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阳光的“杀猪姐”穆俊霞。 刘振兴/摄影
■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 本报记者 卞文超 实习生 董小玄
她身材小巧,一张鸭蛋脸,看似有几分秀气,眉毛却总挑得老高,张嘴有股口无遮拦的冲劲儿。
“没错,俺就是个女屠夫,杀猪的!”穆俊霞介绍自己,十分干脆。她能宰得了牲口,把猪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也能飙得了高音,大大方方面对全国观众。她就是2012年红遍选秀舞台的“杀猪姐”。
春节前,穆俊霞从老家德州宁津县来到济南,在电视台录制综艺节目,晚上住在文化东路一家简易的商务宾馆。面对记者的到访,谈起她津津有味的小日子和有板有眼的大梦想,话说开来刹都刹不住。
能杀猪 敢放枪
素颜,扎着杀猪用的围裙,穆俊霞捧着话筒,走上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总决赛的舞台。
“就不使伴奏带了,咱就清唱几个吧。有实力,有伴奏没伴奏一样!”穆俊霞脸上看不出丝毫紧张,淡定地说出这样一句话,观众的胃口都被她吊足了。一嗓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震惊了评委和观众,也开启了她生活新的一页。
“比高音他们没人能PK过我!”她在节目上放出豪言。
第一次上台之前,紧张害怕吗?“不害怕!”带着一身直爽敞亮的劲头儿,穆俊霞先后登上《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国内知名选秀节目的舞台,把高亢嘹亮的歌声传向大江南北。
成名之前,穆俊霞在德州市宁津县南小市,守着自家的肉食摊位。
“从嫁给他开始,我就开始干杀猪的活儿,一干都20多年了。”穆俊霞指指坐在旁边的丈夫冯延发。
20多年前,两人经人介绍见了一面,没说什么话,冯延发塞她手里一百块钱,又花十七块钱买了件袄,穆俊霞就嫁了。从此,每天头上顶着星星出门杀猪,晚上卖完猪肉顶着星星回家。
“你怎么能够降住一头猪?”《中国梦想秀》舞台上,主持人朱丹打量着穆俊霞瘦小的身躯,不可置信地问道。
“二百来斤的猪,我自个就能宰!你看一下我有多大力气。”话音刚落,穆俊霞把话筒放到地上,一把抱起身旁比她高一大截的主持人华少,还轻松地转了个圈,紧接着又抱起了惊愕的朱丹。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让观众见识了“杀猪姐”的力量和率真。
虽然出身草根,登上大舞台的穆俊霞每每出场,总透着一副从容不迫的“范儿”。“我这个人吧,甭管碰到什么事,就是胆大!从小胆大,从小不知道啥叫害怕。我属于那种敢上战场的人。如果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就是第一个敢跟他们拼了的人!”
在穆俊霞还是小丫头的时候,半夜看见有人进家院偷猪,她二话不说,端起一把二十多斤的猎枪就放了一枪。人没打着,放枪的后坐力太大,自己栽了个跟头。
“我属于那种男人性格的女人!”她这样评价自己,伴着一串朗朗的笑。
会做生意爱唱歌
元旦到春节,正是演出的繁忙季节。从东方卫视的选秀节目《妈妈咪呀》,到乡镇商业活动发出的邀请,穆俊霞辗转各地,近一个月的演出能达到20多场。
成名之后,生活原有的步调发生改变。“眼下演出的收入比杀猪多,她的出场费在三四千左右,最多能到五千一场。”看着穆俊霞有点咳嗽,丈夫在一旁倒水递药,不时插上几句话。每次外出演出,冯延发总是陪伴身边,原因是穆俊霞到了外地就方向感全无,出门必然迷路。两相权衡,家中的生意只有暂时放下。
“杀猪这个活计,其实不比唱歌差!”穆俊霞心里惦记着自己的小生活。人在外面演出,小南市摊位一百多块钱的租金照交不误。演出虽然赚钱多,但她认为,这只是一时的红火,不如自家生意稳稳当当,细水长流。忙完这段演出繁多的日子,开春的打算,还是回家卖肉去。
提起她的肉摊,穆俊霞笑得眼睛弯弯的。“咱这个脾气吧,不说跟买东西的那么较真儿。做生意,多一块钱少一块钱不大计较!”勤奋爽朗的性格自然赢来好人缘,“杀猪姐”的生意红红火火。生猪一天能卖上两三头,平均每天能挣三百多块钱,生意好的时候能赶上同行的两倍。唱歌对于穆俊霞而言,就像是“出来玩”。生意随时可以回去接着做,她自信常年积累的客户,随时都会回来。
穆俊霞天生一副好嗓子,从未接受正规训练,乐感和歌喉属于天赋异禀。年轻时,她很爱唱,跟老师学过戏,也曾想过考艺校,但由于母亲的坚决反对,她放弃了这条道路。嫁做人妇之后,忙于生计,与唱歌一别二十多年。
出名之前,穆俊霞很少唱歌。只是在电视上看到阿宝唱原生态民歌,张靓颖飙海豚音,她会在心里嘀咕:这有什么难的,俺也能唱得了。头一回公开亮一把嗓子,实属被逼无奈。穆俊霞家附近的社区街道上,常有老头老太太拉二胡自娱自乐。2011年一天,穆俊霞和妹妹路过,碰巧看见很多人一起唱歌,妹妹的性格风风火火,硬把姐姐推了上去。
“《青藏高原》才唱了一句,下面的人就疯了。”回忆起来,穆俊霞眉眼中有几分得意。从那以后,穆俊霞经常在街道上高歌,她嘹亮的嗓音也开始远近闻名。
“俺本身也是比较要强的人,不管干什么,就算去掏厕所吧,也要当厕所的所长!”“杀猪姐”很倔,说起话来像放连珠炮。以这样的劲头起早贪黑卖猪肉,又以这样的劲头闯选秀舞台。她不扮丑,不刻意夺人眼球,凭着生活中原原本本的样子,站在台上放声高歌,但求尽情尽兴。带着浑然天成的质朴光芒,“杀猪姐”的名号越叫越响。
成名就像时兴喇叭裤
有了名气之后,走在家乡德州,街上能认出“杀猪姐”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以至于应接不暇,招呼都打不过来。担心落一个不理人的名声,穆俊霞出门时只好带上口罩。
“我一开始想:咳!能有多少人看电视?”穆俊霞最初并未料想到成名可以这么快、这么猛,有时为她带来困扰。一次去买鞋,卖鞋的小姑娘一眼认出了她:“呀,这是‘杀猪姐’,快过来跟我拍个照!”拍完照,小姑娘非要让她买双鞋:“你要我一双鞋吧,这样我出去还能显摆显摆,说你在我们这买了双鞋!”“杀猪姐”面有难色,那鞋她真没相中,但耳朵根子一软就要了一双。
有时候,她心血来潮,会和突然冒出的“粉丝”逗一逗。出门打出租车,司机问:你是“杀猪姐”吗?穆俊霞回答:不是,好多人说我像。你说我长得好看,还是她长得好看?司机说:你长得好看,“杀猪姐”可真不好看!说起这些小事,她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样也挺高兴的。”
“以前我就想,像我这种傻啦吧唧的蠢女人,没人会喜欢我。我给自个儿的定位是:第一,我不是聪明的人;第二,我不是漂亮的人;第三,我也不是说话好听、稳重的那种人,向来怎么想怎么说。我本来以为,我这种女人,不会被人喜欢。结果现在出去演出、做节目,有些观众见了我以后,对咱的那种亲切和热情……我有时候唱着唱着歌,真的很想哭。”说到这里,穆俊霞眉心抖了抖。
在某羽绒服品牌的商业演出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为了要一张她的相片,从早晨一直等到下午。“杀猪姐”在台上分相片时,每次把相片递到老人那边,总是被拦在前面的人一把抢走。老人拿不到相片,她心里很着急,立刻回后台拿了张相片,嘱咐保安一定要送到人家手里。
一夜成名的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但杀猪姐没找到当明星的感觉。
“我算啥明星啊!人家音乐学院毕业的,每年一车车地往外拉,哪一个不比我唱的好啊!你说我有嘛本事呢?我何德何能啊!我和外面摊鸡蛋饼的、卖菜的、卖瓜的、修鞋的一样一样的,我跟人家没有任何区别。”
在穆俊霞入住的旅店里,有清洁工想和她一块合影,几个人凑一块儿说这是大明星,怯生生不敢上前。她在一旁听得明白,主动打破迟疑的距离:“俺和你一样,都是老百姓!俺就是个杀猪的,就是街上卖肉的,不比你强,甚至还不如你。你在屋里上班干干净净的,我在大街上卖肉,浑身一个肉味。咱俩身份一样!你不比我低,我也不比你高一点点。”
“其实呢,我内心里是挺高傲的人,不像有的人似的,拿自己不当回事。”“杀猪姐”不会摆谱,也不愿自降身价。对人们给予她的喜爱,她视若珍宝,但并不因此迷失,相反十分冷静。面对大众突如其来的热情,她是这样理解的:“现在人们喜欢我吧,就跟人们当年喜欢穿喇叭裤似的——兴穿喇叭裤的时候,觉得穿身上真好看,怎么看怎么顺眼;过了十年不兴了,你看穿着土死了!我就是赶上了好时候,吼得这两句赶上有人喜欢!”
也许应了“时势造英雄”的老话,“杀猪姐”话糙理不糙,这个自己悟出的道理很有几分嚼头。对于自己的成名,她自认是赶上了好时代。全民选秀火爆,人们的心态愈加开放,人人有机会展示精彩。“这事我看得很清楚。我能有这么一段儿经历,得感谢现在这个社会,给了这样一个好机会!还得感谢老百姓,老百姓说好就是好!为什么呢?因为是老百姓把你捧起来的,你要是不把老百姓当人,不把老百姓当回事,那你屁星也不是!”
“养老院”梦想进行时
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周立波问到“杀猪姐”的梦想时,她像变了个人,脸上笑容褪去,神情格外严肃认真。
“我想办个养老院。”
1969年,穆俊霞出生在宁津县西塘乡穆庄村的一个六口之家。她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对老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离开家的时间早,一直忙于生计,奶奶去世的时候,我都没有及时赶回老家见她最后一面,这是我20多年来最大的愧疚。”从那以后,每当她看到上年纪的老人,她总会觉得是她自己的奶奶。
“在我有生之年,这养老院我一定得办!就是自己筹钱,也得办!”她眼神笃定,语气铿锵。
这样一个梦想,绝不是为了舞台效果凭空编造。早在她开始唱歌之前,这个计划已在她心头酝酿。凭着多年来卖肉攒下的钱,在穆庄村,她已经置好了建养老院的地皮。
穆俊霞兄弟姊妹多,小时候家境贫困,经常受到街坊四邻的接济。“那时候,家里连个咸菜都没有,俺们有个邻居论辈分得喊小叔叔,到人家家里,人家什么也不说,就从缸里捞几棵咸菜给俺们。我家要有嘛事情,人家就把自己的活儿放下,赶紧过来帮忙。那时候真的是白给俺们干活!”乡里乡亲的恩情,穆俊霞记得清清楚楚。令她倍加心疼的是,这个热心人时运不济,现在“混得不行”,老爹去世了,媳妇也难产死了,就只剩下老娘七十多岁。娘儿俩住房不过五平米,屋里墙都快塌了。
“他在家种地,按一亩地收一千斤棒子算,一千斤棒子差不离收入一千块钱吧。一千块钱能干嘛呀?也就只能管饱啊!”穆俊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过好了自己的日子,还替乡里乡亲盘算:“其实他干活还不错,要是出去打工,一天挣一百多块钱,一年下来也能攒不少钱。但他没法出去打工!不然他一出去,家里就只剩下他老娘了!七十好几的人了要是摔着碰着的,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
村里还有更可怜的老人,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她算了算,这样类似情况的老人在村里竟有二三十个。穆俊霞和自己的娘商量着,能不能办个养老院,把穆庄村甚至邻村的老人都集中到一块,她给帮着做做饭,一块儿照顾照顾。
“我就想,老人集中在一块儿,儿女该出去打工的打工去,能挣钱的挣钱去。现在麦子好收,都机械化了,几天不就收完了嘛。麦收的时候,年轻的来家里该收麦子的收麦子,有吃的有喝的,收完了赶紧出去打工去!把老人放我这里,放心饿不着冻不着,还有做伴的!”
这是穆俊霞的梦想。她甚至细想到,可以让老人们自由结成对子,身体结实的帮忙照拂需要全天看护的。但真要将这个画面变成现实,她明白里面担着的风险:对于农民家庭而言,就算一个月只交300块钱的基本伙食费,很多人恐怕也拿不出这个钱。年事已高的老人由她全权照顾,万一发生病危的情况,谁来负责?这些风险她都考虑在其中,寻找着破解难题的途径。
“我不是要说,我这个人有多么伟大。说真的,我也不想为了这个事,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家业赔个底儿朝天。我可以筹钱盖这个养老院,每月掏两三千块钱来补贴开支,我也能拿得起。但是如果让我每月拿出一两万来,我的确负担不起!”穆俊霞的话实实在在。她坚持自己的大梦想,但自认不至于高尚到去牺牲自己的小日子。
一不小心成了明星的“杀猪姐”,其实完全没有做过明星梦。她甚至没有追过星。只在年少的时候,默默爱慕过成龙、李连杰扮演的英雄,心里想着嫁人就要嫁那样的人。
“要说内心最满足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看到谁遇到困难了,咱咔一下子出手相助!回头人家说,看看那是谁家的闺女,杠好了!这样咱最有成就感了!”说到这儿,她眉飞色舞,忍不住扬起了语调。这就是杀猪姐穆俊霞。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