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章
■ 1940年4月4日,宋庆龄、宋美龄、宋蔼龄一起在重庆参观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中苏儿童照片展览和儿童科学玩具展览”
◆ 何大章
对于宋氏三姐妹之间的亲情,不少文章都有过介绍。但是,讲到晚年的三姐妹,特别是国共内战结束、蒋介石退踞台湾以后的情况,材料就很少了。本文作者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顾问,他的这篇文章,让宋氏三姐妹未为人知的晚年手足之情呈现于世人面前。本文选自《世纪》2013年第1期。
三姐妹天各一方,思念绵长
最早离开中国大陆的是大姐蔼龄。1944年7月9日,她和美龄同机前往巴西治疗荨麻疹。庆龄到机场送行。在 7月16日致杨孟东的信中,宋庆龄说:“上星期天我的姐姐和妹妹乘C—54去里约热内卢……我希望她们的荨麻疹能治好,到秋天就回来。”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送行是她和大姐的永别。9月蔼龄从巴西抵美,1946年便正式定居美国。
1947年6月15日,蔼龄写信给庆龄,说她觉得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可能会死。她对庆龄说:“作为妹妹,你一直是那么的和蔼和可爱,我想要你知道现在我比以前更加喜欢你了。”“如果我有什么不测的话,请记住我非常爱你。”
1948年11月28日,美龄由上海乘机赴美,为正在国共内战中苦苦挣扎的蒋介石争取美援,就此也永远地离开了中国大陆。
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和宋子良从美国写信给庆龄:“最近,我们都经常想起你,考虑到目前的局势,我们知道你在中国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希望你能平安、顺利……” 这也是她与庆龄之间的最后一封通信。1950年1月13日,美龄抵达台北。至此三姐妹天各一方。
在这以后,庆龄和蔼龄还有过信件往来,但似乎只有过一次。1957年,蔼龄接到了庆龄的信,请她尽快回国相聚。这封信很有可能是通过朋友带去的。因为同时,蔼龄收到了庆龄的礼物。她在回信时还托姚太太带给庆龄两块绿色的料子、一件黑色开司米的毛衣、一副黑手套和一条开司米围巾,作为回礼。蔼龄在2月14日的回信中说:“亲爱的妹妹,又收到你的来信,我非常高兴。早些年我一直没有给你写信,主要是失去了同你的联系。我只能从报纸上知道你的情况——有时在北京,有时到国外访问。我想我的信决不可能会到你那儿,因为前几年我给你写了几封信,但从没有收到你的回信。看到你信中所说‘如果你不马上回来的话,我们都将变得太老了’我很沮丧。在我手术后,恢复了视力,我将尽快回来看你。”“尽管我不是经常给你写信,但我的心里时刻都在牵挂着你,并且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还能像以前那样在一起。”
在战争时期,所有的人精神都是紧绷着的,亲情很容易被淡化。一旦进入和平时期,思念就渐渐浮上心头。
1966年“文革”初起,一天午餐后,秘书张珏陪宋庆龄在北京后海寓所长廊中散步。宋庆龄问张珏:“你有兄弟姐妹吗?”张珏说:“有的。”她又问:“几男几女?”当她听了张珏的回答后,不由轻轻叹了一声,说道:“你和我一样,也是三兄弟、三姐妹。可是,我却无法和他们通信。”说着,她目视远方,若有所思。
1969年2月底,宋家六兄妹中年纪最小的宋子安因脑溢血在香港去世。遗体运回旧金山,于恩典大教堂举行追思会,与会亲友达三百人。除了庆龄之外,宋家兄弟姐妹全数到场。子安与庆龄一向感情最好,但是正赶上极左的“文化大革命”,宋庆龄根本不可能到没有外交关系的头号帝国主义国家去参加弟弟的葬礼。
三姐妹赴纽约参加宋子文葬礼突生变故,无缘重逢
1971年,正在中美关系急剧升温的当口,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突然去世。28日,宋子文的遗体运回纽约,决定于5月1日在纽约市中心教堂举行丧礼。
据香港《文汇报》称,尼克松和基辛格为了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外交的进程,通过一位与宋子文有关系的美籍华人,同时邀请在中国大陆的宋庆龄、在台湾的宋美龄以及留居美国的宋蔼龄三姐妹前来纽约参加宋子文葬礼。北京当天便回电通知美国:“宋庆龄副主席赴美参加宋子文的葬礼,由于中美尚未建交,没有直达航班,现在通过美国航空公司联系专机,经伦敦飞美国。” 同时,尼克松总统也得到消息,宋蔼龄将来参加胞弟的葬礼;宋美龄已经乘专机由台湾起程来美,当晚在夏威夷休息,拟在翌日直飞纽约。看来三姐妹的团聚马上就会成为现实了。
但事情突然出现变故,美龄在抵达夏威夷后,接到蒋介石的急电,请她暂不飞纽约。疑惑中,美龄买来当天的美国报纸,得知庆龄也准备来美参加葬礼,于是立即打电报通知了蔼龄。《纽约时报》报道:“蒋介石夫人今天本来要到纽约参加她哥哥宋子文博士的追思礼拜。但是,昨天获悉共产中国可能派她姐姐到此之后,她取消了行程。”美龄停留在夏威夷,不肯向前再走一步。这时,宋子文夫人张乐怡又接到电话:蔼龄临时决定不参加胞弟葬礼。
就在宋子文葬礼的前一天,中国政府通知美方,由于包租不到专机,宋庆龄副主席不能应邀赴美参加葬礼了。美方立即把宋庆龄不来奔丧的消息通知蒋、孔两家,希望大姐蔼龄、小妹美龄能赶来参加葬礼。但由于担心是“统战陷阱”,美龄索性掉头飞回台北。就连定居在美国的蔼龄也仍然犹豫不决。为了等待蔼龄的到来,宋子文的葬礼由上午改在下午进行,但最后仍然落空。5月1日,500余人参加了为宋子文举行的追思礼拜,参加仪式的亲属,只有宋子文的遗孀张乐怡、三个女儿和二弟宋子良。宋氏三姐妹失去了最后一个团聚的机会。
晚年宋庆龄渴望与美龄相见
三姐妹中最早谢幕的是大姐蔼龄。1973年10月19日,她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83岁。
庆龄的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多种病症的折磨,常常使她痛苦不堪。而越到晚年,她对美龄的思念就越发强烈。由于政治的原因,当时她还不能够公开表达这种感情。她精心地收藏着蔼龄、美龄给她的每一封信。她还经常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在里面看宋家1917年拍摄的那张唯一的全家福。一次,她把收养的警卫秘书的女儿隋永清叫到身边,指着美龄问:“你看看这是谁啊?”永清说:“不认识。”宋庆龄就说:“这是我妹妹。” 她还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去跟美龄联系,希望美龄能回来。一旦有了一点希望的时候,宋庆龄就非常高兴,跟身边的服务人员说:“我妹妹可能要回来了,你们在接待的时候要注意……”交代得很细。过了几天听到新的消息了,又沮丧地说:“可能我妹妹回不来了。”
1977年4月17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接待了旅美华裔钢琴家、表侄女牛恩美。宋庆龄很兴奋。牛恩美说:“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在我耳边轻轻地问我,她的三妹(宋美龄)可好,我只能说她身体还很健康。”
林国才一直被宋庆龄当做家里人。他称宋庆龄“婆婆”(即外祖母)。林国才曾讲过:“我的家族和孙中山先生的宗族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我外祖父郑强原在美属檀香山经营农场,后来和孙眉结盟成兄弟……”因为工作需要,林国才经常往来于大陆、台湾和日本之间。一次,他从美龄的好朋友那里拿到一张宋美龄的近照,回到北京时交给“婆婆”看。庆龄仔细端详,眼睛里含着泪花,嘴里不停地说:“我和三妹(她对宋美龄在家的称呼)很久没有见过面了。”接着她拉住林国才的手说:“真的谢谢你。”随即将照片放进衣袋。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