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都雍城堪称“西北水城”--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秦国都雍城堪称“西北水城”

2013年01月09日11:21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城址东南角城墙复原图,河流、城墙和壕沟形成了多重防御。

雍城城址区复原图

  据新华社西安1月8日电 最新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秦国早期都城雍城长时间自然河流环围,后来夯筑城墙延续了“以水御敌”的功能,堪称2000多年前中国的“西北水城”。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说,通过2012年度的考古工作发现,秦国都城雍城长时间以四周的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以及凤凰泉河形成环围。由于当时河水丰沛,河谷纵深,自然河流便成为主要城防设施,城内布局则是“顺河而建、沿河而居”。这种“城堑河濒”的实景都城,堪称2000多年前中国的“西北水城”。

  位于陕西凤翔的秦都雍城遗址总分布范围达51平方公里,由城址、秦公陵园、国人墓地和郊外宫区组成。

  主持陕西省凤翔县秦雍城遗址考古工作的田亚岐说,通过此次对雍城城址及其周边地理环境考察发现,城内布局顺应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制约与摆布。由于雍城西北高,东南低,加之从北部雍山一带的水流通过白起河及多条河流穿城而过,使当时的雍城成为“水”中之城。河流成为当时城内便捷的水上通道,河堤沿岸往往有临河道路,同时城内各条陆路之间又有纵横交错的相互连接。

  田亚岐说,调查发现当时临河而建的聚落形成多个相对集中的片区,沿河而居则方便地利用了向河中自然排水的功能。同时,通过地下引水管网将河水引向城中各个区间,用于诸如作坊生产、聚落生活以及苑囿池沼用水等。

  在“以水御敌”之余,秦都雍城什么时间筑起了高大的城墙呢?根据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雍城墙体夯土内发现了秦国早期陶片,从而初步推断2000多年前《史记》中《秦本纪》记载的“悼公二年,城雍”的筑城记载是可靠的,也就是说秦国在建都雍城近200年之后才正式构筑高大城墙。

  链接

  秦东陵“一号陵园”确定具体范围

  据新华社西安1月8日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公布了对秦东陵“一号陵园”考古勘探结果,经过2012年度的大规模考古勘探,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东陵一号陵园的具体范围得到确定,新发现陪葬坑12座,小型陪葬墓区3处共计161座,为划定“一号陵园”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研究秦东陵陵寝制度等提供了科学翔实的基础材料。

  据了解,经过本次大规模考古勘探确认,陵园内除20世纪80年代勘探发现的2座“亚”字形大墓、2座陪葬坑、2处陪葬墓区11座小型墓葬及4处建筑遗址外,勘探新发现了陵园四面壕沟,陪葬坑12座,小型陪葬墓区3处共计161座,建筑遗址11处。

  本次对秦东陵“一号陵园”所在区域的全面考古勘探工作,已确定了“一号陵园”的具体范围,秦东陵“一号陵园”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办事处韩峪乡东北,东起范庄及武家坡村,西到马庄及东门村西,南起范家村,北到枣园武三队。以陵园壕沟为标志,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1180米,东西宽695米,陵园面积82万多平方米。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