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报发起并携手顺德饮食协会承办的“顺德菜英文翻译标准翻译项目”昨晚正式出炉
本报顺德讯 (记者梁超仪)昨晚,由本报发起并携手顺德饮食协会承办的“顺德菜英文翻译标准翻译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岭南美食节闭幕式暨“名菜复兴 经典传承”顺德名菜精品宴上正式出炉,包括鸡球大包、琵琶鸭、鸡仔饼等一系列特色粤菜终于拥有了正式的英文译名。
据顺德区文体旅游局透露,将借此契机,面向餐饮企业推广使用标准“洋名”,并打造一系列的英文名片,为下一阶段顺德菜走向匈牙利等国而发力。
昨夜7时,在社会各界的见证下,第二批顺德菜英文翻译名正式公布,首先揭幕的是水蛇羹等4类汤料,然后是包括韭菜炒蚕蛹等一系列家乡地道菜式译名,最后公布点心类译名时引发高潮,争议多个月的鸡球大包小吃终于有了标准译名。
顺德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马汉根介绍,自去年开始,与《广州日报》、顺德饮食协会发起进行了第一批翻译工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一年来顺德旅游部门在社会上、酒店、往外推广上引用了标准,并带着这批英文名片走向马来西亚,得到市民、游客、友好国外城市的高度认同。继第一批后,餐饮代表强烈要求,希望把它系列化,继续开展这一有意义的工作。今年,作为“中国岭南美食节”的重要项目之一,第二批顺德菜英文名正式发布,将会为本土菜色走向世界而再度发力。
据悉,等候了数个月,经过网络征集、市民参与、国内外专家聚首的高端评审会,第二批顺德菜英文名的出炉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和评议。
据介绍,顺德菜英文翻译项目目前推进已两年,共有64道菜色分两批陆续推出。
“这为顺德申请世界美食之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马汉根表示,经过两年本土菜色起标准“洋名”的尝试,为顺德菜走向国际化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