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暗想法就像凶猛的恶魔,我们最怕它们被付诸行动。Getty Images供图
编译 伍君仪
★我们的“大是大非”受阴暗的想法强化,但太死板就形成了精神枷锁
★越想压制一个想法,它就越是不请自来,长期纠结或许令人心理变态
★把阴暗想法说出来有益心理健康,但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亲友难以应对
颜艳红拎着孩子双耳揪到离地20厘米觉得不过瘾,还上传QQ空间与世人分享自己的阴暗想法。
浙江温岭幼儿园虐童案曝光,教师颜艳红的阴暗心理令全社会震惊。在谴责之余,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也有见不得人的想法?明知道不为社会伦常所容,却总忍不住去想,生怕有朝一日会付诸行动,只好拼命压制不让自己想。研究发现阴暗的想法原来是有意义的,可约束人们不去做犯罪等反社会行为,但它又是难以压制的,长期憋在心里可能会出现心理变态。心理学家建议:不妨宽容自己,尽量把阴暗的想法说出来。
谁没阴暗的想法?
温岭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拎着孩子双耳揪到离地20厘米,把孩子倒头塞进垃圾桶,用胶布黏住孩子的嘴巴,把铁水桶、垃圾铲扣在孩子头上,让同性或异性的孩子抱在一起接吻,让男孩脱下裤子露出“小鸡鸡”拍照……
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对颜艳红进行了司法精神病鉴定,结果显示她精神正常。但现在全国上下都认为她有问题,有理由怀疑,她压制不住自己的阴暗想法,不但付诸行动,还拍照上传到QQ空间与网友分享,才让自己感到满足,尽管这令她受到千夫所指。
你有没有想过自杀或者伤害身边的人?背叛你的另一半?幻想犯禁忌、狂野的性爱?给讨厌的同事两个巴掌?踩油门撞死乱闯马路的人?就算没有这么极端的想法,你也很可能想过离家出走,看见别人倒霉内心幸灾乐祸……
无疑,人类花了大量时间在种种阴暗的想法上。这些可怕的想法不但伤害感情,还与社会规范和做人的原则严重冲突,令我们感到恶心和恐惧。尽管不愿意这么想,但大多数人无法摆脱,只好压抑在心底成为秘密。一位有3个孩子的母亲经常清晰地想象自己在伤害孩子,即使对老公也不敢透露这个阴暗的想法,“我经常问自己: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有病?”
阴暗的想法为何纠结?
央视记者王志安实地调查虐童事件后发微博称:“被颜艳红揪着耳朵提起来的孩子,放下来之后,笑了。”“颜艳红是把孩子放进去(垃圾桶)的,不是扔的。”这立刻被网民们认为是给颜艳红“辩护”,引起极大愤慨,攻击、谩骂乃至要求央视开除的声音铺天盖地。
很多作家、艺术家专门探索自己的阴暗想法,挑战人类文化的极限。例如亨利·米勒的小说《北回归线》、大卫·林奇的电影《蓝丝绒》都是经典的禁书和禁片,将各种阴暗、变态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人甚至认为,文艺上的突破就是有人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心理学研究也证实,阴暗的想法与人类的创造性有关。
然而大多数人不是搞文艺的,不指望通过阴暗的想法名利双收,只是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健康,怀疑自己有深层次的心理缺陷,最害怕的是将想法付诸行动,有朝一日会出现反社会的危险行为。在虐童事件中,显然有部分网民反应过激,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内心也对伤害孩子的阴暗想法十分害怕、厌恶,以至无法正视?
阴暗的想法挥之不去,在一些人心中形成了死结,令人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恐惧、羞耻乃至罪恶感。目前,神经学家已经找到这些死结的一些生理基础,发现抗抑郁焦虑的药物能够阻止或者调节形成死结的过程。心理学家则认为这是对自我的控制力不足,对事情想得太多。这与患有慢性焦虑的雇员相似,他们会过分在意老板说话的声调和面部表情。
我们对阴暗想法的厌恶程度与过去的经历有关,特别是成长的经历。在家长专制环境中成长的人们更容易对阴暗想法反应过激。研究显示,如果家里很迷信,对“邪”的东西很忌讳,那么人们就容易想不开,认为自己的阴暗想法是一种罪过。
一只无法摆脱的“熊”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博士做了一个简单实验:让人们对着录音机说出自己内心想到的任何事情,但特别地规定不能想“白熊”。结果,人们每分钟就会提到一次“熊”。无论他们用什么方法,总是无法将“熊”赶出脑海。
加拿大的一个研究要求人们压制与食物有关的想法,结果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想到食物。英国、美国、荷兰的心理学家的联合研究发现,当一个想法带来的痛苦越大,人们就压制得越厉害,对这个想法就越纠结。
韦格纳猜测,人们在压制一个想法的时候,大脑在监控意识中的内容,以免有任何该想法的残留,但这令人对该想法更加敏感了。也有人解释说,当人们试图通过想另外一件事来转移注意力,大脑就给两种想法建立联系,结果另一个想法反而勾起了要回避的想法。还有人认为,对一个阴暗想法的压制令大脑没有机会完成对这个想法的处理,于是人们没能明白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不可能付诸行动,而这个没有想清楚的想法不断闯入意识希望得到处理,结果却一次次遭到压制。
请把阴暗的想法说出来
美国变态杀人狂杰夫瑞·达莫向心理学家承认,小时候他就有虐待动物的想法。他的本性也许不坏,但为此深受折磨,就试图压制这些可怕的想法,结果被困扰了一辈子。长大后,达莫总共杀害了17人,还奸尸、分尸、吃心脏……
阴暗的想法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人们的反应。强行压制想法只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损害,甚至出现心理变态。心理学家提出,摆脱阴暗的想法要从不压制开始。韦格纳提倡吐露这些想法,拿出来讨论,就能让人身心感觉良好。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心理学家洛克希·西弗研究了有创伤经历的越战老兵后认为,分享内心想法可以让人意识到并非只有自己一个人感到痛苦,明白到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想法,从而减少耻辱感。
但是,阴暗想法的受害者常常找不到人倾诉。我们愿意跟配偶、亲人或好友说,而他们往往缺乏解读阴暗想法的耐心与专业能力,对于特别可怕的想法更是无法应付,听到后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西弗说,想法越可怕,耻辱感越强,听众就越少。
剩下的出路只有找心理医生等受过训练的倾听者了,特别是当我们感到一个想法有可能会被付诸行动的时候。如果一个想法让你感到痛苦,或者影响到你的生活,就该找专业人士谈谈了。然而很多人觉得这也是羞耻的,宁愿把一切憋在心里。
一些心理治疗师让患者允许自己想阴暗的事情,但规定只能在每天的某段时间内想,让正常的思维冲淡焦虑感。有的心理治疗师让患者明白到工作、家庭的压力是很多阴暗想法的来源,例如养育孩子、管家理财、应对亲戚等都会让你产生对于配偶的阴暗想法,但那些想法不一定是严重的问题。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雅各布森说:“和一个人结婚,事实上就是偶尔把对方想象成一个混蛋。”
阴暗的想法明确“大是大非”
在古代,人们把阴暗的想法归咎于“中邪”或者道德败坏,光有想法没有行动也会被当成罪行,要受到谴责和惩罚,为的是把这些想法压制下去。即使到了今天,科学对思维的探索已超过一个世纪,阴暗的想法仍然困扰着人类。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反映了真实的自我吗?是不是值得警惕的信号?
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阴暗的想法与遗传有关,人体构造决定了我们会产生这些可怕的想法。有心理学家认为,阴暗的想法是大脑在进行测试,意在加强学习“做人的原则”。以强奸幻想为例,这种常见的阴暗想法常常被认为是严重问题的标志,但美国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家佩珀·舒瓦茨博士认为,很多时候这只不过是大脑在教育自己强奸的后果——在幻想中你占有了某人,能随便摆布、伤害她,这在现实生活中是绝不可能的,但是你一旦想到她受到惊吓或者伤害,就立刻回归现实,不敢再想了。
近年来,随着对阴暗想法的研究逐步深入,心理学家发现这与人类的决策机制有关,即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大是大非”的能力。违反了价值观的阴暗想法让我们感到痛苦,从而维系着我们的社会功能。例如,对通奸或暴力的幻想感到不快,让人们在生活中不敢乱来,否则就容易出现反社会的行为。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家诺曼·爱泼斯坦博士说:“如果你对头脑冒出的想法无所顾忌,那就容易出问题了。”
思想越死板,内心越“阴暗”
有时,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不一定把握得很准。一些人错误地把很多想法列为“禁忌”,形成一道道精神上的枷锁,便觉得自己的心理很阴暗。
杀人、强奸、虐待儿童等是必须禁止的,这样的想法无疑是阴暗的。但离婚呢?也许在你成长的环境中,“离婚”是绝对禁忌的词语,你认为有了离婚的想法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婚姻不完美。然而,今天的社会对离婚的看法是多元化的,尽管婚姻失败的后果很严重,但不惜代价挽留失败的婚姻也不一定明智。
没有什么想法比性爱更充满矛盾了。我们被告知,性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一个人具有欲望是正常的。我们也被警告,性是会失控的,观看黄色内容会腐蚀思想,好色是道德败坏的恶习。淫秽物品受到社会禁止,通奸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它们偏偏又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性是最让人纠结的“阴暗想法”,多少人为了压制它,宁愿长年出家苦修,甚至自宫以绝此念。这有必要吗?舒瓦茨博士说:“过去,跟你的老婆以外的人有性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但现在我们似乎有了更多的宽容。”
心理学家们指出,太死板的价值观容易令人受伤,不同意盲目地把社会文化作为自己的是非标准,建议在矛盾、困惑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帮助。有的心理治疗师让患者“退一步海阔天空”,结果发现,他们一直以来以高得不切实际的是非标准苛求自己。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