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越摇滚.越平和--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崔健越摇滚.越平和

2012年11月18日16:02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年轻时的崔健

▲如今的崔健已学会将锋芒深藏

◆尹罗娜

  提及“摇滚”,第一印象总是振聋发聩的嘶吼与不羁束缚的反叛,而被称为“中国摇滚乐之父”的崔健,想来也许是一腔怪异脾气、说话直刺人心的孤僻模样。所以在得知崔健为了12月24日将在上海大舞台举办的“蓝色骨头”演唱会来沪宣传时,还本能地担心采访时会出现针锋相对的谈话,没想到现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尽管他全程戴着红色五角星的标志性帽子,回答问题时只是偶尔抬头看你一眼,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低着头,但当媒体要求拍照时,他配合着变换动作;当大家一同围坐着开始采访时,他浅啜几口红酒,继而与你侃侃而谈,你会发现,平和、淡然这类形容词用在他身上,竟也十分契合。

  唱一首“蓝色”的摇滚

  ——“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蓝色骨头》

  如果要选一种颜色来代表崔健,相信大家一定首选红色,所以当听到演唱会叫“蓝色骨头”时,难免好奇。对此崔健表示:“《蓝色骨头》是我上张专辑《给你一点颜色》里的歌,这个专辑的名字并不是那种叫嚣着要‘给你点颜色看看’的意思,而是想为音乐、为世界添一点丰富的色彩。所以这场演唱会上,我也不是想要多么痛快地宣泄,是希望观众们坐在那儿静静听,能思考些什么。”

  正如摇滚乐中也不乏动人的音符,也常常能引发深刻的反思,如今的崔健开始用较为温和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摇滚力量,他希望歌迷也是如此,“我的摇滚乐和西方的不太一样,所以歌迷也不一样,不会用很激烈的方式来和我呼应。在我的心目中,我的歌迷是这样的形象:很瘦的中年知识分子,戴个眼镜,表面上看不出来还会为什么东西而激动,但听到触动他们的歌时会默默流泪。”

  在好友周国平的印象中,十几年前,崔健性格倔强,极少配合宣传,面对媒体也很排斥。“但是现在,就算媒体抛出一些不太得体的问题,他也会配合,而且巧妙地引到自己的话题上来。”都说时光能冲刷过往,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崔健虽然棱角依旧存在,但聪明如他,早已学会将锋芒深藏。

  在相伴多年的经纪人尤尤眼里,崔健的日常生活显得十分简单,“他不抽烟,酒也只会在演出前喝一点点。”虽然晚睡晚起,但他仍坚持着规律作息,坚持天天运动健身,闲暇时刻依旧最爱混在Live House、剧场等文艺场所。“有一次他一晚上跑了三个场所看演出,他也经常去看一些比较先锋和实验的话剧,甚至是现代舞。”难怪不少朋友觉得崔健不像是摇滚圈的人,听到这样的评论,崔健笑着解释:“其实摇滚的定义有很多种,比如,对主流生活方式的拒绝。但实际上摇滚人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是一样的,他们对自由渴望,愿意付出一定代价获得心灵上、肉体上的自由。”

  从“一无所有”开始成长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一无所有》

  成长于浓郁文艺氛围中的崔健,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十四岁时,崔健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小号演奏。1981年,崔健成为北京爱和管弦乐团的专业小号演奏员,二十岁的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正是这时,崔健开始接触外国旅游者和学生带来的磁带,开始认识进而迷恋上摇滚乐。满腔热忱下,他开始学习弹吉他与西方音乐。

  三年后,崔健与另外六位专业乐手成立了七合板乐队。作为中国第一支这一类型的乐队,他们去北京的各式小餐馆或小旅馆演奏西方流行音乐。同年,崔健还出了第一张专辑《浪子归》。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西方摇滚音乐慢慢传入中国,包括甲壳虫乐队、滚石乐队在内的摇滚音乐深深影响了崔健,促使他开始了自己的摇滚创作。

  不久后,《一无所有》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都记住了崔健。在1986年的国际和平年的音乐会上,内地乐坛百位歌手齐集一堂演出,而崔健也在这百人演出大名单之中。上台前两分钟,崔健觉得身上的西服“特别别扭”。乐队贝斯王迪指着自己身上的开襟大褂,“那你穿这个吧!”那是王迪的父亲冬天套棉袄穿的,套在崔健身上又肥又大。匆匆换装后,崔健挽起大袖就登上舞台。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崔健一开口,原本喧闹的看台上迎来了片刻安静,接着很快响起欢呼声与口哨声。演出结束,被震撼的观众甚至起立鼓掌,那时所有人对台上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都充满了好奇。这场演唱会结束以后,主办方迅速选取了当晚的优秀歌曲录制专辑,其中,第一首便是《一无所有》,而封面上,是留着中分、身穿西装,一副青涩模样的崔健。

  不久,许多青年人开始在宿舍及咖啡馆中用吉他弹唱崔健的歌,崔健跃身成为中国摇滚乐的开山人物,那时不过二十来岁的他甚至被冠以“摇滚教父”之名。时至今日,51岁的崔健依然不认同这个称谓:“其实‘摇滚教父’就是形容我身份的一个省略方式,别人给我戴了个帽子,之后大家也就习惯先看到帽子了。这个称呼不太准确,我认识很多比我做摇滚更早的人。而且‘教父’一听上去就是个退休状态,这一点我不愿意接受。”

  推行“真唱运动”只为平等 ——“别总在我身上不停地唠叨,还是快抬起腿走你自己的道。”《让我睡个好觉》

  印象中崔健从来没有出现在广告中。经纪人尤尤表示曾经有很多厂商找过崔健,希望他能为房地产、汽车等项目代言,但崔健有自己的原则,只要是他认为不适合自己的广告,无论对方给多少钱他都会拒绝。他曾表示自己永远不做虚假广告,不愿与商业画等号。

  这样想来,十年如一日地推行“真唱运动”,也是个性使然。十年前,崔健发起“真唱运动”,将矛头直指充斥电视荧屏和商演舞台的各种假唱,并为此不遗余力地宣传:无论什么单位响应真唱运动,只要对方给他提供往返机票和食宿就行了,即便是免费演唱他也毫无怨言,并乐在其中。

  面对多数人的不理解,崔健有着自己的坚持。“曾经有一次坐飞机的时候,旁边的乘客问我为什么要搞真唱运动,观众又不会在乎。当时我觉得有一点无语,但后来,我发现他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明星,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宠物群体。他们不把明星当独立灵魂来看,对他们没什么要求。但我觉得当一个人站在舞台上、拿着话筒面对成千上万观众的时候,他更重要的是表现自己,而不是娱乐大家。可能平等这个概念有些人并不太清楚,很多人在对待他们喜欢的偶像的时候,有点像是对待宠物一样的心情,他们喜欢你,但不希望你改变,当一个宠物改变的时候,他们就觉得‘你怎么这么讨厌。’我知道,我不想成为宠物。”

  这么多年来,崔健上过的电视节目屈指可数,其实邀约的不在少数,但多数都卡在了崔健对现场真唱的严格要求这一环。所以当2011年末,崔健和乐队一起出现在上海东方卫视跨年演唱会的现场时,整个电视台制作团队与崔健乐队为这个冒险的挑战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崔健乐队必须在前面的节目结束之后的半分钟内迅速摆好乐器接好电源,完成舞台切换的施工。算上插播的广告,乐队最多只有两分钟准备时间。为了直播顺利,彩排后所有工作人员全部留下,反复练习用最短的时间上下场,磨合到凌晨3点多。即使如此费力,但崔健毫不妥协。

  永不停歇的“电影梦”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花房姑娘》 在电影《白鹿原》的首映庆典上,崔健演唱着新歌《outside girl》,而在他身后的大型LED显示屏上,出现了浩渺宇宙中的一颗自转的星球,星球表面隐隐浮现的是田小娥(张雨绮在《白鹿原》中所饰角色)的脸。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迷幻的片段其实是崔健的创意。对此崔健给出的解读是:“那是一颗有很大空间张力的外星,那张脸很容易让你想到中国几千年文化里最压抑的部分。我就是想在这首很悲伤的旋律里,再衬上这种特别遥远的想象,我们缺的就是仰望星空的人。”

  崔健与电影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1993年,崔健本色主演了张元导演的一部电影,并为之投资了20多万元,几乎花光了自己之前的积蓄,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部影片最终没有公映。崔健的第一次电影尝试用“血本无归”来形容毫不为过。

  可崔健偏是个“较劲”的人,再进电影圈,他直接瞄上了导演身份,这样他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在崔健的导演处女作《蓝色骨头》中,他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地下摇滚歌手兼网络黑客的年轻人遇到默默无闻的小歌手,在陷入爱情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父辈一段藏在旧时光中的凄婉爱情故事。“一首歌,两代人,三个故事,四种唱法”便是崔健对这个作品的简约概括。

  除了“摇滚教父”,他的新身份还有电影导演崔健,未来也许还会有音乐公益学校校长崔健……正如七八年前崔健在一场演唱会开场时所说:“好像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因为这世界上有一群仍然坚持梦想的人。”追逐梦想的脚步,他永不停歇。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