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2月12日电(记者王圣志)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安徽大别山区生活着一种蝮蛇类的新物种——大别山原矛头蝮。
据研究人员介绍,大别山原矛头蝮只发现分布于大别山地区。该蛇生活在大别山地区的灌木、草丛中,头略呈三角形,背部土黄色,从头后部至尾分布有多条深棕色横纹,横纹边缘呈现黑色锯齿样图案。腹部为灰白色,蛇体两侧有一排紧密排列的橘色小点,尾尖为深橘红色,其形态特征和国内其他原矛头蝮种类有明显区别。
据悉,2011年夏,安徽大学师生在大别山南麓的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这一物种。随后,研究人员又多次赴大别山采集更多的标本进行研究,最终证实是从未发现过的新物种。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第三期上发表。
据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保卫介绍,通过在当地调查走访发现,大别山原矛头蝮的毒性较强,被咬伤会出现伤口出血、肿胀、溃烂并持续很长时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肢体残疾或生命危险。有关研究单位将研制专门针对大别山原矛头蝮的抗蛇毒血清。另外,安徽大学研究小组还将进一步从遗传学、生理学等角度研究该物种的独特性,并探讨它在医疗等方面的价值。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