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广州刚半年遭遇敌机大轰炸--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南下广州刚半年遭遇敌机大轰炸

2012年12月22日07:09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宋哲清老人近照

平津院校的学生们热烈响应南下号召。

宋哲清(中)与“南工团”战友们合影。

  “南下工作团”成员之一宋哲清老人:

  上万青年随军南下

  1949年, 一批来自平津地区的青年学生组成“南下工作团”(以下简称“南工团”),跟随解放大军南下广州。在土匪、敌特活动猖獗的解放初期,他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基层岗位上,参加城市接管工作,无怨无悔地奉献着智慧与青春。近日,记者采访到“南工团”成员、当时参与接管广州市伪警察局的宋哲清老人,他向我们讲述了六十年多前这段不平凡的经历。

  本专题文: 记者张映武

  学生们咬破手指写血书要求“南下”

  1949年2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成立“南工团”,在平津地区招收上万名青年学生随军南下参与接管新解放城市的工作,报名参加的大多来自清华、北大等平津地区院校大学生和部分高中学生。

  “当时申请报名人太多,有的干脆把行装搬到办公室不走,甚至咬破手指写决心书、血书坚决要求南下。学生们大都是20岁上下的青年,很多同学是离开了家,中断了学业,有些同学的家境还很富裕。”当时“南工团”成员之一的宋哲清告诉记者。

  经过几个月培训后,“南工团”于1949年8月到达武汉。在武汉,一部分人被选调到通讯学校、航空学校,一些被分配到四野各兵团,他们跟随解放大军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以及湘西、广西的大规模剿匪作战,剩余的被分编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五个工作大队。

  南下广东、江西的队伍在汉口乘轮船南下,但船行驶到九江时遭到了敌机的轰炸和扫射。“我们从武汉坐船南下,途中我们抓到了一个小偷,从他口中我们意外得知不远处船上有国民党的人在发电报。我们抓住了几个特务,可是特务的电报已经发出去了,指导员要求我们赶紧开船离开。船急速开到江岸边,我们刚刚把东西卸下来,敌人的飞机就来了,不过他们只炸了条空船。船被炸后,我们只好步行以及坐小船辗转到了赣州。一路风餐露宿,许多战士都‘打摆子’,我一天拉了20多次肚子。”宋哲清回忆说。

  “我嗌你”“我爱你” 不懂粤语闹笑话

  南下途中,沿途又分配和抽调了一部分人参与新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分派工作的过程非常简单,先念名字,让被念到的人向前一步或两步、三步,将大家分成几部分,有的是到华南分局,有的是去省政府和市政府,分到公安局的人很多,我是其中的一员,接下来是培训。”宋哲清说。

  途中陆续与广东当地的地下党员和青年学生汇合,因为许多人都听不懂粤语,沟通时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一次一位粤籍的女队员喊南工团的一位男同志:“我嗌(叫)你,你过来。”大家听成了“我爱你,你过来”。经懂粤语的同志解释,队友们才明白过来。

  1949年10月16日凌晨2时,我们这一批南工团的700多人来到广州市中山五路一带,此时广州已经解放,10月18日广州组织了军管会,下午我们就跟着进了公安局。

  宋哲清介绍,进城后,群众用粤语跟我们打招呼时,我们只听懂了“同志”二字,其他的都听不懂。为怕产生误会,我们都小心翼翼不敢到处走动,后来找了当地的翻译协助沟通,才避免了尴尬。

  碰到“三三轰炸”

  敌机在天上轰炸 特务在地上打冷枪

  宋哲清回忆称,参加接管广州市伪警察局的“南工团”同志有90多人,被分到广州市公安局和28个分局及公安总队不同的岗位上,参与执行侦察、保卫、剿匪、反霸和治安管理等各项任务,但“南工团”的同志之前都没怎么接触过枪。

  宋哲清进驻的是黄沙分局,当时广州刚刚解放,市面形势依然紧张,街上的烟馆、赌场不计其数,“大天二”等黑社会分子以及土匪经常出没。许多国民党官兵就地藏匿混充居民,持械抢劫案一日数十起,夜晚经常会听到枪声,国民党特务甚至朝外出巡逻的民警开冷枪。

  宋哲清介绍说,国民党部队逃往台湾后,在广州留下了很多枪,当然也有普通老百姓自己的。“我出去办事时,在公交车上发现前后的人身上都有枪,分不清是敌是友。有的同志带枪出去巡逻时,还被人抢。后来收缴枪支,群众都主动上交。第一次收枪时我和解放军战士们一起去,背了几十条枪回来。”

  1950年2月,市公安局在铁路南站黄沙码头成立了丛桂派出所,宋哲清担任代理所长。派出所的西北是火车南站,西南是黄沙码头,初建时只有5名干警,加上2名解放军战士临时支援,总共是7个人。

  宋哲清印象最深的是,丛桂派出所成立不久就遇到了“三三轰炸”。1950年3月3日中午,国民党飞机突然来袭,派出所遭到轰炸和扫射,房子被炸塌一边,一位民警受重伤。黄沙火车站因为囤积有很多物资,成为敌机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敌机一来,暗藏的特务就向天空发射信号弹,引导敌机轰炸地面目标。特务们趁轰炸之际隐蔽到附近的土房中作乱,他们用20发子弹连发的驳壳枪朝指挥群众疏散的解放军战士开枪,“当时我正在离派出所门口不远处疏散群众,突然一旁的战士大喊一声‘快低头!’,我本能地把头一低,一梭子子弹‘哒哒哒’地从我们的头上飞过去。战士们马上反击,特务仓皇撤退。”

  敌机在天上飞,我们只能用枪打,后来解放军成立的防空指挥组用机枪反击俯冲的敌机,敌机盘旋一阵后就跑掉了。在那次轰炸中,我们派出所辖区被炸了4个地方,天龙布厂、光华小学是其中的两个,解放军战士张海后来到布厂救人,救了9个大人,3个小孩,“那时也没有机器,救人的时候就靠双手,张海把手指甲都挖脱落了,满手都是血,周围群众见了都十分感动。”宋哲清告诉记者。

  当年一起入穗者

  如今大多已离世

  宋哲清告诉记者,这批当年“南工团”的青年学生后来有一部分调往他处,参与了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战役,也有不少人留在了广州。

  当年曾参加接管伪警察局,建设新公安局的南工团员,虽有不少人经历过磨难和遭受过不平等的待遇,有几位还被错划过“右派”,但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不动摇,多数人对从事过的公安事业痴心不改。

  “现原四野南下工作团的成员,大多数已离世,一部分后来转业到本省、外省其他战线,一直留在广州仍健在的人数已经非常少。”宋哲清说。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