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区13驻村工作组暖百姓心帮村庄致富解难题--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开平区13驻村工作组暖百姓心帮村庄致富解难题

2012年11月24日17:37    来源:长城网    手机看新闻

  长城网唐山11月24日电(李志全 宋小婕 杨丽雪 张光明)落叶伴着秋风,冬天携着飘雪。11月,寒意正浓。但在开平13个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缓慢的重点帮扶村内却涌动着一股股暖流——因为村民们一直都会记得这一天——2012年的2月15日。

  那一天,年味尚浓,39名唐山市、开平区两级干部带着省委书记张庆黎10个“一定要”的重托,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到开平区13个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缓慢的重点帮扶村,进田间、下地头,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化解民忧。料峭春寒挡不住真心帮扶的步伐,炎炎烈日阻不断为民办事的决心,飒飒秋风吹不散帮民致富的热情。

  一年来,39名工作队员与村民同吃住、同劳动、同学习,建立了和谐的鱼水之情;

  一年来,39名工作队员察民情、问民需、解民忧,实实在在的为百姓解决了难题;

  一年来,39名工作队员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要在小村庄干出大作为的诺言,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基层,弃小业成大业心系群众,用真心和真情谱写了一首首建设新农村、携手奔小康的壮丽诗篇。

  “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党员干部在行动

  “真正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摸准确,把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好,让群众得实惠,让干部受教育,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开平区基层建设年动员会上,区委书记和春军的嘱托语重心长。

  按照省、市委提出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开平区很快从区直机关、驻开平垂直管理部门中在职在编干部中选派出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干事能成事的优秀干部,进驻区内13个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缓慢的重点村,集中开展帮扶工作。同时,一系列惠民政策相继出台,《关于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开平区帮扶村主街硬化工程竣工实施方案》、《开平区“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实施方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方案》……

  为确保下基层活动的实效,开平区领导班子还每人分包一个重点村,定期督导调研帮扶情况,每季度至少对帮扶工作进行一次集中调度,年中进行一次半年考核。同时规定驻村结束后,采取群众民主评议的方式,由全体村民对驻村人员进行评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2月15日,13个工作组统一进驻帮扶村开始工作。

  工作组进村后,普遍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心声。积极组织开展“四个重点访”,即重点访困难户、重点访老党员、重点访致富能手、重点访离任村干部,进一步密切与村民的联系,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村里原来没有广场,好多喜欢文艺的村民都没展示才艺的地儿,农闲时间也就是聊聊天、打打牌啥的。这下好了,工作组帮我们建起了文化广场,现在村里可热闹多了!”盛夏的一天,栗园镇于庄村文化广场上,正在准备音响的于大姐欣喜地说。

  于庄村远离市区,交通不便,过去连一个成规模且设施完善的活动场地都没有。开平区城建局驻村工作组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发现,老百姓都想有一个能活动的场所。于是,工作组积极多方跑动,八方筹措资金。6月1日,于庄村在垃圾废弃地旧址举行了文化广场开工仪式,建设规模达2000平方米的广场从谋划实施、研究方案到建设完工仅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平坦的水泥地面、精美的花墙花池、明亮的街灯照明、崭新的健身器材,每天都吸引上百村民自发组织扭秧歌、跳舞、唱歌等活动。

  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干群关系更融洽

  一本本翔实的《民情日记》写满了解决群众大事小情的做法,一篇篇调研报告、分析材料满载了干部与群众的深情厚谊,一桩桩办到群众心坎上的好事、实事将老百姓的心与党、与干部的心紧紧得贴在了一起……

  “3月9日,晴,垃圾清理完工了。人的潜力真的很大。平时根本没参加过这么大强度劳动的我们,不但第二天撑着爬起来继续干,而且一干就是六天。六天里,我们的手磨出了泡,又都磨破了,但谁也没有喊累怕疼。六天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动用人力163人次,铲车、拖拉机34车次,把多少年遗留下来的垃圾彻底清理干净。”这是开平区财政局驻越河镇小丰谷村工作组组长张晓萍帮扶日记中的一段话,字不多,其对百姓的真情可见。

  而这仅仅是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小小缩影。

  7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袭击了唐山市。雨情就是命令, 13个驻村工作组全部放弃休息,第一时间赶到各驻村协助村“两委”排查险情。开平区交通局驻开平镇东帅甲村工作组发现在建村委会院内积水严重,及时协调抽水机排水,没有影响新建村委会工程的施工进度;郑庄子镇王千庄村南道路过去由于地势低洼,一下雨就积水,出入很不方便,区质监分局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在帮扶一开始就平整过此段路面,又铺设了钢渣,这次暴雨虽猛,却没有造成积水影响出行……

  带政策、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深入农村,在广泛了解民情的基础上,主动帮助驻村解决难点问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要不是有工作组的调解,我们不但拿不到这些补偿款,还会因为集体上访犯错误呀!工作组真是我们的贴心人。”8月7日,开平区洼里镇狮子湾村村民王树仁一手攥着刚发的补偿款,一手拉着区农林畜牧水产局驻村工作组组长冯伟的手,感动地说。

  原来,村民蒋某租用王树仁等25户村民的承包地并签订协议至2029年。但今年5月,蒋某将承包地以高于承包价格转租给他人。于是,王树仁等25户村民认为协议没有规定可以转租,而且蒋某高于原价转租也未经他们同意,高出原租金的钱应该归25户村民所有,不能由蒋某一人独占。在多次向蒋某讨要补偿款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想集体到区里上访。区农林畜牧水产局驻村工作组知道此事后,马上找到25户村民,明确告诉他们承包地问题属于经济纠纷,上访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因为违法上访给村民带来更大的麻烦。工作组联合村两委成员先后16次入户上门调解,并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向他们宣传法律法规。经过工作组20多天的不懈努力,争议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25户村民拿到了补偿款。

  “我们刚进村的时候,群众都是远远地躲着看,现在群众没事的时候都愿意过来和我们聊几句,大到修路找项目,小到家长里短闹别扭,都想跟我们说一说。”谈起进村以来的变化,冯伟感触颇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真情,架起了一道彩虹;汗水,滋润了一方土地。

  从思路上帮,从智力上扶,重“输血”更重“造血”

  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13个驻村工作组不断在形成特色上做文章、在纵深推进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求突破,注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思路上帮,从资金上筹,从智力上扶,既重“输血”更重“造血”。

  让群众得实惠,带着这样的使命,13个驻村工作组把做好利民惠民的实事作为硬任务积极展开。

  帮在点子上。开平区质监分局驻郑庄子镇王千庄村工作组与村“两委”合力建设“聚宝棚”。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他们与村“两委”协商研究,由村书记联系中国农业部、农科院设计发展方案,提供技术管理,引进资金7000余万元建设“王千庄农科院实验基地”项目,计划新建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400至500座,亩产量可从3500公斤增长到15000公斤,“聚宝棚”建成后村民脱贫致富将不再是奢望。

  扶在技术上。通过座谈和走访,市委政法委驻越河镇税务庄北街村工作组了解到,许多村民种植了梨树、核桃树等果树,但由于管理技术不精,每年果树结果少,影响了村民的收入,急需技术支持。群众需求就是第一信号,驻村工作组请来了市林业局果树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到税北村实地讲解果树管理技术,现场解答村民们提出的关于果树管理方面的问题,受到了村民的普遍赞誉。

  做到心坎上。9月底,开平区水务局驻双桥镇徐庄子村工作组率先完成了全部帮扶项目——仅用半个月的时间,总投资8万元、总面积80平方米、四室分开的高标准村卫生室正式完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室的就医环境,真正实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的愿望;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多方筹措资金130万元修建了总面积1.3万平方米,13条让群众满意、放心的幸福路,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行路难问题。

  硕果压枝头!在近一年的下基层活动中,开平区13个驻村工作组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围绕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致富难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协调资金,心连心地倾情帮扶,实打实地解决困难。一年来,共投资2912.18万元,完成帮扶项目139项。其中,新打水源井8眼、铺设自来水管道4.89万米、建设井房5间;完成13个村主街道路硬化,总里程20.62公里,面积达72546.48平方米;完成村委会建设、村学校改造、村内绿化亮化工程等项目39项……

  这是一组带着乡土深情的数据,也是一组饱含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真情的数字。

  播下真情惠沃土,赚得丰硕有馨香。一件件实事,一片片真情,驻村工作组不仅暖了百姓的心,更为百姓勾勒出未来的幸福蓝图,让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看到了无尽的希望。

  关键词:唐山,开平,驻村工作组

(来源:长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