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百年前,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

2013年01月11日07:29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广雅中学里的张之洞像。

  这棵有280年历史的樟树是张之洞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从城外搬进来的。

  文/记者 廖靖文 图/记者 庄小龙

  位于广州市西村的广雅中学,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作为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启动的重要标志。

  1884年,新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赴广州上任。他一向重视教育,到广州后很快就创办了两所新式军事学堂——广东陆师学堂和广东水师学堂。

  张之洞亲自定址筹措经费

  萌生创建广雅书院的念头是由两广士风引起的,当时两广地区教育现状颓败,无论校舍、环境,还是习气纲纪均状况堪忧,为改变这种局面,张之洞决定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来创办一所新型书院,为广东、广西两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张之洞主张“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广雅之定名,取首任院长梁鼎芬释“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义,把培养“知识广博”、“品行雅正”的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早有字、号之张之洞,因设广雅书局、创广雅书院而再号曰“广雅”,可见二者被视为其一生最得意杰作。

  1886年,张之洞为书院选址先后勘察了7处地方,均不满意。最后在“省城西北五里源头乡”(现广州西村广雅中学校址)选定书院地址,占地124亩。这里“云山迤逦、河山怀抱、风土清旷、交通便利、近省城而无喧嚣之累”。他又花了5个月时间,筹措经费、设计院舍、草拟章程。书院于1887年4月20日开工,其间他亲自过问选料、营造、监工等事务。原预计10个月完工,实际上到1888年夏天才竣工。筹建期历时一年半有余,花费银子共十三万八千八百多两。

  据载广雅书院开院启用当天,张之洞放下手头军政要务,亲临参加。这也成为省城一件盛事,观者人流如潮,以致把周边食肆的米饭都抢吃光了。

  中体西用开近代教育先河

  开学之初,广雅书院共有学额200名,广东、广西各100名,挑选优秀学习入书院研习。而且发放生活费、奖赏,路途遥远的学生还给予来往路费,使其可以静心读书。

  张之洞为广雅书院筹足经费,制定书院规章,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的主旨和教学原则,并亲力亲为,在学规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核、教育管理等方面,耗费了大量心血。广雅书院破除了旧科举制度的束缚,一改科举制度中的旧学堂只教授四书五经、八股盛行的状况,设置经学、史学、理学和经济学4门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爱好,自行选学,这是全新的现代教育的开端。广雅书院藏书达五万多册,居全省藏书之冠。

  到1901年,广雅书院与湖北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上海的南洋公学并称全国四大学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大学府中,前三个学府都是由张之洞一手创办的。1890年,他在武昌任湖广总督时创办了两湖书院;1893年,又创办了湖北自强学堂。接着,盛宣怀于1897年创办了上海南洋公学。四大学府的创办,掀起了清末洋务派发展中国近代教育的高潮。这个高潮是由广雅书院为开端的。张之洞在广州先成功创办广雅书院,之后将其办学理念、学制及部分治学人才搬到湖北去办学,可见广雅书院开近代教育先河。

  百年名校跨越三个世纪

  1902年,两广总督陶模,承光绪皇帝书院改制钦命,经光绪皇帝准奏,于广雅书院原址,改办两广大学堂。1903年,两广总督岑春萱,奏准改两广大学堂为广东高等学堂,以吴道镕为监督。据不完全统计,连两广大学堂、广东高等学堂在内,自1888年至1912年,培养学子过千,同时为顺利过渡至民国元年之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奠定基础。

  1928年,梁漱溟担任校长,对省一中进行教育革新;新中国成立后,广雅中学重新恢复招收女生;“文革”期间饱经沧桑屹立不倒;改革开放后成省重点中学;上世纪90年代提出“和谐教育”理念,发展至今,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名校广雅中学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教育活的见证”。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