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1942 从热播电影走进远去历史--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温故1942 从热播电影走进远去历史

2012年12月12日07:16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美国记者白修德当年拍摄的河南灾民。

白修德镜头下的灾民饥饿难忍啃树皮。

白修德镜头下的惨死灾民。

牛金发老人在和老乡们追忆当年的往事。

幸存者韩雷松老人。

幸存者李建永老人。

幸存者刘全生老人。

幸存者王喜坤老人。

  1942豫灾实录之一:

  寻访幸存者

  记者探访当年河南灾荒发生地 幸存者还原惨绝人寰的一段民族灾难

  1942年,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降临河南,在兵灾、旱灾、蝗灾的多重煎熬下,河南一共有300万人在灾荒中丧生。

  随着电影《一九四二》的上映,这段中国大灾难为民众补上这堂近乎忘却的“历史课”。从吃树皮、草根、观音土、大雁屎,到卖儿卖女、亲人相食,这段让人毛骨悚然的历史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历史是如此的真实,真实得让人窒息。曾经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这场巨灾,真相究竟如何?大灾中都有怎么样的悲欢离合?本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1942年河南灾荒发生地,寻访当年的幸存者,拨开历史的迷雾。

  文、图 /本报特派河南记者 肖欢欢(署名除外)

  1938年6月9日,是河南人梦魇的开始。黄河赵口段的村民们正在酣睡,突然间,奔腾的黄河水像一头野兽,将他们连人带房屋一同冲走了。当年的幸存者赵起生老先生说起当年的情形连说几个“惨”字。

  在老人的印象中,国民党在扒开花园口之前并没有提前通知下游群众,很多人在睡梦中被洪水吞噬。黄河水所到之处,尽成泽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当年的粮食没了着落,很多人从此走上了逃荒的道路,直到1942年大灾荒发生,再度将他们“逼”上逃荒的道路。

  能吃的树皮也都被剥光了,棉籽饼本来用来做牲口饲料或肥料的,非常难以下咽,在当时也都被吃完了。有些人明知吃观音土会丧命,但饥饿难忍,还是得吃。

  就在1938年,日军加紧侵略中原,从豫东迫近平汉铁路。国民党政府采纳了“以水代兵”的建议,在黄河中牟赵口、郑州花园口段决堤放水,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水波涛汹涌,在豫东、皖北、苏北地区形成了大面积黄河泛滥区,涉及到三省44个县。此后,河南境内黄泛区进一步扩大到20个县。这场浩劫前后历时长达8年零9个月。据《黄泛区善后建设会议记录》,死亡人数43.4万人,1200万人流离失所。

  这也为1942年的灾荒埋下了伏笔。从1942年春节过后青黄不接,也正是河南人最难熬的光景。

  洛阳偃师市邙岭乡东蔡庄76岁的韩雷松说, 1942年大旱更是历次旱情中最为严重的一次。

  韩雷松回忆起1942年粮食几乎绝收,把糠都吃了,能吃的树皮也都被剥光了。棉籽饼(棉籽榨油后的副产物)本来用来做牲口饲料或肥料的,非常难以下咽,在当时也都被吃完了。

  到后来,实在没办法,饥民只好吃观音土,但吃了这种土,没法大便,腹疼难忍,很多人都因此而死。大人告诉韩雷松,大雁吃的是粮食,大雁屎能吃,里面有不少还没有被消化的粮食。在严重缺粮的情形下,韩雷松正是吃大雁屎才捡回一条命。

  当时,要吃上盐也是难事。韩雷松说,一是价格太高买不起,二是没得买。村民就跑到5公里外的孟津县盐碱地,把上面的浮土扫下来,放在水里,沉淀后,用盐水炒菜做饭。这样的盐吃了对身体很不好,非常苦,用来炒菜也难以下咽,由于没有碘,很多人因此得了大脖子病。

  曾担任三门峡市陕县党史办主任的八旬老人刘全生,他也是那场大灾荒的幸存者。他说,当时能吃的东西都吃了,不能吃的也吃了。所有的树皮都被剥光了,树叶刚长出来便被人捋光了。

  “后来不得不吃观音土,就像肚子里面吞进行秆砣一样,拉完一次肚子要疼一天。这辈子落下胃溃疡的老毛病,只敢吃一些软的东西。”老人说,有些人明知吃观音土会丧命,但饥饿难忍,还是得吃。 由于实在没有吃的,他的弟弟饿死了,当时只有两岁,还有一个妹妹,5岁多,也在这一年饿死了。

  “姐姐年纪大,可以出去吃野菜,弟弟妹妹太小,也不吃野菜,也不吃苦的树叶,所以就活活饿死了。”老人家边说边背过身去抹眼泪。

  粮食严重短缺导致当时大量饥民出现,当时,一个村的人经常整村整村地饿死。尽管当时官方数据说当年饿死300万人,据他考证,死亡人数应该在400万以上。

  河南省档案馆的史料显示,在抗战后方71个县的灾民中,粮食充足者只有1.5万户,8.7万人,而粮食不足者8.7万户,47万人,待救者15万户,79.4万人,粮食严重短缺导致当时大量饥民出现,“饿殍遍野”根本不足以形容当时灾民的惨状,当时,一个村的人经常整村整村地饿死。

  荒唐的是,罕见的大旱灾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发布了一份《灾荒食谱》,鼓吹配方中有“吃一次七天不饿”的食品。

  河南省偃师市的周进军今年93岁,当年曾在洛阳粮食局工作,并负责配置这些食谱。他说,国民党政府的这些措施是没经过大脑的愚蠢之举,这些食谱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这些食谱倒是成了一些官员趁机发财的门道。“一些人趁机向上级要拨款购买这些食材。实际上,当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买上20斤豆子。当时,一个官员借食谱贪财10万元,当时听说要杀头,后来就逃之夭夭。当时兵荒马乱,也没人追究。”周进军觉得当时的食谱荒诞至极。

  经过美国记者白修德披露灾情后,河南大灾荒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民党政府不得不采取救济措施,比如施粥、发放赈灾款,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加上地方官员、军阀、土豪劣绅等从赈灾款中中饱私囊,真正发到灾民手中的钱少得可怜。

  长期关注这段灾荒的三门峡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石耘表示,由于河南的灾情被瞒报,即便每天饿死超过5000人,河南的征粮任务并未减免。尽管当时官方数据说当年饿死300万人,但民间普遍认为不止这个数,据他考证,死亡人数应该在400万以上。他分析说,当年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为了自己的仕途,瞒报了灾情,面见蒋介石时称只饿死1602人。

  祸不单行,蝗灾加剧河南全省灾情。最严重的上蔡县1-9月捕获蝗虫共计200万斤。蝗灾已经直接和人争食物,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官员为了防止灾民吃树皮,把树刷上漆,但根本没用,照吃不误。

  就在中原大地赤地千里时,另一场蝗虫灾害也正在悄然降临。

  当年的蝗灾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新乡市延津县西老庄村78岁王喜坤老人回忆说,大概六七月,天气特别热,有一天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抬头一看,月光都看不见了。最严重的上蔡县1-9月捕获蝗虫共计200万斤。蝗虫已经直接和人争食物,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当时的河南省政府成立了蝗虫观察队,并成立治蝗督导队。但地方官员为了骗取上级补贴,夸大灾情严重程度,其中有三个县上报的蝗灾面积竟然超过该县的实有面积。

  由于蝗灾治理不力,在随后的几年间,蝗灾受害县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急剧上升势头。1942年,蝗灾受害县有40个,到了1943年增加到90个,到1944年更是达到惊人的106个。

  西老庄村的牛金发老人也回忆说,当时村里全是白花花的榆树,皮被剥光,官员为了防止灾民吃树皮,把树刷上漆,但根本没用,照吃不误。吃麦苗、鸟粪,甚至掘食已经掩埋了的尸体。

  卖儿卖女,就像卖白菜,没有人觉得吃惊。随着卖人越来越普遍,市场上,妇女、小孩的成交价逐渐大跌。不需要人照顾的幼童,一个人只换2斤小麦。

  在死亡的威胁下,人命若浮萍。那场大灾难的幸存者都说,在那个年代,卖儿卖女,就像卖白菜,没有人觉得吃惊。把孩子卖了,是为孩子讨条活路。周口市扶沟县大岭村的陈莲花老人告诉记者,如果在平常年景,如果丈夫把妻子卖给别人,丈夫有可能被人拉到公堂起诉。但在当时的情形下,丈夫把妻子卖了,是希望她能有机会逃生,妻子要求跟别人走,是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同时给丈夫带来一点钱财,让丈夫也有活命的机会,这反倒是夫妻恩爱的行为。

  当时,卖人的“人市”到处都是,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信阳源潭,陕州(今三门峡)观音堂,都以“人市”出名。扶沟县东南部的一个集镇每天早上5时开始就有大量头上插着草标的人在这里交易。卖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贩子从别人那里买来的人在这里出手,另外一种是穷途末路的人卖自己的家人或儿女。几乎每天都有几十名妇女在这里“出售”。“有一名国民党军官,外面找了一房小妾,有一次在人市上买了个女孩,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随着卖人越来越普遍,市场上妇女、小孩的成交价逐渐大跌。不需要人照顾的幼童,一个人只换2斤小麦。后来卖得太多,孩子也卖不出去了,家人不希望孩子饿死,就偷偷把孩子抛在路边,大人则在一旁看着,有人把孩子抱走了,才算安心。而当时农村地区的人家都生很多孩子,一家四五个孩子很常见。于是,弃婴随处可见,被饿死的比比皆是。

  陈莲花说,当时有一户人家,连续几天都没吃饭,饿得面黄肌瘦。有一天中午却突然在家中吃上了烙饼。邻居们都感到吃惊,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上午卖了女儿。“当时我母亲说,宁可全家去逃难,也不要把孩子给别人,所以我们三姐弟都活了下来,一个都没卖,可惜四妹还是在逃难的路上饿死了。”说起这段凄惨往事,老人家禁不住老泪纵横。

  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当时每天都在河南上演。

  卖死人肉,易子相食的惨剧最终发生了,到后来,甚至不用“易”,自食其子。落雪天气,郑县政府逮捕了一个杀人犯。主犯是个老太婆,她的丈夫叫马永道。他们因为饿,把亲生女儿煮了吃。

  饥饿难忍,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终于暴露出来了。卖死人肉,易子相食的惨剧最终发生了,到后来,甚至不用“易”,自食其子。

  河南巩义市(当年为巩县)有位老人叫武磐石,今年已经90岁。据他介绍,在许昌北门外新沟街,当年住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常四婆,经常拾死婴煮吃。后来把附近玩耍的小孩,哄到家里杀死,煮了吃,附近的孩子经常失踪。

  有一次常四婆向别人借大锅。引起邻居们疑心——在这时,家家都揭不开锅,她还煮啥东西吃?因此就悄悄跟在她后面,当跟到她家,看到屋子里放着一些支离破碎的小孩胳膊、腿时,吓得跑出来向警察局报告。警察到她家中一搜,才发现床下堆有骨头,在一个破木箱里还存放有未吃完的小孩尸体,立即将她逮捕。因民愤极大,后来她被钉在北门外城墙上,暴尸数日。

  但老妪吃小孩被暴尸数日并不能阻止惨剧的发生,人吃人的情况在当时时有发生。前锋报记者李蕤在《豫灾剪影》中提到,在隆冬时,吃人肉是常事。下午倒个死尸,夜里便会少一条大腿或臂膀。落雪天气,郑县政府逮捕了一个杀人犯。主犯是个老太婆,她的丈夫叫马永道。他们因为饿,把亲生女儿煮了吃。老太婆临被捕时,身上还搜出一包人肉。

  当时卖的包子多数是人肉包子,将饿死的人身上割下的肉来做成馅。晚上基本都不敢出去怕被人抓着煮了吃。

  韩雷松说,人吃人的情况千真万确。当时卖的包子多数是人肉包子,将饿死的人身上割下的肉来做成馅。

  今年已经90岁的李建永老人说,每个从那个年代活过来的人可以说都是幸存者。而当时的路上冷冷清清,异常混乱。晚上基本都不敢出去怕被人抓着煮了吃,“至今想起那段经历都不寒而栗。”

  当年经历过这场浩劫的老人们如今提起这段惨绝人寰的往事,无不潸然泪下。伊川县一个小村庄的江玉老人今年已经86岁。他回忆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国民党政府并没有因此减免各种苛捐杂税。农村老百姓无力承担高昂的物价,“前一天还能买一斗粮食,第二天可能只能买3斤。”他说,当时自己所在的村50多户人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断粮,大概到了1942年年底,村子里活着的人已不到10户。

  当时村里有两户人家,各有3个小孩,当时村里连树上的树皮都被吃完了,实在没有办法了,两家人决定交换一个女娃,一个三岁,一个4岁,煮着吃了,因为吃自己的娃实在下不了手。“边吃边放声痛哭,那声音简直撕心裂肺。”他说,而孩子的母亲终于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觉得对不起被吃掉的女儿,第二天便上吊自杀了。

  江玉老人说起这段往事,语调哽咽,眼中泛着泪花。亲睹过人吃人,老人家再也不吃肉。

  当地一位老人向记者讲起当年“人吃人”经历更是让人毛骨悚然。“避难逃荒的人1942年被阻隔在黄河滩,溺死、饿死的无数。活着的人爬行到死人身边,将死人的头直起来,下面用柴点火,耳中插根小棒,当棒晃动一下,即熟了,人争相食之。敌占区日军和皇协军抢粮,没有粮的人被剥皮……”

  河南民间历史研究者刘海永表示,据曾经吃过人肉的介绍,人肉吃了后身体发热,拉出来的屎是黑的。

  一些地方时常有人把自己的孩子煮了吃,最终被邻居拉去报警,但最终警方却又把人放了,因为这种现象在当时很普遍。

  黑暗年代依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个捡回来的孩子活下来了,我的妹妹却死了,可我妈妈从来没有后悔过。”

  即便在那个人吃人的黑暗年代,也不乏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当年,信阳师范师生发出的“每餐节省一口馍”运动,“全校每日能节约四五十斤馍,半斤馍即可救一人一日不致饿死,信阳一校每日即可救活百人”。

  陈莲花说,当初自家一共有3兄妹。11月的一天,天气酷寒,有一天,自己和母亲出去挖野菜的时候,看见路上有一个约两岁的女婴,可能因为太饥饿,哭声非常凄厉。母亲心不忍,就把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捡回家了。

  为了养活4个孩子,母亲每天早起四处挖野菜、树根、树叶,但到年底,实在是没有东西吃。捡回来的这个孩子活下来了,但自己的幺妹却因为没有吃的,营养不良而死去。“这个捡回来的孩子活下来了,我的妹妹却死了,可我妈妈从来没有后悔过。她说,当时她看见孩子被丢在路边,如果不带回家养,她良心上会亏欠一辈子。”

  刘全生也回忆说,当初河南大学有一位叫祁铭真的老师住在陕州潭头镇桥上村,当时他就在这个村上学。

  有一次,老师见他中午没回家吃饭,而是吃菜团。老师尝了一口说,“怎么这么苦,怎么吃”,他告诉老师没盐。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他跟着我说要到我家去看看,带了一小袋盐巴。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我父亲说,你一定要记住这个老师,他是咱们全家的恩人。”刘全生说,因为长期没有盐吃,全家人已经开始生病,这袋盐可以说是救命盐。而当时的盐都是配给,老师把盐给了我们家,自己必然是长时间没有盐吃。

  60年来,他一直在找当年的老师,欲报“一盐之恩”。

  灾难不可忘却

  郑州大学教授徐有礼接受采访时说

  灾荒是历史上很常见的历史现象。我们的历史宣传在这一块非常缺失。如果没有《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很多人估计还不了解这段历史,怎么看待这段历史遗产,需要深思。

  其次就是怎么从人本的观念来看待灾荒时期人们的一些状态和行为。大灾把人性的黑暗暴露得赤裸裸的,在这场灾荒中,传统的伦理道德丧失殆尽,本来中原地区是传统文化非常浓厚的地方。但在天灾人祸加剧下,人性发生了扭曲。人吃人,卖儿卖女,卖老婆,只顾自己生存,完全不顾他人死活。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现象,也需要深思。但也要看到,在当时情况下,生存第一,人都没有了,还讲什么道德。

  更多的还是反思国民党政府应该怎么应对灾荒。如果政府应对很及时,很得力,老百姓会跑吗?不会。所以,国民党政府首先要正视灾害,不能有灾说没灾。

  面对灾难,不是要可以忘却,伤痛可以慢慢过去,但要以史为鉴。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