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观音堂大殿
三十三观音堂外观
拜谒观音堂
浩浩南海,悠悠南山,山海佛境,慈航圣地。
从海南省三亚市向西20公里,下高速,进入一片热带山林,南山就到了。
南山,传说由观音菩萨横渡南海时的坐骑南海龙王第五子圣衍化身而成,因形似鳌龙之背,古称鳌山。据史载,唐朝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就在此地登陆建寺弘法,自此,法脉传承,千年不断。今日的南山文化旅游区,规模达50平方公里,以殊胜的观音文化蜚声海内外。其中,著名的观音道场——南山寺三十三观音堂就坐落在南山的中轴线上,背山面海,藏风聚气,海天佛国,幽独清净。
三十三观音堂是仿盛唐佛寺建筑风格,黛瓦飞檐,红柱青砖,雄浑雅朴,柔和精美,一派宽弘庄严的气象。寺庙周围,林木阴翳,花草繁茂,野鸟竹风,海浪低吟,幽静如斯,让人顿感飘然出尘。
随着袅袅梵音,缓步穿过香火鼎盛的北广场,迎面就是恢弘的三大士殿,殿中供奉着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大智大慧文殊菩萨、大愿大行普贤菩萨。菩萨脚下一张约40平方米的巨大纯铜供台上,摆放着信众供养的数千盏莲花灯。灯,是佛门十大供养之一,佛经云:“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这千盏智慧明灯闪耀,汇聚成一片灯的海洋,映照着慈悲庄严的菩萨法相,让人恍如置身佛国圣地。
在马宪泉居士的引领下,我们一行由北门进入正殿。此殿为盛唐设计风格,金碧辉煌却无奢华之气,流光溢彩自有清净之心。来之前,早已知晓三十三观音堂以“全球最大室内观音群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但真正来到了三十三观音跟前,还是被这规模宏大、宝相庄严、慈悲智慧的观音群像的威德所震撼。其中主观音为“乘龙观音”,高4.3米,其余三十二尊观音塑像,每尊高2.3米。群像均采用最先进的大漆材料和最先进的贴金彩鎏工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室内观音群像。仔细打量,这三十三尊观音神态各异,有的安详庄重,有的含蓄沉静,有的沉思凝想,有的和蔼可亲,有的威武刚健,有的笑容可掬。尤其是护佑吉祥如意的乘龙观音、学业有成的持经观音、婚姻美满的鱼篮观音、求龙求凤的送子观音、仕途无量的德王观音、寿比南山的施药观音,个个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情趣。
俗语云: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观音信仰是东土民众最深广的佛教信仰,是神州大地最殊胜的景象,几乎全国所有佛寺都会供奉一尊观世音菩萨,但这里为何会供奉三十三尊观音呢?马宪泉居士说,三十三观音的缘起典出《法华经·普门品》(亦称《观音经》),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切以方便救度众生为究竟,随缘应化出三十三种应身,随众生不同而现不同的身形,满足各种祈求,救度众生脱离苦海,显示出大慈大悲与大智大慧。
千百年以来,由观音信仰产生的观音形象以经文、雕塑、绘画、话本、戏曲等各种形式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财富,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以《妙法莲华经》中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为典籍依据,并与中国民间传说结合的三十三观音,深得中国老百姓的崇信。可是,有关三十三观音的著述很多,但多为难懂的佛教典籍和零散的民间故事,缺少完整的传记故事。于是,马宪泉居士带头,与数位居士潜心研究3年,涉猎宗教、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深入经典,分类研修,挖掘整理,终于在2012年底完成了《三十三观音传奇》一书的编撰出版,填补国内尚未有三十三观音民间传奇的文化空白。该书借故事说佛法,通俗易懂,旁敲侧击,入佛知见,志在弘扬正信佛法,促进社会和谐,将观音菩萨慈悲与智慧的无量功德传播到人间。
除了三十三观音法相,在开阔的大殿内,还有《法苑珠林》中记载的观世音菩萨“三灾八难”全铜巨幅浮雕,《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记载的观世音菩萨誓发十二大宏愿的“十二大愿转经柱”,柱上篆刻有出自《大般若经》中的精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十二篇,无不形神兼备、巧夺天工,将千年观音文化展现得淋漓透彻。
离开正殿,来到龙五爷财神殿。这是海南最大财神殿、南山园区惟一的财神文化道场。据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十二大宏愿中,第二愿便是“常居南海愿”。南海龙王第五子圣衍闻知,主动叩请护送菩萨前往南海弘法利生,并发慈愿为观世音菩萨永远镇守南海,护佑九州风调雨顺,百姓富足康宁。圣衍的慈愿善行,感动佛祖,封为“天下第一财神”,令其掌管人间财富分配,统筹天下财源流通。龙五爷财神殿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招财大殿,二是地宫财库,三是五爷万佛阁。招财大殿内有八根财柱,开示众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这八大财智法门包括:第一正见,布施求财;第二正念,如法求财;第三正德,修善求财;第四正业,求财以道;第五正诚,信义积财;第六正定,摄心守财;第七正慧,用财有度;第八正悟,功德法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宫财库里的镇殿之宝、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重达数吨的“天下第一大龙砚”。龙砚上盘桓着的56条飞龙,寓意56个民族,砚面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万里长城以及凤凰、乌龟等中国古代瑞兽,精美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马宪泉居士说,三十三观音堂以“弘扬人间佛教,构建和谐社会”为道场建设宗旨,以人间佛教所倡导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生观,“忘我利他,普度众生”的社会观,“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爱国思想,“一切众生悉皆平等”的世界观,“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法界同融”的宇宙观为基础,总结概括提炼出了“五和文化”——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和合。这“五和”是和合共存、唇齿相依、互为因果、相融共生的。他说:“和谐乃人类共同心愿,世界乃众生共业所感。试想,地球约有70亿人,以5人为一个家庭计算,约有14亿个家庭,2000多个民族,224个国家和地区。如果全球70亿人,人人都和善,那么14亿家庭必然和睦;14亿家庭和睦,必然2000个民族团结,224个国家和谐;所有国家都和谐了,必然世界和平;世界和平了,人类与地球自然会和谐相处。”
步出观音堂,眼前海阔天空,气象澄明。我的心境也更加平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