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音乐剧:美式文化奇葩--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百老汇音乐剧:美式文化奇葩

2012年11月16日15:38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百老汇夜景 本版图片GJ

■音乐剧《猫》以二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巡回演出二十多年

■被改编为电影的《黑钩子》宣传海报

■《歌剧魅影》的演员在后台准备

  文/李大玖

  Broadway,原意为“宽敞的街”,其实是一条全长25公里的街,中文译为“百老汇”,很有意味,含有戏剧总汇之意。百老汇音乐剧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戏剧表演。

  日前,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热闹进行中。对于梦想成为世界音乐剧舞台“第三极”的上海来说,“百老汇”这个名词绝不能忽视。

  颠覆传统 孕育奇葩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看戏”曾是一种文化特权,为贵族阶层所垄断。但纽约人相信白手起家的“美国梦”,相信阶层不会世世代代永久不变;他们也总是喜新厌旧。人们很快便将欧洲传统抛诸脑后,那些曾被贵族嗤之以鼻的大众娱乐方式开始占领舞台,观众也从贵族和富裕阶层拓展到中下层市民。20世纪初,人们开始在时报广场附近兴建剧场。

  第一部现代音乐剧《黑钩子》(The B1ack Crook)的诞生纯属偶然,却也是纽约人颠覆传统“敢想敢做”精神的产物。

  1866年夏末的一天,纽约音乐学院剧场突发火灾,千里迢迢来纽约演出的法国芭蕾舞团顿时没了表演场地。情急之下,剧场老板向另一家剧场借用场地。后者当时正上演通俗剧《黑钩子》,档期已经排满。于是两家老板别出心裁地将两个剧组合在一起,重新编写故事情节,创作新的音乐和舞蹈。一个融唱歌和舞蹈于一炉,兼具完整故事情节的表演形式就这样诞生了。

  改编后的《黑钩子》获得巨大成功,创纪录地表演了474场。整出戏长达5个半小时,观众依旧看得津津有味。载歌载舞、情节轻松有趣的音乐剧立刻从各种娱乐形式中脱颖而出。

  可以说没有纽约,就没有百老汇音乐剧。它是纽约城市文化孕育的一朵奇葩。

  历经挑战 焕发新生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美国电影业快速发展,新兴电影院横扫曼哈顿,吞噬了一个又一个传统剧场。当时一些电影评论家纷纷预言百老汇剧场将为电影院所取代。

  1943年,音乐剧《俄克拉荷马》在一片唱衰戏剧声中登场。剧中一系列创新直至今天仍被奉为经典:芭蕾、乡村土风舞、踢踏舞、默剧动作完美融合;音乐创作为戏剧内容服务,大胆吸收乡土音乐元素;故事的主角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才子佳人,而是普通农民;服装、道具和舞台背景具有淳朴的乡村平民风格。《俄克拉荷马》推出后好评如潮,连续演出5年零9个星期,共2212场,观众累计450万人次,投资回报率为2500%,开启了百老汇音乐剧的黄金时代。

  百老汇最老牌剧场之一宫廷剧院是记录百老汇沉浮史的又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初,宫廷剧院是全美国马戏表演的最高殿堂。但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大萧条给了剧院沉重一击。剧院数度易主,一度关闭,之后变成了电影院。1966年,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买下了剧院产权,将这里变成了百老汇音乐剧的重要阵地。这里上演过《俄克拉何马》、《美女与野兽》、《西区故事》等24部音乐剧。如今大多数百老汇剧场掌握在三家公司手中:倪德伦公司拥有9家剧场,舒伯特公司拥有17家,朱贾姆辛戏院联盟拥有5家。

  商业典范通俗取胜

  倪德伦公司总裁罗伯特·倪德伦说:“百老汇音乐剧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戏剧形式,其收入远高于电影。音乐剧《歌剧魅影》收入超过60亿美元,而好莱坞影片《阿凡达》收入只有它的一半。百老汇超级音乐剧《狮子王》《悲惨世界》等在世界各地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最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都是商业化与艺术精益求精的典范。百老汇戏剧的演出剧目和演出时间长短都根据票房、口碑、戏剧评论等等来决定,以减少投资商的经济风险。

  纽约城市广场制作公司总经理丹·佛朗茨所说:“故事和音乐,百老汇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制作之前,将你的故事读给观众听,观众能笑出声来,或者浑身汗毛竖起来,或流出眼泪来,如果你的剧本没有引起这样的反应,你就要停下来。”

  说起百老汇音乐剧成功典范,不得不提安德鲁·韦伯的作品。创作出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猫》的韦伯力图以新的音乐表现形式突破传统,并将录音与现场乐队演奏融为一体,极大地拓宽了现场音乐的表现力和张力。韦伯还善于将各种不同乐器、不同时代、不同表现方式的音乐熔于一炉,各种音乐元素特点鲜明,彼此间却又配合得天衣无缝。

  不过,以韦伯作品为代表的百老汇音乐剧受到一些严肃戏剧评论家的蔑视。美国戏剧评论家乔·昆安将韦伯的音乐剧作品列入较低层次的通俗文化,称之为“魔鬼般乏味的诺伊·韦伯的世界”。但韦伯和他的朋友们却以“通俗”为荣。《猫》的导演特雷弗·纳恩说:“我一听到通俗主义这几个字就兴奋莫名,不断思考我们如何能够创作出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远的戏剧。”

  美国特色 行销世界

  与传统意大利歌剧、芭蕾舞剧相比,它就像一个不修边幅又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与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马戏、杂耍、脱口秀相比,它又太正规,需要有专业剧场,需要专业乐队现场演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事实上,通俗而不庸俗、不断求新求变、尽一切可能满足大众喜好,正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百老汇音乐剧也具备美国文化的“大熔炉”特点。每一部百老汇音乐剧都有自身特点,每一个故事都有独特的表演和表现形式,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化表演,更没有不可逾越的表演模式。这里有古典意大利歌剧,也有爵士乐和摇滚乐;有芭蕾,也有踢踏舞、迪斯科和各种现代舞;有皮影、木偶、杂技、高跷等舞台表现形式;也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创造的现代化舞台艺术效果。

  正如美国音乐剧史学者格林所说:“音乐剧是个吸引人的字眼,凭其涤荡心胸的律动节奏、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令人陶醉的戏剧故事,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日用商品,被全世界的人们认同和喜爱。纵然派生于其他门类,但它依然成为一枝盛开的艺术奇葩。美国人可以自豪地说:美国已给了世界一种新的形式。”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