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方”的名义在中国帮困助学--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以“普方”的名义在中国帮困助学

2013年03月01日08:5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上海3月1日电(记者 吴宇)普方基金会近日公开接受了中国德国商会上海分会一笔20万元人民币的捐款。这不仅是普方基金会成立近13年来收到的最大单笔捐款,也是这个以在华遇害德国家庭命名的基金会从“隐姓埋名”走向公开活动的一个新起点。

  2000年4月,江苏南京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涉外灭门案”。德国商人于尔根·普方一家四口,被入室行窃的四名无业人员杀害,四名案犯最终被判处死刑。在法庭上,看到四个杀人者都是没上过什么学且没有工作的农村青年,普方在南京的朋友们陷入了思考――是否可以用普方家庭的名字成立一个基金会?不仅为了纪念遇难者,更为了帮助一些中国农村家庭贫困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当时看来,这个基金会的名字和内容都很敏感,发起人还是外国人,没有获得登记是很正常的。但13年来,我们一直不缺少支持。现在,我们可以公开接受捐助,活动起来已没有任何顾虑和压力,这说明中国社会发生了非常积极的变化。”普方基金会负责人朱丽娅·居斯滕对新华社记者说。

  据介绍,近13年来,普方基金会一直挂靠南京的爱德基金会、作为其内部的一个项目开展活动,起初的“圈子”局限于南京的德国人群,基本处于“隐姓埋名”状态。近年来,随着帮困助学活动不断拓展,陆续有中国志愿者加入,普方基金会也通过中国媒体报道获得了社会的理解和尊敬。“以德报怨、化悲为爱”成为这个基金会最具感人魅力的“正能量”。

  “最初,这个基金会带有浓厚的悲情色彩,每逢普方一家忌日,我们都会举办纪念兼筹款晚会。但后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真正成为这个基金会的主角,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支撑着一批批志愿者展开‘接力跑’,让普方基金会从悲情中升华出积极的力量,成为中国千千万万慈善志愿活动的一分子。”现为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驻华首席代表的朱丽娅·居斯滕说。

  近13年来,普方基金会累计帮助了江苏、安徽两省19所学校的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孤儿、残疾孩子、女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受到特别关注。除了现金支持,普方基金会还同于尔根·普方两个孩子昔日就读的南京国际学校携手,每年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对一”为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准备学习用品,作为新年礼物派专车送至苏北和皖西的相关受助学校。

  朱丽娅·居斯滕告诉记者,作为普方基金会的发起者,她13年来的志愿工作实际上成了一种观察中国发展变化的独特经历。印象最深的有中国政府于2007年全面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乡村教育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还有一个个农村孩子对读书的热情和渴望,他们在困境与挫折中表现出的乐观与顽强令人感动”。

  “我已经在中国居住16年了,我的两个女儿都在南京出生、长大。普方基金会也像我的孩子一样,将我们与中国联系得日益紧密。着眼于长远发展,普方基金会正在酝酿在中国正式登记注册。”朱丽娅·居斯滕说。

  中国德国商会上海分会董事会主席蒂图斯·冯·德姆·邦加特认为,普方基金会在凝聚德国企业和个人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表示,拥有1500个会员的中国德国商会上海分会除了捐款,今后还将为得到普方基金会帮助的中国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机会。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