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芳
昨日,本报报道了《部分大医院急救床位爆满》,记者采访发现,急救床位爆满,无床可躺的急救病人只好占用急救车上的担架床,担架床被占,急救车只能就地等待,急救车周转率变低,使其他患者急救需求难以满足……急救床位爆满引发急救车压床等连锁反应,拖慢急救车。
压床使急救车“趴窝”
“你帮着呼吁呼吁吧,急救车上的担架床被严重‘挤占’,本来可以外出救治病人的急救车不得不‘趴窝’休息。”一位急救医生告诉记者。
前天晚上,记者来到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室,22时40分左右,一辆120急救车送来一位60多岁的男患者。接诊的护士对急救医生和家属说:“现在没床位,最后一个临时折叠床刚刚租出去。”没办法,这位必须平躺的心梗患者只能继续占用急救车上的担架床。随车来的急救医生也只能就地等待,干着急,没办法。大约半个小时后,患者才等到床位,急救车也终于收回担架床,离开医院。
这辆急救车的等待时间算短的。由于最近降温,心脑血管突然发病的患者增多,一些大医院急诊科床位紧张,病人和家属只能占用急救车担架床,使得急救车经常出现就地等待一个多小时的现象,如果是夜里送来的患者占用担架床,急救车甚至会等待一宿。据介绍,原本非高峰时段,急救车周转一次平均在40分钟至一小时,但担架床被占用直接拖慢了急救车的周转时间,导致周转率变低。
普通患者用担架床有风险
担架床被占用主要是因为急诊室床位紧张,急诊床位紧张又是因为一些医院普通病房床位紧张,一方面是住院量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很多三级大医院的慢性重症患者由于找不到康复医院,只能“赖”在三级医院,造成很多公立大医院“压床”困境。
急救车压床带来的问题就是有限的急救资源被严重浪费,而且“压床”也有很大风险。“急救车上的担架床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它并不能像普通病床一样使用,如果使用不当翻车会给病人带来二次损伤。”一位急救医生说。因此,如患者要占担架床,急救医生不得不跟家属签订一份协议书,注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由家属自行承担。
急诊压床严重医院应被追责
为减少急救车担架床被占用,急救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与各医院急诊科沟通,尽量解决床位问题;比如碰到整宿“压床”,向病人家属收取押金后,急救车上的担架床临时借给病人,急救车马上回站待命,再用备用车上的担架床继续出车。但效果并不明显。
有业内人士建议,医院应在救护车辆到院后10分钟内完成接诊和交接工作,确保救护车及时离院执行后续急救任务。各医院应该将急诊救护车的接诊和交接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科室考核,并建立医院监督、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制度执行不力,仍存急诊“压床”现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相关新闻
外地120来京抢活儿 医院门前打架
本报讯(记者 高健 通讯员 庄晓晶 白磊)河北120和河南120急救车在北京的医院“顶”上了,双方竟在医院门前动起手来。昨天,海淀检察院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打人者胡某提起公诉。
今年5月4日下午,香山三博脑科医院门口,一辆悬挂河北牌照的救护车驶进医院,后面跟着一辆北京牌照的黑色轿车,同时,一辆河南牌子的救护车正从医院内向外开,两车顶头停住,互不相让。从河北牌照救护车上下来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黑色轿车上也下来三个人,四人来到河南救护车前,没说两句,就开始殴打车上一矮个男子。
警方很快抓获了穿着白大褂打人的男子胡某。他自称在河北平山县红十字医院急诊部当急救员,所跟的120急救车主要在河北、北京两地拉病人,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十万元,如果是从北京拉病人去河北、河南这些较近的省份,收费是每公里10元,如果去四川、西藏这些较远的省份,每公里按双倍甚至数倍计费,有时跑一趟西藏就能赚近十万元的车费。胡某说,在河北当地“生意不好”,才来北京“讨生活”。检察官发现,胡某还有前科,2010年,他就在朝阳医院打人被抓,原因也是和其他地方的120救护车争地盘。
检察官指出,胡某等人看中了病人进出北京的运输市场,长期盘踞、霸占各大医院,甚至不惜动用暴力手段争抢生意,各大医疗机构和卫生管理部门,应针对120急救车的私人承包、异地营运问题加强管理,多部门联动治理,以免让救命车成了要命车。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