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2012年10月31日,由中航工业沈飞研制的隐形战机歼-31成功首飞。下图为歼-31载弹模拟图片。
图为:2012年11月,辽宁舰顺利进行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
图为:海试中的辽宁舰。
致读者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从叙利亚的纷飞战火到巴以之间剑拔弩张,从印度扩军备战到日韩竞相军购,从伊朗核危机到朝鲜核问题……战争阴云不散,军情扣人心弦。
与此同时,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更新武器装备、革新军队体制、创新军事理论、刷新战争形态,调整军事战略。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和研究。
本报今起推出“军情观察”周刊,力求通过这扇窗口,和广大读者一道观大局,鉴古今,论谋略,识兵器,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敬请读者朋友关注和参与,多提改进意见!
2012年,中国又一批新型军事装备揭开面纱。其中,正式交接的首艘航母“辽宁舰”、顺利完成首次起降的歼-15舰载机、在珠海航展上搭档亮相的武直-10、武直-19等新型装备引发海内外强烈关注。
新式装备的亮相、列装和服役,体现了中国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步伐,更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决心。
“梦想之舰”
辽宁舰
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辽宁舰”编制等级为正师级,编制员额1000余人,最高航速可高达32节,续航力可达12000海里。关于首艘航母的用途,我海军人士表示,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必要时也可以具备作战功能。
外媒称,对一支从未有过航母的舰队来说,这是非常令人自豪的事情;虽然一段时间内这艘航母还不会满额配载战机或做好战斗准备,但这再次显示出中国要做亚洲海洋强国的抱负。
观察人士指出,在舰载机、航母指挥体系、航母配套战斗群、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中国海军才刚刚起步。一艘航母要真正形成战斗力,具备近远海综合攻防能力,至少需要10年时间。
“黑丝带”
歼-20战斗机
因为第四代战斗机的简称“四代”谐音是“丝带”,而歼-20又是黑色涂装,所以它被军迷们昵称为“黑丝带”。虽然其试飞照片2011年初就已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但今年曝光的第二架歼-20原型机依旧引发了外媒的强烈关注。
俄罗斯媒体称,歼-20能适应多种角色和任务,具备多功能性,既可作为攻击机、防空拦截机、反卫星武器发射平台,还可安装电子战设备和电子侦察设备,而其隐形能力要明显优于俄罗斯T-50的原型机和已经投产的美国F-35。
歼-20原型机配备了大尺寸的上反鸭翼和全动差动垂尾,主机翼采用大边条和翼身融合方案,机动性和操控性极佳。毫无疑问,其所采用的设计方案可保障它在超音速飞行时的稳定性和机动能力。
“鹘鹰”
歼-31战斗机
与歼-20不同,我军方暂时没有承认“鹘鹰”歼-31存在。但军事爱好者拍摄的照片显示,这架由“沈飞”制造的中国第四代战机10月31日已首次成功试飞。
歼-31由生产歼-11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研发,具有某些与美军F-35相似的技术指标。外媒称,歼-31有可能正在与歼-20竞争,虽然军方尚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但是歼-31的亮相显示了中国生产本土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决心。
相关报道称,歼-31结合隐形战机外形,具有低成本、可负载重型武器、作战半径大等特点。据估计该机作战半径可达到1250公里,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美军F-35不进行空中加油状态下作战半径1110公里的数据。
“空中飞鲨”
歼-15舰载机
今年11月25日,我国自行研发的歼-15“飞鲨”舰载机在“辽宁舰”上顺利完成首次起降,世界各国对中国军力再次刮目相看。
正因为歼-15,才标志着“辽宁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也因为歼-15,全中国再次刮起一股狂热的航母风。
歼-15是中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具有全海域、全空域打击能力,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神秘大杀器”
东风-41战略导弹
中国二炮部队今年夏天的导弹试射活动,让世界媒体再次掀起了一股“中国导弹风”。在外媒“二炮近期连续发射多种型号弹道导弹”的报道中,着墨最多的是一款名为“东风”-41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称,在7月24日,中国测试了其新型“东风”-41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导弹可以移动、竖立并通过特种卡车发射。射程1.5万公里的该型导弹可以覆盖美国全境。导弹的第三级携带了3到10枚弹头,每枚弹头的爆炸当量至少为10万吨TNT。“东风”-41导弹似乎与美国重36吨的“民兵”-3导弹很像。
“霹雳火”
武直-10武装直升机
备受关注的明星国产武直-10武装直升机在今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虽然表演仅持续了20分钟,但武直-10在飞行预演中做出了倒飞、莱维斯曼翻转等动作,表现出了卓越性能。
武直-10官方绰号为“霹雳火”,主要任务为反坦克反装甲作战、消灭地面固定目标和机动有生力量,并具备相当的空战能力,其纳米隐身材料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俄罗斯媒体称,中国国产重型攻击直升机武直-10已经装备了红箭-10反坦克导弹,加上之前已经开发成功的机炮、火箭弹和空空导弹,武直-10 的主要武器已经配齐,在一些重要指标上并不逊于美军列装的阿帕奇,在一些领域甚至还有超越。
“黑旋风”
武直-19武装直升机
同样是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一款轻型武装直升机直-19紧随武直-10之后亮相。武直-19的绰号是“黑旋风”,这显示出其与同为“梁山好汉”的“霹雳火”武直-10一样,拥有非凡本领。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称,武直-19的前身为武直-9W武装直升机,是中国引进欧洲“海豚”直升机专利并改进生产而来,主要用于打击坦克等重型目标。中国军方人士介绍,武装直升机主要装备陆军航空兵部队,但武直-19除了陆军航空兵部队实现对地攻击外,还可装备空军空降兵部队以掩护运输机进行空降,海军陆战队也可在两栖舰上装备以实现对海上或岛礁目标实施远程打击的目的。
“亚太海上力量改变者”
052D新型驱逐舰
俄罗斯军事评论网今年9月报道,中国052D量产型驱逐舰首舰已于今年8月28日下水。这种战舰性能非常先进,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军的影响力。与刚刚服役的两艘052C量产型导弹驱逐舰相比,052D驱逐舰增加部署16具与俄制S-300F类似的“海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垂直发射管,使其总数增加到64具。
另外,俄媒还表示,根据中国国家军用标准的要求,052D垂直发射装置应能同时控制和使用4种不同类型制导导弹的发射,包括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和对陆攻击导弹。美国《华尔街日报》则表示,如果将10到15艘052D型这样的先进驱逐舰投入战场,其他装备不变,那么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海上作战力量。
“远洋海军强力后卫”
056型新型护卫舰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称,解放军第二艘056型轻型护卫舰于今年6月2日至3日在广州黄埔造船厂下水,被命名为“惠州”号,舷号596。而仅仅两周前,首艘056于5月23日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下水。
报道指出,056型护卫舰由于具备强悍的近程防空反导能力,巡航时能够具备有效的防空自卫能力,在脱离航空兵防护执行巡逻护航任务时,可以具有更高的效率,将主战舰只从琐碎的日常海上勤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保证海军远洋主力舰队的战斗力,不愧“远洋海军强力后卫”的称号。
“天网”
北斗导航系统
10月25日晚,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
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当天起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而这张“天网”具备的服务能力,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美国GPS基本相当。
严格说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器装备,但外媒却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北斗系统的军事用途上。英国《简氏防务》撰文称,“北斗”系统将于2020年形成一个35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将可能“被用于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的滑翔炸弹提供制导”。但中国国防部早就表示过,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北斗系统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有关人士担忧的“军事威胁”只是多虑。
本版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报道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