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卫生系统法制宣传周上解读《精神卫生法》,新涌医院院长助理刘宁汉称:
本报讯 (记者汪万里)精神病人初诊的误诊率有多高?数字可能会让你吓一跳:“一流精神科医生初诊误诊率在20%,像我这样的‘三流医生’,就会达到40%。”——在昨天举办的全市卫生系统法制宣传周解读《精神卫生法》活动中,东莞唯一的精神病医院新涌医院院长助理刘宁汉主任医师这样说。
他谦虚地把自己列为“三流医生”,而实际上,他是东莞精神病医疗领域的专家。
另据了解,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病人有1万多名,而其中9000多人是留在家里治疗的,不少患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刘宁汉说,这些患者的家属要负起监管的责任。
说法:
精神病误诊率可高达40%
《精神卫生法》已经在今年10月通过,将于明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因为以往国内各地出现过多起“被精神病”的案例,因此,如何保证正常人不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
面对从全市各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赶来的精神病防治医生,刘宁汉称,这首先要从诊断上来把关,自愿住院者,初诊之后家属有异议,可以复诊,复诊由另外两名医生来进行。
而对于非自愿住院者,《精神卫生法》规定,患者要住院治疗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有伤害自身的行为或危险,二是有伤害他人的行为或危险。而要达到何种危险程度才可以住院治疗,则需要医生来进行评判。
“但对于一个人到底是否有精神病,客观依据少,主观依据多。”刘宁汉说,因此医生就会有误诊,“但误诊并非俗称的‘被精神病’,搞错了,可以复诊。”
刘宁汉说,与其他疾病相比,精神病的误诊率是最高的。他说:“一流精神科医生初诊误诊率在20%,像我这样的三流医生,就会达到40%。”
原因:
病人不配合或故意隐瞒
为何如此?刘宁汉解释说,这一方面是因为病人的不配合。比如需要做一些专门的检查,但病人就是不肯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故意隐瞒,病历资料提供得不完整。
他举例说,他在门诊中就碰到过好多故意隐瞒的案例。“患者几年前就发过病,但家属说其是前两个月才发病的。因为病人和家属都希望这样一来,精神病的发生就跟工厂或者单位有关系了,厂里或者单位要负责。”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医生的水平的限制,医生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其能否作出正确的诊断。”刘宁汉说。
■特别提醒
9000多重性精神病人在家治疗
家属务必绷起监管患者这根弦
作为一名精神病治疗领域的专家,刘宁汉称,门诊中常常会碰到很多诊断有精神病的患者,但他们却认为自己没有精神病,不愿住院治疗。“这样的情况天天都有发生,在初诊病例中能达到三分之一。”
家属因为认识不足,或者怕被歧视,不愿送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而事实上,一旦精神病人肇事,其家属在承担民事赔偿的基础上,甚至都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刘宁汉说,这一点在《精神卫生法》中作了详细说明。
据刘宁汉介绍,目前东莞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病人有1万多名,而其中有9000多人是留在家里治疗的,不少患者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患者的家属要切实负起监管患者的责任。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