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情绪是一种心理病毒--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愤怒情绪是一种心理病毒

2013年03月01日04:16    来源: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韦恩·戴尔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各种自我挫败行为,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愉快、消极应对生活的原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逐条分析,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心理学真相。

  □ 思思 整理

  控制不住的情绪

  你是否动辄勃然大怒?你可能会认为发怒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可你是否知道这种情绪根本无济于事?也许,你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辩护说,“人嘛,总会发火、生气的。”或者“我要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出溃疡病。”

  其实,愤怒情绪并不“人人都有”。它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任何一个精神愉快的人都不愿与其为伍。愤怒情绪是一种心理病毒,它同生理病毒一样,可以使你重病缠身,一蹶不振。

  愤怒的形式有勃然大怒、敌意情绪、乱摔东西甚至怒目而视、沉默不语。它不仅仅是厌烦或生气,它的核心是惰性。愤怒使人陷入惰性,其起因往往是不切实际地期望大千世界要与自己的意愿相吻合。当事与愿违时,便会怒不可遏。

  愤怒既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事实上,极端愤怒是一种精神错乱——每当你气得失去自制时,你便暂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愤怒情绪只会损耗你内在的正能量,从病理学角度来看,愤怒可导致高血压、溃疡、皮疹、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脏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愤怒可破坏相爱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情绪。你可能认为发火要比生闷气更有助于身心健康。但是,还有一种比发火更好的方法——根本不动怒。

  愤怒是思维的结果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思维的结果。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说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你感到沮丧、灰心);而后,便做出愤怒反应,以为这样会解决问题。既然世界绝不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种不利于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你或许认为愤怒情绪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因而发怒是有道理的。例如,你的2岁的女儿现在街上玩耍,你怕她被车子撞上。你板起脸大声叫她回来。如果你觉得这样高声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别在危险的地方玩耍,那么这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然而,如果你因此而真的生气,气得脸发红、心跳加快、乱摔东西——那你便是处于愤怒状态了。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教育孩子,根本犯不上自寻愤怒。

  假设有一个做妈妈的,她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每当孩子淘气时,她总是大发脾气。可是,她越是发脾气,孩子们就越淘气。因为愤怒就是这样捉弄人:它根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使别人更想控制动怒的人。如果要上面提到的孩子们说出他们淘气的理由,他们或许会这样告诉你:“知道怎样让妈妈动怒吗?只要说这样一句话、做那样一件事,就可以控制她,让她气得发昏。你会在屋里给关一会儿,那是无所谓的;可是你得到的却很多:以这么低的代价就在感情上完全控制了她!”

  你为什么不跟我一样呢

  在生活中,不管对什么人动怒,它只能使别人继续自行其是。尽管惹人生气的人有机会后怕,但他同时也知道他可随意叫对方动怒,从而在感情上控制对方。可悲的是,发怒的人往往认为可以通过愤怒来控制对方。

  每当你以愤怒来回答某人的行为时,会在心里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样呢?”然而,别人不会永远像你希望的那样说话、办事;实际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世界就是如此。这一现实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每当你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你便是不敢正视现实,在感情上折磨自己,使自己陷入惰性。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物自寻烦恼真是太愚蠢了。只要你想想,别人有权以不同于你所希望的方式说话、行事,你就会对世事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别人的言行,你或许不喜欢,但绝不应动怒。动怒只会使别人继续气你,并会导致上述种种生理与心理病症。

  也许你认为自己属于另一类人,即对某人某事有许多愤懑,但从不敢有所表示。你积怨在胸,敢怒不敢言,成天忧心忡忡,最后积怨成疾。但是,这并不是那些咆哮大怒的人的反面。在你心里,同样有这样一句话:“要是你跟我一样就好了。”你以为,别人要是和你一样,你就不会动怒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只有消除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怼。虽然有怒便发比积怨在胸好得多,但你会慢慢懂得,以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动怒,这才是最为可取的。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他要是想捣乱,就随他去。我可不会为此自寻烦恼。对他这种愚蠢行为负责的,是他不是我。”你也可以这样想:“我尽管不喜欢这件事,却不会因此陷入偏执。”

  所以,为了消除这一行为,首先你要勇敢地表示出自己的愤怒。而后,以新的思维方法来保持精神愉快,将外界的控制转为内在的控制。最后,不再对任何人的行为负责任,不因为别人的言行影响自己的精神状况。你可以学会不让别人的言行搅乱自己的心境。总之,你只要自尊自重,拒绝受别人控制,便不会再用愤怒折磨自己。

  愤怒的心理动机

  只有理解了为什么不应动怒,才能放宽胸怀,尽量不去动怒。同样,为了弄清动怒的根源,首先应当分析动怒有哪些心理动机。

  ——每当你觉得难于控制自己、感到沮丧或受挫折时,你可以通过愤怒将自己的不愉快归咎于其他的人或事,而不必控制自己的情感。

  ——你可用愤怒来控制怕你发怒的那些人。对于控制那些年龄比你小、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弱于你的人来说,这一方法尤为见效。

  ——动怒会引人注意,因此你可以自以为了不起。

  ——愤怒是个现成的借口。你可以先狂怒一阵,然后向别人道歉:“对不起,我刚才实在不能控制自己。”这样,你可以以“失去控制”为理由来原谅自己的动怒行为。

  ——你可以利用内疚感控制别人,让别人扪心自问:“我哪儿做错了,让他这样生气?”当别人内疚时,你是强大的。

  ——你可以愤然断绝与别人的交往,因为你觉得别人比你更能干,而自己受到威胁。你干脆用愤怒来避免丢脸。

  ——当你动怒时,不必找自己的原因,更不必改进自己。只要动怒,你就会好受。

  消除愤怒的方法

  ——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如果你在某一具体情况下总是动怒,先推迟15秒钟,然后再发火;下一次推迟30秒。一旦你意识到可以推迟动怒,你便学会了自我控制。推迟愤怒也就是控制愤怒,你会最终完全消除愤怒。

  ——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你要学会允许别人选择其言行,就像你坚持自己选择言行一样。

  ——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看见你动怒时,便提醒你。你接到信号之后,推迟动怒。

  ——写“动怒日记”,记下你动怒的确切时间、地点和事件。只要持之以恒,你很快会发现,记录动怒的行为本身将促使你少动怒。

  ——在大发脾气之后,大声宣布你又做了件错事,这一声明会使你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当你不生气时,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互相指出对方最容易使人动怒的那些言行,平心静气地交流看法。比如可以一起去散散步等,其实,只要在一起多散几次步,你便会懂得发怒的荒谬了。

  ——当你要动怒时,花几秒钟冷静地描述一下你的感觉和对方的感觉,以此来消气。最初10秒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你熬过这10秒钟,愤怒便会逐渐消失。

  ——不要忘记:在生活中,至少有一半人在一半时间里会不赞成你的所作所为。只要预计到有人会不同意你的言行,你就不会动怒了。相反,你会告诉自己:世界就是这样,并不是人人都同意我的感觉、思维和言行的。

  《正能量:实践版》

  [美] 韦恩·戴尔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