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千年的崔府君庙见证“民间判官”信仰兴衰--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屹立千年的崔府君庙见证“民间判官”信仰兴衰

2012年12月24日11:2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太原12月24日电(记者 梁晓飞)沿崎岖山路,行至太行之巅的山西陵川礼义镇一处百米高台,刚刚完成修缮的崔府君庙屹立其上。庙里供奉的崔府君就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掌管生死薄的“崔判官”。

  据《长治县志》记载,崔府君,姓崔名珏,唐贞观进士,曾为长子、滏阳县令,生前为官清正,对当地百姓有功德,因而建庙祭祀。在随后近千年的民间传说和演绎过程中,崔珏从一名唐代县令,逐渐变身为阴曹地府中左手执生死簿,右手拿勾魂笔的“崔判官”。

  中国社科院文学博士邵颖涛说,判官之所以被奉为神灵,与唐宋以后中国民间的造神运动有关。世俗百姓期望在死后世界也能得到神祇庇佑,渴望判官赏善罚恶,指点人生。刚正不阿的地府判官寄托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在山西、河北一带,民间的崔府君庙非常兴盛,礼义镇的这座只是现存文物价值较高的一座。”陵川县文物局工作人员段明月说,这座道教庙宇始建于唐代,自金元时期到民国初年多次维修和增建,是中国仅存的汉唐高台式建筑。

  “历史上,庙里的香火一直很旺,过去每次重修的资金都是由民间自发筹集的。”崔府君庙的文物管理员张晋军说,这座寺庙所在地曾是远离村庄的荒郊野外,但随着礼义镇人口和经济的扩张,崔府君庙已经被囊括在了热闹的商业区内。

  “相比过去,庙里反而更冷清了。现在人们关注的是现世生活,对判官的信仰早就变淡了。”张晋军说,尽管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里还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但平时前来上香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几乎看不到了。

  而对于段明月来说,他关心的是缺少了民间修庙的动力,这些保存千年的文物该如何生存。刚刚结束的保护性修缮已经花了400多万元,平时的维修、管理还需要大量资金。“单单这一个庙,发展旅游肯定没人来看,镇里的经济实力不够强,最终还要国家埋单。”

  走出这座香火不再的千年古庙,寺庙外的车水马龙一如往常。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