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四式 侠影拳踪--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风之四式 侠影拳踪

2012年12月04日03:40    来源: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白马银枪高思继

◤赵匡胤跪求高行周欲借其人头

◤第三十三代传人高庆丰在义务教授拳术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渠冉

  本报通讯员 蒋惠庆

  武术又称国术,是我国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其中尤以拳术为最。自古各种拳法套路众多,门派各异,争奇斗妍,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路拳种中,比较有名的有太极拳、咏春拳、长拳、红拳等,它们不仅被现在的广大武术爱好者们广泛修习,就连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也被数次搬上大银幕,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但是,有一些旧时很受欢迎的拳种,由于种种原因,在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没落,甚至出现失传的危机。现主要流传于山东滨州、东北吉林一带的高家四季拳,就是其中的一种。

  四季拳是何时出现的?它在经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之后,正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在无棣县小泊头镇北高村,四季拳第33代传人、79岁的高庆丰老人那里,我们得到了四季拳的“命运轨迹”。

  □提到四季拳,就不得不说它的创始人——五代时期后唐的战将高思继。

  高思继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在当时享有“白马银枪高思继”这样威震四方的美誉。在刘兰芳的评书《赵匡胤演义》中,高思继是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家枪也负有盛名。由于他身处战乱时期,关于他的记载大都在战争中散佚了,只能确定高思继官至将军。

  高思继创立四季拳的原因已经不得而知,但中国拳法自古讲究“内外合一”,四季拳显然是经过他的悉心体悟而得来。

  据高庆丰老人介绍,四季拳借鉴了四季之风的独特力道,以“天、地、人”三才为根,以“精、气、神”三宝为宗。正宗的四季拳套路共有四大式,它模仿春夏秋冬四季风的不同力道,分为“和风式”、“熏风式”、“金风式”与“飓风式”。其中,每大式里面都分为108式,共432式。

  春天的“和风式”主缓,夏天的“熏风式”主粘,秋天的“金风式”主劲,冬季“飓风式”主刚,四季拳恰是与四季之风的特点交相辉映的。“金风式”和“飓风式”拳术在一招一式中尽显力量,是年轻一代的练武首选;而“和风式”与“熏风式”柔中带刚,刚柔相济,较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

  四季拳创立后,秉持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在高思继之后,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堪称国之栋梁和武林高手的四季拳传人。他们在四季拳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功成名就与四季拳的实用价值也是分不开的。

  高庆丰老人说,四季拳的基本功法有桩功八式、鼎力六式、轻功五法,辅助拳包括四季弹腿、四季走拳式、四季连环脚;器械有刀、枪、剑、棍、鞭、钺、斧、锤、镖等十余种。 四季拳是一门较典型的内外相结合的拳种,内讲呼吸吐纳、经络血脉,外重步法功架、刚柔并济,以固本荣枝为基础,以修枝壮干为目的。它不仅拳架简练优美,而且每招每式都富寓技击含义,在战争年代具有不小的威力。

  □高思继之子高行周是后周时期的名将。关于高行周,有一个著名的“借人头”的故事。

  高行周在当时有“高老鹞”这一名号,他在镇守高平关时,后周皇帝郭威讳“高老鹞”之名(雀鹰俗称为鹞),疑其有不臣之心,便封当时还为禁军军官的赵匡胤为征讨大元帅,命他斩高行周的人头复命。赵父与高行周是结拜弟兄,所以赵匡胤对于这一次任务进退两难。进入高平关后,赵匡胤只身求见,对高行周说:“君命难违。若借得叔王人头,巧夺兵权,杀昏君统一天下,不但此仇可报,天下百姓亦感叔王恩德。”高行周见他气宇轩昂,风度非凡,料定“将来定天下者必此人”,便让其子高怀德、高怀亮与赵匡胤结为生死兄弟,并以推翻郭威江山为民除害为条件,答应借人头于他。赵匡胤又将小妹许予高怀德为妻。然后,高行周趁二子不防,拔剑自刎。赵匡胤披麻戴孝、重祭高行周后,用礼盒盛其头,领兵回汴梁复命。赵匡胤献上人头后,郭威见高行周双目圆睁,胡须抖动,似活着一般,吓得大叫一声,跌下龙位,口吐鲜血而死。后柴王继位,封赵匡胤为兵马大元帅。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称帝,统一江山,国号为宋,封高怀德为大元帅。虽然这个故事有些地方可能有夸饰之嫌,但从其中对高行周的描述,足可见他的英雄气度。

  高行周的两个儿子高怀德、高怀亮都是北宋的开国名将。据《宋史》记载,“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点检,移镇滑州,充关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国长公主,加附马都尉……”在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中,其中的六名武将中便有高怀德。高怀德、高怀亮及高怀德之子高君宝,曾多次出现在历代的小说和评书中,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这一时期,高家枪的风头虽已被杨家枪盖过,但是四季拳却得到很好的发展延续。

  □第32代传人高咏铎打破四季拳家传的“戒律”,为四季拳的传承打开了新的局面。

  元朝初年,四季拳的传人、宋末元帅高玉为了躲避元兵侵扰,从兄携子隐居于现在的河北省枣强县,传授族人武艺。在之后的传承中,历代传人不断总结经验,纳众家所长,使四季拳的拳种和拳法日臻完善。自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高氏家族先后两次迁徙,终定居于武定府海丰县北高庄(今无棣县北高村)。

  明清两代是四季拳发展的鼎盛时期,宗族内部习武成风,高人辈出。清代康熙年间的高万胜、道光年间的高化岚、清末的高瑞臣等都是当时著名的高手,名气非常大。

  但是,由于四季拳严格遵循世代家传的族规,加之清末至民国初的连年战乱、天灾瘟疫等原因,四季拳的传人锐减,只被高家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固执地传承着。到上个世纪20年代,整个北高庄有资格传授族人武艺的拳师仅剩高瑞臣一人,四季拳的传承与发展也进入低潮和瓶颈。直到高瑞臣的嫡孙高咏铎打破了四季拳世世代代家传的“戒律”,才为它的传承打开了新的局面。

  高咏铎自幼随祖父习拳,17岁即在济南登台打擂,上世纪30年代末随家人闯关东来到东北。解放后,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武术比赛和表演赛获优秀奖,并担任了吉林省四平市武协副主席,近80岁时仍亮架打拳,刚可单掌开砖,柔可凳上下叉。他深感四季拳将要失传的危机,在晚年时开始了他的著述《四季拳法》的初稿,对四季拳的渊源发展、拳理拳法、套路图解、技击意义诸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为了让四季拳更好地传承下去,高咏铎还打破“家规”,开始招收外族子弟,吉林长春的栾学权、吉林四平的牟晓光以及高庆丰,都是高咏铎在晚年所收的弟子。可惜,2000年,高咏铎逝世,《四季拳法》未能完成。2001年,本应继承父业的高咏铎独子高庆伟突发脑溢血去世,使四季拳的挖掘整理和推广计划再次受挫。

  □高庆丰机缘巧合认识了高咏铎,并得到了四季拳的真传。

  高庆丰的父亲在他3岁时便因病去世,他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抗日战争时期,家仇国恨重新激起人们对四季拳的热爱,所以北高村的许多人都再度练起了四季拳。

  1943年,驻扎在小泊头区、姜家庄的日本鬼子和汉奸,对北高村发动了大扫荡,当时只有9岁的高庆丰跟着母亲与全村人一道向村南逃亡,但好几位村民不幸被打死打伤。这件事对当时幼小的高庆丰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也激发了他学习武艺来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恰好,同村一位名叫高福林的爷爷会些武艺,其中便有四季拳。1944年春,仅有10岁的高庆丰拜他为师,苦练拳法。

  因家境贫困,1947年,13岁的高庆丰随母亲投奔了远在吉林四平的伯伯家,他在这里遇到了不少老乡,其中就有四季拳的第32代传人高咏铎。闲暇之余,高庆丰便跟着高咏铎学习四季拳技法。不料,四平市也因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无奈,1948年夏天,高庆丰与母亲踏上了回乡路,在一路辗转之后,回到了家乡。回家后,高庆丰一有时间就去高福林家练习拳术,由于他练功刻苦,学什么像什么,技艺大增,深得高福林老师喜爱。

  解放后,他随母亲又回到了吉林四平市,一边谋生,一边继续跟随高咏铎学习四季拳。在四平近3年的时间里,高庆丰详细学习了四季拳全套技法,因其悟性高、学习用心,成为四季拳第33代传人。

  1955年下半年,高庆丰告别了自己的师傅高咏铎,与母亲一同再次返乡,加入当时的联合社,开始务农。虽然农村生活单调,农活繁重,但高庆丰一直没有放弃对四季拳的坚持。农闲时节,他一有时间就自己悄悄地钻研苦练。渐渐地,他对“四季拳”的刀、枪、棍、剑等各种套路都掌握得滚瓜烂熟,并且还无师自通,利用业余时间学到了京胡技能。1958年,小泊头区成立剧团,他被选中,专门从事京胡伴奏,每年都利用农闲季节随团出演10多场。

  上世纪70年代初,县里组织一次文艺汇演,高庆丰在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出演男主角杨子荣。在表演剧中的一段武戏时,高庆丰一不留神就将自己所学的四季拳亮了出来,顿时技惊四座。在以后的各种文艺演出中,高庆丰的四季拳成为一个保留节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1995年,在北高村委会的努力下,四季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训被彻底废除,村里和邻村的人都纷纷前来学习四季拳。

  在小泊头镇政府和北高村委会的支持下,村里还办起了四季拳武术培训班,由高庆丰担当主教练,义务传授四季拳技法,当年,学员就达到了70多人。一开始,高庆丰在村里的学校授艺,后来,他干脆把教学点搬到了家里,利用农闲向学员们传授四季拳武艺。

  也正是这一年,高庆丰率领北高村的5位武术爱好者,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烟台举行的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当时共有美国、新加坡、日本、越南等9支队伍参赛,无棣队是唯一一支县级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高庆丰老人一举获得拳术(四季拳)和器械类(单刀和大刀)两个项目的冠军,其他队员则拿到了两个第二名。一个小小的县级代表队能获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四季拳的魅力可见一斑。

  十多年来,高庆丰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四季拳的传授上,寒来暑往,从不懈怠。闲暇之余,老人还把四季拳的拳谱,四季刀、枪、剑、罗汉拳谱等归纳整理,工工整整地用小楷誊写下来,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印刷成册,免费为弟子们发放,试图通过各种途径使这门古老的武艺发扬光大。

  现在,四季拳已传到了第35代,但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其命运的未来走向却无法预知。像四季拳这样在历史的传承中逐渐没落,在时代发展的缝隙中努力挣扎,力求保有一席之地的传统武术还有很多,它们的发展虽然艰难,可都是历史的良性记忆。记忆需要被记载,“四季拳们”需要在传承中越走越远。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