们带来的水果、零食等堆满了整个阳台,刘东亮打趣地说,孩子们都吃顶了,吃水果都得追着才“勉强”吃一点。

  除了义工,儿童村还雇佣了4名工作人员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辅导功课、开家长会。正是有了爱心人士、义工和工作人员的帮助,刘东亮才有了不断支撑下去的决心和动力。

  十几个孩子的开销,房屋的水电,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每个月的开销差不多要2万余元。2012年运作下来,爱心人士和朋友们的捐助支撑了儿童村一半的费用,剩下的一半由刘东亮自己解决。刘东亮说,“不过还好,目前我还能坚持。无论怎样,我都要让我的孩子们的吃、穿、住达到城市儿童的一般标准。”

  儿童村的每一项开支和捐款,都有一笔清晰的台账。每一笔钱,都用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刘东亮说,透明的管理,让儿童村的捐助队伍还在不断扩大。

  “奶爸”的骄傲:孩子们虽然身世坎坷,但各个诚实守德、品学兼优

  儿童村内一共有22个床位,现在住着14个孩子,7个男孩、7个女孩,他们来自井陉、新乐、赞皇、唐山、张家口等地的贫困县,还没有找到学校的小志高就是张家口怀来县的。7岁的时候,小志高的父母双亡,之后一直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

  来自井陉的小晓来儿童村之前从来没有吃过菜,是吃馒头就凉水长大的。在刘东亮和义工们的培养下,2个月后才开始慢慢吃菜和肉。

  同样来自井陉的小忠佳,妈妈是从四川买过来的,在忠佳很小的时候就“逃跑”了,母亲走后,父亲一下子就垮了,精神颓废,还得了胃病,根本无力照顾女儿。忠佳辍了学,每天带着村子里的孩子们满村乱跑,李东亮去接她的时候,忠佳正在树上“指挥”其他孩子玩游戏。

  ……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有他们年龄不相符的坎坷经历,和令人心酸的家庭故事。

  来到儿童村后,孩子们从《三字经》开始,《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之后一直背到《大学·中庸》,没有一个“打磕绊”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刘东亮骄傲地说,大哥习普永远考第一、小妹凯旋永远至少有一科考100分、小栋斌会打太极、唱歌、跳舞也在行……

  孩子们优秀、懂礼貌、活泼、可爱,每一个都是“奶爸”刘东亮的心头肉。刘东亮说,他会一直管孩子们到18岁,他们成人后如果还想上学,刘东亮也会继续管下去。

  “奶爸”的愿望:给“儿童村”合法身份,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受教育、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河北全省有孤儿1.5万多名,其中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仅2103名,社会散养孤儿为1.3万多人。近两年,这个数字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刘东亮说,看到这个数据后,他感到很震惊。社会散养的孤儿数量很大,如果这部分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将成很可能为社会的负担。

  “一般只要有人送来,我们就接收。”刘东亮表示,孩子来之前,儿童村和孩子的监护人签署代养协议,乡一级的政府盖章同意后,他们就能接收。这些孩子和儿童村属于代养关系,逢年过节、寒暑假期可以自愿回家,也允许亲属来探视。不过因为条件有限,目前只招收没有残疾和智力障碍的孤贫儿童。

  “还有很多孩子也想来到儿童村,但是小区里的儿童村太小了,而且上学难度非常大,我们正在筹办一个更大规模的儿童村。”刘东亮告诉记者,儿童村的创办者们正在藁城市梅花镇筹建二期项目,希望吸纳更多孤贫孩子来读书和生活。

  刘东亮说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除了孩子的上学问题,他还迫切地希望政府更够给儿童村一个合法的身份,“有了合法的身份,我的孩子们上学就不用发愁了。”

  在儿童村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并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刘东亮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孩子们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快乐,并有尊严的生活。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刘东亮表示,他一定会把这项事业有始有终地坚持下去。而这个“终”,就是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相关链接

  国际有400所SOS儿童村

  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是个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民间慈善组织。1949年,奥地利著名医学博士、奥地利科学院名誉院士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SOS儿童村。

  以家庭形式抚养孤儿,是SOS儿童村独具的特色。每所SOS儿童村有若干家庭,每个家庭由7至9名14岁以下不同性别的孤儿和一名妈妈组成。

  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已在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400所SOS儿童村。

  中国有10所儿童村

  1984年,赫尔曼·格迈纳尔博士率国际SOS儿童村代表访华,与民政部达成在我国大陆筹建SOS儿童村的合作协议。

  中国第一个SOS儿童村始建于1984年。目前已建立10所SOS儿童村,分别在北京、天津、烟台、齐齐哈尔、南昌、开封、成都、莆田、乌鲁木齐、拉萨。

  中国SOS儿童村由国家民政部门主管,做为救助社会孤儿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对孤儿采取家庭式抚养。每个儿童村有12—18个家庭,每个家庭由按严格条件招聘的妈妈和7—8名儿童组成,十多年来,中国SOS儿童村收养、抚育了大批原本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孤儿。使他们在儿童村的家庭中,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重新感受到了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如今他们可以象正常家庭的儿童一样,充分享受医疗保健、义务教育、职业培训、就业、人身安全等权利。

  每个儿童村都建有青年公寓,14岁以上的男青年,集中生活在青年公寓中。有辅导老师辅导他们的学习,由管理人员和阿姨管理和照顾他们的生活。儿童村中还建有幼儿园,儿童村周围的孩子都可以入园,从而使儿童村的幼儿们从小就和社会上的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能够尽早的了解和接触社会。

  关键词:石家庄,儿童村,奶爸,爱心人士,孩子

(来源:长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