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翘的传奇一生--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施剑翘的传奇一生

2012年11月17日07:18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年轻时的施剑翘。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震动全国,当时天津的报纸专门为此出了号外。

狱中的施剑翘。

孙传芳

  1925年10月,直奉战争爆发,11月,奉军大败。得胜后的孙传芳统辖浙、闽、苏、皖、赣五省,迎来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将战败被俘的对手、奉军前敌总指挥施从滨带到蚌埠车站斩首示众,还令人在白布上用红字写上“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暴尸三日。

  春风得意的孙传芳做梦也没有想到,十年后,自己会因此丧生于一位女子的枪下。

  刺客是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一个弱女子,是如何制造了这起震动当时社会的刺杀案?刺杀背后,是否有其他势力介入?日前,烟台大学教授沈渝丽(施剑翘的干女儿)、施剑翘的长孙女施朝向记者还原了这位民国女刺客的真实经历。

  本专题文、图: 记者张映武

  寄望哥哥、丈夫复仇未果

  施剑翘与他们断绝关系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190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从小生长在山东济南,生父即是施从滨,叔父施从云是辛亥革命先烈。1925年11月,19岁的施剑翘惊闻父亲的死讯,愤然写下“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伦。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的诗句。她曾说:“父亲如果是战死沙场,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但他残杀俘虏,死后还悬挂我父亲的头,我与他不共戴天。”

  从此,施剑翘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复仇之路。

  施剑翘先是找到施从滨的老上司张宗昌,提出希望能“提拔兄长施中诚为团长”、“把她的弟弟施中杰和另一个堂弟施中权送到日本留学”等要求,张宗昌一一允诺。施剑翘本指望位居高官的施中诚为父报仇,但施中诚在升迁为烟台警备司令后,复仇的想法逐渐消淡,后来他反劝施剑翘打消念头,好好过日子。但个性刚烈的施剑翘写了一封信,与施中诚断绝兄妹关系,此后多年没有联系。“奶奶平时性格刚强,说话做事干脆利落,一旦决定了的事,别人很难劝得动她。”施剑翘的长孙女施朝告诉记者。

  1928年,施剑翘同山西军阀阎锡山部下的谍报股长施靖公结婚,施剑翘的干女儿沈渝丽介绍道:“大姑要求结婚的条件就是,让施靖公答应帮她报仇。婚后,施靖公逐渐在阎锡山手下做到了旅长,但对报仇之事却无动于衷。1935年初,施剑翘再次要求施靖公为父报仇,遭到拒绝后,彻底失望的她带着两个儿子不辞而别,回到天津的外祖母家。这一走,他们相互间就再也没有联系过。”施朝说。

  施剑翘后来将两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改为 “佥刃”和“羽尧”,这哥俩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剑翘”,正是她的名字,这其中也寄托了施剑翘矢志不移的报仇决心。

  一介女子独立复仇

  刺杀事件轰动全国

  寄托他人报父仇的愿望一再落空,施剑翘失望之余,决定自己亲自动手。她从未亲眼见过孙传芳,一次她路过一个算命摊子,发现摊位上贴了好多名人照片,其中一张就写着孙传芳的名字。她总算是“认清”了仇人。

  孙传芳在北伐战争中被击败后,一直住在天津租界里。1935年,时局复杂,孙传芳闭门谢客,深居简出。施剑翘多方打听他的下落,都无结果。

  施剑翘因为常常在外奔波,就将小孩送进了一所租界幼儿园。巧合的是,一次施剑翘在接送孩子时无意中听到孙传芳的女儿跟自己的孩子就在同一所幼儿园!施剑翘通过这条线索,顺藤摸瓜记下了孙传芳的车牌号,不久她顺利找到了孙传芳的住所,但这里壁垒森严,门口有警卫。施剑翘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孙传芳每逢周三、周六会到居士林听经。居士林的进出人员比较杂,她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就化名“董惠”,扮作听经人多次混入,留意孙传芳的一举一动。

  1935年11月13日,觉得时机成熟的施剑翘决定实施刺杀,“没想到这一天却下起了大雨,施剑翘估计这种天气孙传芳应该不会前来,一开始她大衣没穿、枪也没带,只是去了居士林看看情况。”施剑翘的干女儿、烟台大学教授沈渝丽告诉记者。到那之后,施剑翘留意到孙传芳常坐的位置果然空着,她觉得这一天没机会下手了,正准备回去,忽然见到披着袈裟的孙传芳从门口进来。施剑翘见状,立即回家里拿枪。“大姑行刺用的手枪是她弟弟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朱其平所买的,一直放在施家,我曾问过姑姑她会不会使那把勃朗宁手枪,她说自己没经过专业训练,只是在家中偷偷地比划过。”沈渝丽说。

  下午3时后,施剑翘带着手枪和印好的传单,身披一件大衣作掩饰,返回居士林。孙传芳此时正在念经。片刻之后,坐在一旁的施剑翘突然走到孙传芳身后,拔出枪对着他的后脑扣动了扳机,没有任何觉察的孙传芳应声倒下,施剑翘又连开两枪。

  枪声响后,佛堂大乱,施剑翘将早已准备好的传单《告国人书》和身穿将校服的施从滨照片抛向人群,大声宣布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决意自首。不久,施剑翘被前来的警察带走。“奶奶的刺杀计划当时只跟她的大弟弟施则凡商量,本来施则凡也是要参与刺杀的,但奶奶觉得弟弟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再出什么意外。决定行刺前几天,她谁也没告诉,先是叫家人把外祖母送到南京,又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托给妹妹施韧兰照顾,她是抱着必死之心去的。”施朝说。

  刺杀事件当天就传遍了天津,在全国轰动一时。当时的社会舆论对施剑翘大多持同情态度,冯玉祥早年曾与施剑翘的叔叔施从云一道参加过反清运动,他联合李烈钧、张继等30余位国民政府要人请求特赦。在多方奔走下,法庭一审先是判决施剑翘有期徒刑10年,后又改判为7年,最后于1936年予以特赦。

  特赦出狱后

  为抗日募捐战斗机

  从监狱出来后不久,施剑翘辗转到了重庆,投入抗日潮流。

  1941年7月,她目睹日机野蛮轰炸场景,深深感到飞机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发起了捐款买飞机的倡议,带头捐资,还动员一些财主。短短几个月,募集到的捐额就足够买3架战斗机,这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当时负责筹建中国空军的宋美龄特别感动,多次想请她“出山”,但施剑翘都婉言谢绝了。

  1946年,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刘善本驾机起义飞到了延安,国民党随即控制了刘善本的家人。刘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周恩来多次派人送钱都因监控严密未能成功,“大姑后来主动请缨,提出可以利用自己可自由进出国民党空军场所的机会进入监控圈,将生活费送达刘善本的家人。她后来借了辆国民党高官的车子,扮作国民党高官的模样去找刘善本的家人。当时刘善本的妻子乍一看吓了一跳,施剑翘说明来意她才放下心来。” 沈渝丽介绍道。

  沈醉为过去说法道歉

  施剑翘平时在家里从不提及刺杀的事情。施朝向记者介绍道:“‘文革’后我跟奶奶住在一起,她平时都不大愿意跟我们谈那段经历,因为这毕竟是属于个人私仇的事情。当时剧作家田汉曾联系奶奶,想将她的经历写成剧本,但被奶奶婉拒了。”

  孙传芳被刺身亡后,当时就有舆论怀疑刺杀事件有国民党“中统”或“军统”介入,因为上世纪30年代的华北,时局复杂,北洋时代那些过气的军政要人成为日本极力引诱拉拢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军统骨干的沈醉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施剑翘是戴笠的座上宾”,这似乎为当时人们的怀疑做了注脚。

  真相果真如此吗?

  其实,施剑翘本人对沈醉的话非常不满,一向不愿多谈刺杀经历的她后来自己写了一份详细的刺杀经过,反复强调自己的动因很简单,就是为父报仇,是个人行为,跟抗日锄奸之类的政治色彩无关。

  沈渝丽告诉记者:“1984年前后,我特意去访问了沈醉,沈醉当时就表示了歉意,明确称自己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施剑翘跟军统有来往。”原来,沈醉文中提到的“戴笠视施剑翘为座上宾”,部分原因是因为戴笠过去训练特务时常提起施剑翘,对她的勇敢和隐忍赞赏有加。

  1946年,施剑翘在苏州灵岩山拜僧人为师,一心向佛。新中国成立后她移居五台山光明寺村,并以居士身份在碧山寺修行了三年。晚年的施剑翘心态十分祥和,她的孙女施朝介绍道:“奶奶习惯在阳台上放一撮小米,一小杯清水,吸引一些小鸟过来,奶奶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喝上一口茶。”1979年8月,施剑翘因病去世,享年73岁。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